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284節

中天閣書院因為科舉,一舉成名,王守仁成為張華的幕僚之後,張華仍然允許王守仁以王知行的名義招收門生,擴大心學的影響力。

張華允許諸子百家爭鳴,以促進思想進步,心學也是重要的一個流派。

雖然心學還是儒學的範疇,但它探討的東西,與孔子、朱熹的儒學已經有不小的區別。

再者,王知行在中天閣書院招收門生,與我王守仁有何關係?

李顯忠被任命為軍司馬之後,又被張華提拔為折衝校尉,加入禁衛軍,與吳玠一起組建一支新的軍團。

吳玠與李顯忠都是南宋武將,雙方的作戰風格相近,配合更加默契。

南宋有諸多名將,全部南宋名將組成的軍團,都足以令天下撼動。

王守仁的中天閣書院門庭若市,但王守仁僅僅招收了五十個他認為有潛力的門生,至於更多的門生,他也教不過來。

而且,今後張華若是帶兵出征,王守仁必定要隨從出征,為張華出謀劃策,沒有閒暇教導大量學生。

王守仁最為擅長的是智謀,在戰場上以智謀取勝,符合軍師的定位。

王守仁閒暇時,就在長安城傳道受業,擔任王知行的角色。

當有戰事,王守仁又成了軍師將軍。

“我被大將軍提拔為折衝校尉,奉命與吳玠成軍。吳玠乃是名將也,我也服其勇猛,即使擔任副將,也絲毫不覺得委屈。但從今之後,我與先生相見的時間就不多了。待有閒暇,我們再煮酒論英雄。”

李顯忠與王守仁結為知己,因為王守仁的舉薦,李顯忠被張華提拔為折衝校尉,距離李顯忠擔任百人將,不到一個月。

“你且去吧,想必今後征戰,我們二人,必定會有配合。”

王守仁為李顯忠送行。

王守仁成為夏軍的軍師,而李顯忠為吳玠軍團的副將,兩人今後征戰,確實會頻繁配合。

“卻也未必。依我來看,接下來,夏軍必定東征西討,可能會分為幾個戰場。天下,實在是太大了。”

李顯忠卻認為自己以後未必與王守仁在同一個戰場。

只要關中徹底統一,夏軍必定會向四方出擊,東征西討。

一向在洛州種田的范仲淹,在從長安城回到夏城之後,開始招募士兵,明顯有插手關東的傾向。

在張華攻略關中之時,范仲淹一直奉行消極防禦的原則,無論關東群雄如何攻伐,范仲淹都作壁上觀,不予理會,只要守住洛州,保證張華沒有後顧之憂就好。

甚至在崇禎皇帝朱由檢被努爾哈赤的後金國擊敗時,范仲淹也無動於衷,為張華守好發家之地。

如今張華佔領關中大部分地區,關中變成了大後方,而范仲淹鎮守的洛州成為前線,范仲淹終於改變原則,開始備戰關東。

張華對范仲淹這個洛州刺史相當滿意。

范仲淹的天賦“防線構築”,可以讓統帥的將士獲得生活技能“中級築城術”,加快修建軍事建築的速度,同時提升邊塞士兵訓練時獲得的經驗,最適合擔任守邊的任務。

范仲淹也做到了在他鎮守期間,洛州沒有失去一座鎮子。

當然,這也與關東群雄相互爭鬥,沒有精力去攻打地勢險要的河洛有關。

等到關中群雄逐鹿,出現一個霸主時,河洛就未必安全了。

因此,范仲淹奉張華的命令,改變消極防禦的策略,變更為積極防禦。

所謂積極防禦,就是在敵人打來之前,提前消滅敵人,達到防禦的目的。

你死了,就無法威脅到我了。

這也算是一種防禦策略。

王守仁剛剛加入張華勢力不久,但王守仁對張華勢力的戰略方向也有所察覺。

張華佔據關中這麼一處豐腴之地,兵多將廣,在次年必定會開始一輪新的擴張,只是目前王守仁也不知道張華欽定的擴張方向。

李顯忠在離開之前,向王守仁問道:“以先生推測,夏軍接下來會向何地擴張?”

王守仁淡然答道:“雖然我還不知主公內心真正的想法,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在新一輪的擴張之前,主公必定會出兵攻克陳倉。”

王守仁負手看向空中,天降大雪,長安城銀裝束裹,一片祥和,可見各處人家,炊煙裊裊。

如果不是王守仁清楚四周形勢,還以為自己生活在治世。

但王守仁知道,張華積極羅閘道器中、河東各地的名將、名臣,志在天下,佔據關中,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長安城的宮殿,一隻白狐從窗外闖進來,爬到張華的書案上。

張華先後擊敗完顏宗望、周亞夫兩個軍團之後,難得休息一段時間。

然而領地各處的情報傳至張華這裡,張華依然要日理萬機。

其中一封來自黃河以北的摺子,讓張華憂心忡忡。

“小白!”

一個靈動的少女從窗戶爬了進來,找尋逃走的白狐。

“香香,我說了許多遍,今後要走大門,不得爬窗。”

張華髮現孫尚香直接爬窗戶,一臉黑線。

“原來小白在這裡。”孫尚香抱起書案上的白狐,瞥見摺子的內容有孫策的名字,於是好奇問道,“莫非這份摺子與我兄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