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神詭世界,我能修改命數 第五百九十九章 肩挑日月入上蒼

天下承平一甲子!

自從六十年前那場浩劫消弭。

整個玄洲再也沒有啟過戰火,亦再也沒有發生戰事。

曾經犯上作亂的滅聖盟,幾乎被殺絕誅盡,徹底沒了氣候。

就連陳兵關外,意欲復辟百蠻的天字號反王穆如寒槊。

也被那位當時還年少弱冠的紀大人,於兩軍陣前斬首,築成第一座京觀。

再後幾日,裂海走廊的魔禍,招搖山的妖災,朔風關的夷民……盡皆平定。

眾人都道,景朝前一個甲子。

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繁華當中,卻顯敗象。

後一個甲子,又如人到少年。

羽翼伸展,橫絕萬里。

當可享受數百年的盛世!

……

……

今日。

太安坊的酒肆里正熱鬧。

日久承平的年景,青樓勾欄,茶鋪瓦舍的生意愈發興隆。

尤其京城還是首善之地,吃喝玩樂皆為最時興、最絕妙的第一等。

勳貴人家有雅的門道,寒門貧戶也有俗的方法。

前者點香品茗賞畫作詩,呼朋喚友開辦堂會,好激揚文字,高談闊論。

後者也能打著赤膊聚眾謔笑,喝劣酒說粗話,聊著皇城腳下的小道流言。

“我可聽說,今天朝會上有大動靜!”

“張狗子,你一個碼頭的力工還能通天?曉得官老爺們的國家大事?”

“說書的你眼皮子淺,懂個什麼!這樁事早兩個月前就吵翻天了!當今聖上要再定都城!削府州為省!”

“此事我也有所耳聞,朝堂六部鬧了許久,御史臺中還有人喝罵那位紀大人,說他狼子野心,想要一手遮天,才提出兩京十三省之議!”

“放他孃的狗屁!紀大人可是從咱們太安坊走出去的蓋世英傑!當年遼東賀蘭關破,沒有他力挽狂瀾,關外蠻子早就打進來了!”

“是極,是極!後來太祖皇帝駕崩,繼位的懿文皇帝又傳位於弟,也就是以前的燕王,如今的陛下,隨父而去。聖上念紀大人守邊十年有功,特地封侯,賜名‘冠軍’,節制北地所有兵馬!”

“紀大人十年平遼掙下潑天大功,威望不輸宗平南大將軍,後來又在武廟摘得‘武安’二字,乃當朝唯一封君,下賜八千里的封地,足以見得聖上信重!照我說,御史臺那幫攪屎棍,才是閒著沒事,攻訐紀大人!”

“你們啊,還是說得淺了!三十年前,那位紀大人回京述職,聖上有心讓他做本朝第一位異姓王,引得朝野震動,群臣俱驚,是紀大人推辭數次,方才平息下去。”

“異姓王?我滴個乖乖,太祖可是有明令,異姓不許封王!”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定揚侯造反,紀大人平的亂,穆如寒槊入關,紀大人陣斬逆賊,剿滅百蠻餘孽!十年平遼,再用十年定北海,屠盡孽龍子孫!這等功勞,何人能比?即便封王,也理所應當!”

“反正封王之事阻力甚大,畢竟祖宗之法不可變!但重頭戲不在這裡,而是……紀大人要班師回朝,聖上打算召他入閣!紀大人以後,便是紀閣老了!至於兩京十三省,嘿嘿,你們猜猜,誰去‘玉京’陪都主持大局?”

“難怪了,封王不成,入閣也好!咱們太安坊這樣的破落地方,竟能出個內閣宰執,真真是雞窩裡飛出金鳳凰!”

“……”

酒肆裡面,熱火朝天。

一個相貌平平的男人低頭,從懷中摸出巴掌大的小冊子。

再用舌頭蘸了蘸飽吸墨水的羊毫小筆,記錄這些好事者的交談言語。

沒過多久,等到散場,他才不引人注意的默默離開。

沿著幾條長街繞了好幾圈,確定後面沒有跟著盯梢眼線。

譁!

男人挑開厚布簾子,風雪倏地倒灌進來,帶起一陣刺骨冷意。

只不過還未蔓延,就被屋內燒起的火爐驅走。

“關於武安君的市井流言越來越多,我覺得不太對勁。”

男人掏出名為“無常簿”的冊子,將其遞給坐在木桌對面的老頭。

“雖然都是盛讚稱頌之詞,可若無人推波助瀾,遞到內閣的兩京十三省之議,還有聖上打算拔擢武安君入閣這樁事,怎麼可能還沒塵埃落定,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老頭眼光渾濁,麵皮皺紋如溝壑縱橫,滿是歲月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