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837節

張華在勝負已定的前提下,親自帶兵投入戰鬥,給予西域聯軍最後一擊,參與圍攻亞歷山大。

張華終於見到了傳說中東征的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也算是倒黴蛋了。

本來亞歷山大在攻列印度,卻穿越到中亞,又進入安西都護府的勢力範圍,還企圖攻打玉門關,結果碰到崛起的大夏,被張華率領眾將擊敗。

“我亞歷山大縱橫埃及、波斯、印度,豈能敗於此地!”

亞歷山大已經動用了王之軍勢,還是無法徹底打垮張華的禁衛軍,此時殺紅了眼,亞歷山大親率王夥騎兵,衝擊張華!

只要斬殺張華,那麼還有可能反敗為勝!

亞歷山大在客場作戰,他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籌碼,只能孤注一擲!

“休傷吾主!’

許褚統帥虎衛營,攔在張華前方!

八階虎衛裝備巨盾大劍,組成銅牆鐵壁,阻擋亞歷山大的王夥騎兵。

“先過我這一關!’

楊妙真統帥曳落河騎兵,上前與王夥騎兵激戰!

“陷陣之志,有死無生!五倍重力場!’

高順的陷陣營,毫不保留,直接開啟最強的五倍重力場,降低王夥騎兵的衝擊力!

楊師厚的銀槍效節軍,與高順的陷陣營配合,形成規模更大的長槍方陣,專門剋制騎兵!虎衛營、曳落河、陷陣營、銀槍效節軍,四支精銳部隊,迎戰亞歷山大的九階王夥騎兵!王夥騎兵確實很強,但在與關羽的校刀手、張飛的幽州突騎的攻擊下,王夥騎兵的數量已經銳減,倖存的王夥騎兵無不負傷。

此時王夥騎兵還要迎戰四支生力軍。

王夥騎兵的規模不斷縮水,一個個王夥騎兵戰死於戈壁灘上,鮮血染紅砂石,到處都是倒下的戰馬、騎兵的屍體。

王夥騎兵始終無法突破禁衛軍的防守。

張華與亞歷山大的距離不遠,但亞歷山大的王夥騎兵再也無法繼續突擊。

亞歷山大身陷重圍,遭到許褚、楊妙真、高順、關羽、張飛幾員猛將夾擊,陷入他東征以來最艱難的一戰。

而這一戰失敗的代價只有一個結果一一死。

張華不可能留著一個對自己有威脅,又是異族的梟雄的性命。

亞歷山大在東方沒有秦王政、唐玄宗等人的影響力,即使殺了亞歷山大,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要是讓亞歷山大逃脫,將來說不定還會是巨大的威脅。

“讓他以最體面的方式,在戰場死去,不留活口。’

張華態度強硬,直接下令攻殺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還在持矛攻擊,擊敗高順,但許褚、楊妙真、關羽、張飛都是五虎級別的戰力,四員猛將圍攻,就連呂布都承受不住,更別說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身邊的王夥騎兵,打到黃昏,只剩下幾十人,鮮血淋漓。

“到此為止了!”

“蠻夷,必須死!”

“讓我們這些人聯手殺死,是你的榮幸。’

張飛的丈八蛇矛刺穿亞歷山大的胸膛,楊妙真梨花槍貫透亞歷山大的後背,關羽、許褚的大刀,夾在亞歷山大的脖子上。

四員猛將,神情冷漠。

東征的亞歷山大大帝,死於玉門關大戰。

亞歷山大一路打到西域,以少量嫡系兵馬,佔領了龐大的疆域,拉起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僕從軍,還與冒頓單于、阿史那土門等草原梟雄聯手,多次企圖入關。

然而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亞歷山大最終死於東征的途中。

在亞歷山大死前,他都未能踏過玉門關。

亞歷山大被殺,東征的馬其頓軍團,幾乎全軍覆沒。

只有秘書官攸美尼斯這一支銀盾兵,在亞歷山大死後,向張華投降。

“保留這一支銀盾兵,將來作為帝國西征的嚮導。”

張華寬恕了恭恭敬敬的馬其頓將領攸美尼斯。

他需要為帝國的未來,提前佈局了。

攸美尼斯的銀盾兵從馬其頓打到這裡,熟悉路線。

寇可往,我亦可往。

對方可以東征,張華也可以西征。

不只是攸美尼斯的銀盾兵,戰敗的匈奴部落、突厥部落,也成批向張華投降。

成王敗寇,勝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