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163節

好在張華的兵馬在鎮子內紮營,只凍傷了百餘兵馬。

寒冬、瘟疫、地震或者天降隕石,都會造成減員。

暴風雪導致堯山鎮與張華其他地方的領地失去聯絡,直到風雪結束,各地的情報才陸續傳來。

“報!唐軍連夜襲擊安祿山的三原鎮,攻破三原鎮南側六座塢堡後,與安祿山在三原決戰,突然遭遇風雪襲擊,安祿山趁機動用曳落河,強襲唐軍中營,導致唐軍小規模潰敗,唐軍此戰折損兩萬人,安祿山親自斬殺唐軍兩員武將!”

“唐軍主將李道宗受傷,退守陽陵鎮!”

正在與安思明對峙的張華收到唐軍失利的訊息,與陳宮、閻象等謀士陷入沉默。

唐軍的精銳程度,張華有所領教。

雖說那個時候,張華的實力還遠不如現在,但唐軍確實兇猛。

七萬唐軍對陣二十萬燕軍,張華這邊預判唐軍會佔據優勢。

暴風雪突然襲擊關中平原,導致唐軍失利。

燕軍主將安祿山親自出馬,統領五千曳落河,突襲唐軍主將李道宗位於的中軍,將李道宗打傷,加劇唐軍潰敗。

“曳落河,這是安祿山最精銳的親兵,以一當百。”

張華與唐玄宗結盟攻打安祿山,雙方共享部分情報,知道安祿山手下有一支最精銳的騎兵——八千曳落河。

曳落河是安祿山從奚人、契丹、同羅等胡人之中一手選拔的精銳騎兵。

曳落河意思是奚語之中的“壯士”。

根據張華的判斷,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至少是六階兵種,甚至更高。

曳落河的兵源要求,必須是胡人,而且必須是勇力過人的胡人。

這些胡人的文明相當落後,但也正是因為落後,容易被安祿山忽悠,又生性好鬥,無疑是優良的兵源。

張華也很忌憚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

“安祿山使用多少曳落河騎兵攻擊李道宗?”

張華意識到必須知道這個情報。

安祿山有可能會將部分曳落河騎兵劃撥給史思明。

史思明也是騎兵武將,最擅長使用的是騎兵,因此史思明擅長野戰。

按理來說,曳落河騎兵在史思明這裡,也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唐軍給的情報是四千到六千人。”

“那就說是史思明這裡可能有兩千到四千曳落河了?折中一下,那就是三千曳落河。”

張華粗略估算史思明的精銳。

史思明的十萬燕軍,核心兵種是三千曳落河。

除了曳落河,還有匈奴騎兵、契丹騎兵、奚族戰士、漢人長槍兵、漢人刀盾兵等兵種。

在對付黃忠時,史思明沒有動用曳落河,很有可能是為了雪藏這支精銳,在關鍵時刻用於突襲張華的中軍。

安祿山那邊動用五千曳落河強襲唐軍主將,間接暴露了史思明這邊曳落河騎兵的數量。

“報!李績、楊業兩位將軍於蒲州橋大敗金兀朮,斬首五千,俘虜五千,餘眾逃回河東。兩位將軍擔心深入河東之地,會遭到女真人伏擊,故選擇回師,正在向此地快速聚集!”

“知道了。”

唐軍那邊傳來不利的訊息,而阻擊金兀朮的李績、楊業傳來捷報。

金兀朮帶兵兩萬,企圖牽制張華,卻被李績、楊業伏擊。

不過,李績、楊業輕鬆擊敗金兀朮,對河東的女真人幾乎沒有影響,因為金兀朮的兩萬兵馬是拼湊出來的雜兵。

金兀朮不可能為了安祿山、史思明而消耗寶貴的鐵浮屠。

“既然李績、楊業正在途中,那麼可以出兵與史思明一戰了。否則安祿山突然率兵支援史思明,我方必敗。”

張華下令出兵攻擊駐紮在堯山下方的史思明。

三原大戰,唐軍失利,折損兩萬。

二十萬燕軍,折損四萬。

安祿山還有十六萬燕軍。

只要安祿山留下部分兵力牽制剩下的五萬唐軍,那麼完全有可能出兵支援史思明,與史思明圍攻張華的夏軍。

因此,必須在安祿山來援之前,擊敗史思明。

“金兀朮的鐵浮屠都沒能擊敗我們,曳落河又如何?”

張華已經見識過金兀朮的鐵浮屠、皇太極的八旗騎兵,完全不懼安祿山、史思明的曳落河。

堯山鎮的夏軍出動,浩浩蕩蕩,夏字軍旗招展。

風雪過後,關中平原煥然一新,積雪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