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418節

高澄與其弟高洋,關係和司馬師、司馬昭也差不多。

高澄知道不能讓白蓮教繼續做大,否則後果難以遏制。

為了儘快鎮壓黃巾起義,東漢皇帝甚至讓地方豪強自行募兵,還設立州牧,導致地方豪強割據。

因為農民起義軍一旦不盡快鎮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澄回到宛城補給過後,立即帶兵撲向伏牛山,想要鎮壓白蓮聖女唐賽兒。

“唐賽兒給我們齊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若是活捉她,必定五馬分屍!”

高澄對與北齊軍為敵的唐賽兒感到痛恨。

“世子殿下,據說這個白蓮聖女唐賽兒冰肌玉骨,超凡脫俗。”

“那就將其活捉,衝入東宮!”

高澄對美女還是會手下留情,用另外的方式進行懲罰。

三萬披堅持銳的北齊將士,向伏牛山壓來。

原本宛城以西的地方,因為高澄、慕容紹宗的北齊軍到來,從動盪不安到冷靜下來。

對於背叛的村莊,慕容紹宗直接夷為平地,燒殺搶掠,殺雞儆猴。

鮮卑名將慕容紹宗來勢洶洶,讓頭腦一熱的農民起義軍稍微冷靜。

推翻北齊統治,均分田地,是一個很誘人的願景,但他們需要翻越三萬披堅持銳的北齊將士這一座大山。

如果敗給北齊軍,白蓮教徒的首級會被北齊軍做成京觀,以儆效尤。

唐賽兒知道部分北齊軍主力從前線調回來,於是主動退出佔領的鎮子,帶領白蓮軍,向伏牛山退去。

張華教會了唐賽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等理論和兵法,讓唐賽兒發動白蓮教起義的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唐賽兒使用張華傳授給她的游擊戰術,暫時放棄看上去令人垂涎三尺的六座鎮子,主動退向伏牛山,決定利用伏牛山的地形,擊敗三萬北齊將士。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唐賽兒默唸張華傳授給她的兵法口訣,堅定在伏牛山與三萬北齊軍周旋的念頭。

看上去唐賽兒主動放棄六座佔領的鎮子,這個決策很是不明智,但唐賽兒已經補充了兵馬、兵器、糧草,儲存主力,選擇在自己熟悉的有利地形,與強大的敵軍周旋,符合游擊戰術的精髓。

許多農民起義軍首領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打下一塊地盤以後,捨不得離開,要麼在平原被封建王朝的主力騎兵沖垮,要麼被官兵圍困在孤城,最終全軍覆沒。

唐賽兒成為張華的徒弟之後,戰略戰術能力明顯提升。

張華有理論,而唐賽兒有實踐,唐賽兒學習理論之後,也在成長。

“丟失佔領的村鎮,不足為慮,重點在於消滅三萬北齊軍,那麼宛城將會震動,各地望風而降。這個決策,相當明智。此人當真是一個村女?”

臨時擔任白蓮軍軍師的馬良,對唐賽兒刮目相看。

唐賽兒的用兵水平,已經有點游擊戰的味道了。

丟失一些地盤沒有什麼,只要白蓮軍消滅北齊軍主力,讓北齊勢力人心惶惶,白蓮軍反而可以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少有武將可以做到。

“不過,統帥北齊軍前來圍剿白蓮軍的將領,可能也不是什麼善輩……”

馬良沒有放鬆警惕。

高歡的時代,東魏、西魏、南梁三國鼎立,戰亂不斷,高歡、宇文泰這對絕代雙驕,先後大戰五次,互有勝負,中間還有無數小規模衝突,因為頻繁的戰爭,誕生了不少名將,在東魏基礎上建立的北齊勢力,名將如雲。

這些從屍山血海中倖存下來的名將,沒有那麼容易對付。

“籲!”淩統騎馬回來,手中提著一個活捉的北齊軍斥候,“我已拷問此人,帶兵前來圍剿我們的北齊將領,是高澄、慕容紹宗二人!”

“高歡的長子高澄親臨?他真是看得起我。”

唐賽兒以前曾經與北齊軍交戰,多次被北齊軍擊敗,對北齊軍各個武將的能力多少有些瞭解。

高澄帶兵的能力未必有多強,但高澄這個人,精通計謀,擅長政治,與司馬師是一個級別的人物。

真正帶兵的武將應該是慕容紹宗,這個鮮卑名將,擅長用兵。

淩統臉色少有沉重:“不僅如此,慕容紹宗已經親自率領八千輕騎,連夜繞道至我們前面,截斷了我們進入伏牛山的道路。恐怕,我們已經無法選擇在伏牛山與北齊軍周旋,還有被高澄、慕容紹宗圍困的危險。”

“高澄此人,太過陰險……”

唐賽兒想要使用游擊戰術,在伏牛山擊敗高澄,高澄、慕容紹宗提前預判白蓮軍的動向,由高澄繼續帶兵正面施壓,而慕容紹宗親自帶領八千輕騎兵,截斷白蓮軍後路,將白蓮軍趕向高澄預想的決戰地點!

雙方都想要利用合適的地形,而慕容紹宗搶先一步,令白蓮軍陷入被動。

此時唐賽兒、馬良、淩統等人,已經身不由己!

能夠在亂世混的風生水起的人物,沒有一個是簡單貨色,各個老謀深算、爾虞我詐!

唐賽兒的計劃因為慕容紹宗的騎兵快速機動,已經落入下風。

唐賽兒的白蓮軍幾乎都是步兵,短距離機動,兩條腿跑不過慕容紹宗的四條腿輕騎兵。

慕容紹宗的八千輕騎兵,每個人有兩、三匹戰馬,透過換乘來加快行軍速度,將五萬白蓮軍逼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