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126節

張華在此地設立華陰縣,以大仲鎮為行政、軍事中心,開始經營在秦川的領地。

目前華陰縣有五座鎮子,25萬人口。

這點人口還不夠征服關中,而且關中有數量眾多的文臣武將。

張華在大仲鎮建造了一座招賢館,專門招攬秦川的文臣武將,以重金聘用。

這是張華的自設建築,因此沒有建築效果。

但只要訊息傳開,給足待遇,也不怕沒人到來。

河洛領主張華在秦川建立橋頭堡,這一訊息在關中平原傳開,林立的諸侯紛紛將視線集中在張華勢力。

張華自稱天命大將軍,在華陰縣設招賢館,吸引八百里秦川的人才,更是引起周圍諸侯的恐慌。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此時來到秦川投靠秦孝公的蒙恬得知張華在征服河洛之後,竟然開始進軍秦川,心情更是複雜。

在扶蘇、蒙恬、王離的幫助下,秦孝公開始向四周擴張,成為秦川的大勢力之一。

本來八百里秦川的格局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幾大霸主角逐,二流勢力成為幾大霸主打壓和拉攏的物件,其他不入流的勢力只是襯托。

然而,隨著張華進軍關中,關中的局勢再次複雜起來。

秦孝公專門召來蒙恬,向蒙恬詢問張華的情況。

“此人麾下有諸多文臣武將,又割據河洛,進可攻,退可守,無疑是強敵。”

“不過大王不必擔心,袁術勢力周圍有大唐、漢國兩大勢力夾擊,難以繼續擴張。”

“袁術為何要拉攏金兀朮?原因就在於袁術無法擊敗大唐、漢國,因此袁術必須招兵買馬,拉攏一切的力量。只是袁術玩火自焚,最終失敗了。”

蒙恬為秦孝公分析局勢,秦孝公頻頻點頭,對蒙恬露出讚許之意。

秦孝公的時代,秦國名將數量還不多,商鞅都要親自帶兵出戰。

蒙恬前來投靠,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主掌征伐。

袁術擁有四十萬人口,三萬兵馬,卻無法進一步擴張,還要拉攏金兀朮,正是因為袁術沒法抗衡大唐、漢國兩大勢力。

袁術也無奈啊。

蒙恬進一步分析:“大唐有人口百萬,良將數十,帶甲十萬,為四方諸侯忌憚。”

“匈奴漢國有人口五十萬,匈奴騎兵三萬、漢軍兩萬,其疾如風,雖然不如大唐,卻也是一霸。”

“即使張華取代袁術,最終的結局,也只是重蹈覆轍,無法突破袁術的困境。”

“再者,有張華牽制大唐、匈奴漢國,我們可積極向西邊擴張,成為人口百萬的大勢力。到時候,大王就有與大唐爭鋒的資本了。”

蒙恬為秦孝公規劃爭霸的戰略。

秦孝公與大唐爭霸,其實是弱勢的一方。

秦朝的歷史太短,在此之前,只是秦國,而且那個時候,人口也不多。

唐朝延續數百年,國力空前強盛,人口眾多,武將、兵力也會更多。

唐朝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唐朝海納百川,吸納了突厥、百濟、回紇、契丹等勢力的武將,不只是漢將。

“應當慶幸的是,秦川的大唐,君主不是李世民。”

蒙恬瞭解後世之事,對唐太宗頗為忌憚。

秦川的大唐勢力,並非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勢力。

大唐勢力的主城,長安鎮,已經升級為三級鎮子,人口八萬,是秦川最繁榮的鎮子。

僅僅一年時間,長安鎮的規模接近城池級別,可見大唐勢力的強盛。

“陛下,袁術勢力內亂,被來自河洛的諸侯張華攻陷,我們大唐得鎮子兩座、村莊數十。”

“朕以前統治的大唐,人口數千萬,這點人口,還不足夠。如見到高祖、太宗,我如何向他們交代?設法探查此人虛實,再伺機攻下大仲鎮,在東邊設立潼關,避免河洛勢力插手我們關中。整個八百里秦川,朕都要打下。”

一個衣著雍貴的男子,站在長安鎮的高閣上,俯視整座鎮子,雄心壯志。

很快,長安鎮就要升級為長安城了。

大唐軍團正在四處攻城略地,被派去攻略大仲鎮的唐軍,只有12500人。

本來趁著袁術與金兀朮火併,這個大唐軍團已經足夠夷平大仲鎮。

只是張華帶著三萬人遠征關中,搶先佔領大仲鎮,12500人的唐軍無法繼續東進,於是在鳳凰鎮駐兵,向他們的皇帝請示下一步的動向。

渭水以北,匈奴漢國,漢王劉淵也得知河洛勢力進軍關中的訊息,他的兵馬奪取了袁術勢力五萬人口。

但很快,匈奴人被馮異阻擋。

“來自河洛的勢力,竟敢圖謀關中,人心不足蛇吞象。”

劉淵收到兒子劉聰傳回來的訊息,大為震怒。

袁術勢力內亂,劉淵以兒子劉聰為大將,統帥一萬匈奴騎兵、一萬漢軍南下,佔領袁術勢力的土地,掠奪人口,結果被張華搶先一步。

在劉淵看來,是張華破壞了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