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620節

“太白兄在這個世界的劍術驚人,何不棄筆從戎,出將入相?”

杜甫聽說李白以前學的劍術,在這裡有更大的威力,不禁羨慕。

“唉,灑脫慣了,就難以受人節制,總覺得哪裡不自在。”

李白想要出仕的話,以他的武力,確實不是什麼問題。

只是張華的軍隊,令行禁止,軍令如山,李白不拘一格,與軍隊顯得格格不入。

至於仕途,需要外放到地方,從縣尉、縣丞又或者縣令開始做起,內政繁忙,各種瑣碎的小事,更是接踵而來。

李白終究還是不想被各種瑣事纏身。

但如果不和杜牧一樣,從縣令做到太守,再升遷至刺史,接觸各種實務,難以升遷到高層。

李白的性格終究還是不適合為官。

“不過以太白兄的才能,無論在何地,都能衣食無憂。”

杜甫對李白的才能推崇。

忽然,杜甫發現李白的視線,似乎越過了自己,落在後面一人身上。

杜甫順著李白的視線向那人看去,只見一個男子,坐在偏暗的角落,獨自飲酒,一言不發。在他的木桌上,還擺放著一把古樸的長劍。

“莫非那人也是來參加長安盛會?”

杜甫知道,張華召開的長安盛會,吸引了歷朝歷代的文人,長安城成為文人的朝聖地。

李白搖頭,低聲說道:“那人的氣息不弱,應該是用劍的俠士,還是用劍高手,不是文人。”

“哦?”

杜甫的武力很低,屬於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的書生,倒是看不出那人的虛實。

長安城異常繁華,再加上正值亂世,一些習武之人會隨身攜帶刀劍自保,在酒樓看到遊俠也沒有什麼奇怪之處。

李白只是多看了那人兩眼,也不過去盤問對方的來歷。

那人結了賬,就此離去,消失在朱雀街的人山人海之中。

長安城,風雲際會,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負責主持這一次的長安盛會,召集天下間文人騷客,探討詩詞歌賦,比起唐玄宗建立的長安鎮召開的長安聚會更加盛大。

不僅如此,姚崇、顧雍、魏徵、謝安、陳喬、王守仁等大臣,也在長安盛會出面,提升文化影響力。

如果不是范仲淹需要鎮守宋州,抽不開身,范仲淹也不會錯過這次聚會。

僅僅是謝安、魏徵、姚崇這些名人,就可以吸引一大批文人墨客到來。

高順率領陷陣營鎮場,以防止敵國派來刺客進行破壞。

在長安盛會的會場四周,聚集了數以萬計的平民百姓,無不駐足眺望,想要一睹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風采。

成百上千的文人齊聚一堂,這樣的場景,並不多見。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這兩個盛唐詩人出現時,長安城的百姓一片喧譁,人聲鼎沸。

李白和杜甫,幾乎代表著盛唐文壇的巔峰!

“沒想到在後世,能夠獲得如此盛名,也不枉這一生了。”

杜甫有些受寵若驚。

他們的地位雖然不如當時的官吏,但名聲卻流傳後世,也算是有所收穫了。

“杜牧!”

“李商隱!”

又有兩個盛唐詩人到來,杜牧、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屬於晚唐詩人,名聲同樣響亮。

與會的文人,還有大唐的邊塞詩人王昌齡、岑參。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

“還有同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

“書聖王羲之!他的《蘭亭序》,舉世無雙,據說被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無人能見真品。但他本人就在此,說不定攜帶了《蘭亭序》前來!”

“北宋書法家米芾!他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蘇軾也來了!”

“南唐後主李煜!”

“不可能吧,這也太多名人了!”

“真乃盛世,要是獲得他們一兩副真跡,作為傳家寶,可廕庇後人啊!”

“等長安盛會結束,無論如何,也要設法結識這些大文豪,蹭一蹭他們的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