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401節

畢竟,劉邦也只能將十萬兵馬,韓信那種級別的統帥,才是真正的多多益善。

子夏見張華離開,對屏風後面的人說道:“你可以出來了。”

“真是湊巧,沒想到拜訪老師,還會遇到此人。”

從屏風出來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認子夏為師。

“你的才華,在於用兵,不在儒學。”

“老師此言差矣。國不富強,如何用兵?國無餘糧,如何出兵?富國強兵,需要治理。兵家可行征伐之事,但就治國而言,唯儒家、法家最為合適。”

“可惜,你來晚了幾年,否則有你輔佐,魏斯也不至於淪為他人之臣。”

“這個世界能人眾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也不敢說必勝。這幾年遊歷,倒是見識了眾多能人,其中一些人,能力比我也毫不遜色。魏斯固然是一個優秀的君主……”

“既然魏斯也已經臣服,你為何不趁著剛才的機會,為張華效力?”

子夏盯著此人的表情,想要看出他真正的想法。

只是,這個弟子的能力,不遜色於他這個老師,而且這個弟子精通兵、法、儒三家的理論,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國變法,都是超一流。

中年男子嘆道:“老師可知道,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區別?”

子夏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

“不錯,一次雪中送炭,要勝於十次錦上添花。”

“而且,這個世界有眾多明主,良臣擇主而事,我吳起只願侍奉霸主。且讓我再觀察一段時間。”

中年男子點破自己的想法。

子夏搖頭:“你啊,還是放不下功名。”

“大丈夫當提百萬之師,縱橫天下,名垂青史,為何要放棄功名?”

吳起不以為然。

子夏想要立言,而吳起想要立業,各有追求。

子夏知道吳起有自己的追求,也不強求。

吳起本來是儒家曾申門下弟子,因為母親過世後,沒有奔喪守孝,被曾申認為不孝,逐出師門。

從此,吳起棄儒學兵。

另外,吳起還殺妻求將,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要超過一切。

即使拜子夏為師,也是為了豐富吳起的治國變法理論,並不是真正歸入儒家。

吳起是兵家的代表者,也不會考慮重新回到儒家。

“我們許久未見,且小酌一番。”

子夏不反對吳起的追求,而是與吳起敘舊。

“我遊歷多時,已經有些許疲倦,正好與老師詳談。”

吳起在子夏的府邸住下。

張華還不知道自己與諸子百家之中的兵家亞聖吳起擦肩而過。

圍攻大梁城的范仲淹、李績已經向張華求援,以確保可以拿下大梁城這座堅固的城池。

張華需要帶兵南下,與范仲淹、李績匯合,因此才會任命信陵君擔任滁州主將,鎮守這片領地,以免被劉秀或者李克用攻下。

“高順帶著募集的兵力,前去洛州夏城練兵。”

張華將高順調到夏城,訓練陷陣營。

一旦高順的陷陣營訓練完畢,向東可以攻略中原,向西可以支援關中,向北可以救援河內、滁州。

隨著張華的領地擴大,夏城的位置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河洛為天下的中心,可征伐四方上下。

除了高順,魏延、田橫、魏斯等人,也被張華帶走,徹底瓦解他們建立的勢力。

“主公,有一騎兵百人將,在村莊遇到了一人。此人自稱是三國馬良,此言可能非虛。主公如有閒暇,可見一下此人。”

張華即將離開上黨城之前,王守仁向張華引薦三國馬良。

“馬良?”

張華還真沒想到會在這塊地方遇到蜀漢的文臣馬良。

馬良是荊州士族,出使東吳,安撫五溪蠻,但劉備在夷陵之戰兵敗,馬良也因此戰死。

馬家五常,白眉最良。

白眉馬良是馬家五兄弟中,能力最強的一個,可惜死得早,否則以後說不定也是蜀漢最高層之一。

呂蒙白衣渡江,以及夷陵之戰,這兩戰,讓蜀漢損兵折將,損失無數良將和文臣,導致後期諸葛亮也挺為難。

魏延與楊儀不合,諸葛亮都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