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87節

【前置條件】:需一名大儒任判南京國子監(領地滿足該條件的文臣:范仲淹、陳喬)

【建造週期】:120天

應天書院是一座國子監級別的建築,已經是最高學府,生員竟然還可能領悟軍事天賦。

范仲淹執教的應天書院,培養文臣、儒將。

范仲淹本人就是儒將。

但應天書院的建造費用太貴了,需要5萬兩白銀。

而且這還不計應天書院的講師的俸祿以及各種人員的支出、應天書院的維護費用。

如果2000生員的話,應天書院每個月支出的白銀就超過幾千兩。

應天書院是用來培養人才的建築,因此應天書院純粹是支出部門。

目前張華還真的建不起應天書院,更養不起那麼多士子。

按照張華的估計,除非領地人口增加十倍,才需要建造一座國子監。

迄今為止,三個縣的縣學已經是最高學府。

弓弩造箭院、武侯祠這兩座高階建築都在建造中。

“現在平原的格局已經很明顯了。”

“平原西邊是我的勢力範圍,人口15萬。”

“中間是公子扶蘇的勢力範圍,人口12萬。”

“北部是金兀朮的勢力範圍,人口不明,大約在10~20萬之間。”

“東部是瓦崗寨的勢力範圍,人口不明。”

張華鋪開大平原的地圖。

平原上,皇太極、張士誠、梁家堡等勢力滅亡,幾個大勢力脫穎而出,平原呈現四大勢力割據的局面。

與張華接壤的勢力是公子扶蘇、金兀朮。

公子扶蘇是張華的盟友,金兀朮是死敵。

金兀朮佔據夏鎮北邊的山谷,又出兵攻陷梁家堡等幾個小勢力,吞併皇太極幾座村莊,勢頭強勁。

張華難以判斷金兀朮領地的確切人口。

“如果出兵攻打金兀朮,公子扶蘇是否會背約?”

張華與公子扶蘇約定出兵攻打皇太極,皇太極勢力已滅,兩股勢力接壤,隨時可能爆發衝突。

陳宮為張華分析道:“公子扶蘇講究道義,他不會背刺盟約。但蒙恬是兵家,講究兵不厭詐。要是我們即將攻滅金兀朮,蒙恬必定出兵。”

“公子扶蘇勢力的人口已經少於我們,我們滅掉金兀朮,人口將會倍於公子扶蘇,蒙恬肯定不會讓這樣情況發生。”

“公臺的推測很有道理。”

張華知道蒙恬的厲害,蒙恬在戰國長大,不相信儒家的狗屁仁義,崇尚的是兵家。

蒙恬知道不能讓任何一方做大,哪怕對方是盟友。

張華一旦攻滅金兀朮,下一個目標就是公子扶蘇了。

因此,張華與金兀朮交戰,蒙恬出兵的機率超過九成。

“公臺認為,該如何阻止蒙恬出兵?”

“驅虎吞狼。”

陳宮再次獻上驅虎吞狼之計。

“公臺你的意思是讓瓦崗寨與公子扶蘇交惡?”

張華與陳宮長期配合,很快領悟陳宮的意思。

陳宮說道:“我們可在瓦崗寨散發謠言,就稱蒙恬打算攻打瓦崗寨。瓦崗寨李密,我聽聞此人胸懷大志,也必定在暗中謀劃吞併公子扶蘇。只要聽到謠言,兩股勢力,必有一戰。”

“妙啊。”

張華再次對陳宮刮目相看。

陳宮將遠交近攻的外交理念施展至極點。

只要瓦崗寨和公子扶蘇交戰,張華就可以不必防備公子扶蘇,騰出手來對付金兀朮。

平原東部的瓦崗寨,規模已經是一級鎮子,而且向二級鎮子進發。

瓦崗寨人口三萬,規模比夏鎮、秦鎮還要龐大。

這還是瓦崗寨主寨的人口。

瓦崗寨下方還有鎮子和村莊。

在寨主李密的帶領下,瓦崗寨成為平原東部的霸主。

李密可不是什麼簡單的農民軍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