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195節

況且永穆公主為唐玄宗的長女,姿色本就不差。

大唐年間,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威望下降,太子李亨提前稱帝,軟禁了唐玄宗,多數唐將也沒有說什麼,而是輔助李亨,平定安史之亂。

只要是皇室之人統治,可以維護他們各自集團的利益,那麼這些文武大臣,也不會牴觸。

只不過,張華不知道該怎麼向孫策交代,永穆公主的地位無法確定。

大唐勢力、江東勢力在張華這裡的分量都不低,而永穆公主、孫尚香是拉攏兩股勢力的樞紐人物。

唐軍主將李道宗在確認長安失守,唐玄宗已經被俘虜之後,又襲擊張華的主營失敗,為了保住這些唐軍將士的性命,最終率領五萬唐軍向張華投降。

李道宗、薛仁貴、張士貴、程名振、契苾何力等唐軍武將,悶悶不樂,來到張華營中。

這些武將沒有戰敗,但被張華偷家,輸的很不服氣。

而且張華不是大唐皇室,與李世民沒有關係,這些追隨李世民征戰的武將,實際上不怎麼願意臣服。

“我本不欲與大唐為敵,但這就是亂世,成王敗寇。既然你們已經失敗,那麼今後為我效力。”

“將來我迎娶永穆公主,也算是半個皇室中人,你們為我效力,與為唐皇效力,並無二致。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張華話音剛落,這些大唐武將無不露出錯愕的表情。

在上次張華拒絕唐玄宗的聯姻請求之後,沒想到張華又計劃迎娶永穆公主。

李道宗很快反應過來,上次張華不願意當駙馬,是為了可以肆無忌憚攻打唐玄宗,不必落人口實。

而此次張華已經打敗唐玄宗,還將唐玄宗軟禁起來,此時娶了永穆公主,張華不但沒有束縛,還能憑藉駙馬的身份招攬人心。

李道宗看破張華的用意,但李道宗卻沒有多說什麼。

唐軍武將也是人,在一個勢力角逐失敗之後,總要再找一個勢力出仕,不可能就此隱居。

真正有才能的人,必定不甘心隱居。如果不願意出仕,那麼只是時機未至。

李道宗代表一群唐軍武將說道:“今後我若是遇到太宗陛下,不願與之為敵。或許恐怕到時你也不敢讓我帶兵出征。”

李道宗說的倒是實話,以他與李世民的關係,以後哪怕是遇到李世民,張華也不敢讓李道宗帶兵攻打李世民。

其他唐軍武將也持差不多的態度,表明以後遇到李世民,不會與李世民為敵。

張華倒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先讓這群唐軍武將效力再說,今後是否可以遇到李世民都還難說,沒必要杞人憂天。

如果這些唐軍武將成家,還可以將他們的家眷遷至夏鎮,名義上是更加接近權力中心,實際上也有作為人質的考慮。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軟禁李隆基,最起碼這些唐軍武將不敢亂來。

五萬唐軍有御林、豹騎、射聲等高階兵種,這些可是實打實的百戰精銳,連張華都儘量避免硬碰硬。

兩年時間,唐軍也在南征北戰,倖存下來計程車兵,皆是精銳。

收編這支唐軍,張華的實力大漲。

張華收編安祿山的部眾,都不及這五萬唐軍精銳。

唐玄宗沒有投降,但被俘虜,張華令人將唐玄宗護送至河洛的夏鎮定居,實際上是將唐玄宗送至自己的地盤軟禁,由錦衣衛進行監視。

唐玄宗得知這個訊息,身不由己,作為戰敗一方,只能任人擺佈。

這也是多數諸侯,除非萬不得已,不會輕易投降的原因。

越是有影響力的皇帝,在投降後越容易被人弄死。

相反,劉禪這些皇帝,投降後活命的機率更高,因為他們的威脅接近於零。

如果不是為了提升自己在大唐武將之中的聲望,張華還不見得願意留下唐玄宗的性命。

唐玄宗投降,張華又分兵平定各座鎮子,徹底吞併唐玄宗的勢力。

張華帶兵來到長安鎮,正式接手這座三級鎮子。

張華在關中始終沒有一座主城,而唐玄宗費盡心思打造的長安鎮,成為張華在關中的主城,徒做他人嫁衣。

本來長安鎮早就升級為城池,後來遭到安祿山的大軍洗掠,這才降回鎮子。

張華還以為長安鎮的居民對自己會有怨言,但張華來到長安,發現此地居民對自己的風評竟然還不錯。

張華稍微一想,夏軍攻陷長安,與安祿山的作風大相徑庭,沒有對長安進行抄掠。

相比之下,夏軍可謂是仁義之師。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這些居民對此已經算是感激了。

在亂世,平民的願望就是這麼簡單。

張華來到長安鎮的縣衙,檢視長安鎮的情況。

【領土】:長安鎮

【等級】:三級鎮子

【領主】: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