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613節

“孤已經注意到此人了,所以才會讓他統領右軍。只是接下來數月,以孤的身體,難有作為。一切事務……暫時交由先王、商鞅、範睢、蒙毅等人處理……”

秦王政極其虛弱,與劉秀召喚隕石一樣,遭到反噬,幾個月時間,哪怕是簡單思考問題,頭腦都一陣頭疼。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秦王政並不想動用自己的精神天賦。

亞歷山大的王之軍勢雖然沒有秦王政那麼誇張,不過亞歷山大承受的反噬,並不嚴重。

兩個君王,各有所長。

大戰還在持續,只是戰場從玉門關開始向西移動。

殺紅了眼的蒙恬窮追不捨,想要殺了亞歷山大,以報殺父之仇。

其他秦軍因為蒙恬進行追擊,為了不讓蒙恬孤軍深入,因此王翦、王猛兩路秦軍,也不得不進行追擊。

大戰一直持續到了次日,秦軍追至沙州,並且趁機攻克這座原本歸義軍的主城,秦武王這才收兵。

亞歷山大的西域大軍退往伊州,沒有完全敗退。

西域大軍多數是遊牧騎兵,來去如風,他們逃往荒涼的地方,秦軍也難以追擊。

如果貿然追擊,秦軍的隊形就會被拉長,補給也無法跟上,隨時可能被回頭的遊牧騎兵擊敗。

“儘管秦軍取勝,但秦軍連續這麼多天的損失,合計至少在20萬以上,尤其還折損了大量精銳兵馬,損失慘重,而這夥遊牧騎兵依然虎視眈眈。估計在來年之前,秦王政都難有作為……”

張大川在秦軍取勝之後,離開玉門關,返回關中。

第五百零八章 長安盛會

“玉門關大戰,至少折損了20萬大軍,一將功成萬骨枯。”

王翦帶兵清掃戰場,掩埋戰死的秦軍將士,豎立石碑,見滿地都是屍骸,濃郁的血腥味道久久不能散開,也不禁默然。

西域大軍也付出了相近的傷亡,雙方合計有幾十萬將士,死於此地,被風沙掩埋。

匈奴人陣亡三個單于,突厥人陣亡兩個可汗,千夫長、萬夫長死傷無數,亞歷山大的王軍,也陣亡了德米特里在內的近侍官和武將。

秦軍這邊,蒙武在內的十幾個武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苻堅的羌族、氐族大軍,六個部落的首領陣亡。

兩大陣營在玉門關大打出手,最終的結果只是兩敗俱傷。。

亞歷山大被秦王政和徐福擺了一道,攻打玉門關失利,被奪回沙州和瓜州,威望大降。

最讓亞歷山大擔憂的是,玉門關鏖戰,亞歷山大最引以為重的銀盾兵和王夥騎兵受到重創,這樣一來,亞歷山大就沒有足夠的馬其頓士兵和希臘士兵來鎮住在東方招募計程車兵, 統治並不穩固。

秦軍因為損失慘重, 龍脈又沉睡,也無力繼續追趕亞歷山大以及冒頓、阿史那土門等人, 何況秦軍還要防備來自關中的威脅。

“一次大戰,死傷幾十萬人,真是觸目驚心……”

苻堅目睹玉門關戰場橫屍遍野,內心駭然。

“這就是亂世。為今之計, 只有儘快平定天下, 才能讓更多人活下來了。”

王猛見秦軍挖了幾十個萬人坑,這才勉強掩埋玉門關戰場的戰死者,也不禁搖頭。

“父親大人,無論如何, 孩兒必定要為你報仇!”

蒙恬帶著黃金火騎兵, 在蒙武的墓前指天發誓。

蒙武被亞歷山大斬殺,蒙恬與亞歷山大不共戴天。

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關中,長安城, 張華處理各地內政, 組織流民開墾農田,興修水利。

元朝大臣兼科學家郭守敬很早之前,就在關中興修鄭國渠,而在此時, 鄭國渠終於竣工!

因為鄭國渠的緣故, 關中新增可灌溉的良田百萬畝,可以養活更多人口。

張華又令郭守敬在關中修建其他水渠, 徹底將關中變為一座糧倉。

關中的陳倉、岐山、扶風、美原等地, 也積極開闢新的農田

張華在用兵時,依然不忘種田,增加糧食產出。

各地頻繁用兵, 對糧草是不小的消耗,要是糧草不續, 前方將士人心動搖, 必敗無疑。

“今年冬至, 如期舉行第四次科舉,同時舉行此前唐玄宗召開的長安盛會, 招攬文人墨客,提升長安城的影響力和文化繁榮度。”

用兵與種田的同時, 張華沒有忘記, 每年都會舉行的文舉、武舉。

張華模仿唐玄宗, 準備在科舉時,舉行長安盛會,招攬文人墨客,提升領地的文化繁榮度。

文化繁榮度更高的城池,更加容易誕生各個方面的人才,對於王朝的將來,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 魚幼薇、李白、杜牧、王昌齡、羅貫中、歐陽修這些文人,都在張華的領地。

張華下令籌備長安盛會與科舉的訊息傳開, 張華領地的幾百座城池,盡皆驚動!

參與科舉,有機會出將入相, 而長安盛會是歷朝歷代文人聚集的大會,有機會親自見到國君張華,說不定可以直接進入仕途。

“長安盛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