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六十四章 詭異

呂哲不是那麼清楚始皇帝為什麼不早立太子,也沒有心思去探詢到底是為了什麼。他不過早冊立太子完全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不是一拍腦門就定下的事情。

現在還沒有長子繼承法,也就沒有所謂的“立長不立賢,廢長立幼取亂之道”的說法。在過去,因為各國之間競爭太過厲害,國家的掌舵者若是太過無能必然會毀掉國祚,因此在選擇繼承人上面基本是選賢為主。在這麼個前提下,呂哲怎麼從子嗣中選擇一名繼承人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並不會被條條框框所限制死。

跟隨呂哲崛起的這一幫人,他們的唯一想法是不能讓有列國王室血統的人成為未來國家的主人,那是在害怕那個擁有列國血統的繼承人會留下屬於列國的仇恨,畢竟他們從一無所有到擁有顯赫高位就是站在列國的舊屍骸上面,誰不擔心自己做了點什麼會遭到清算的事情?

對於那些人的想法,呂哲心裡自然是清楚。但是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卻是沒人知道了。

親征一事確定,卻也不是說出就出的事情,關乎到君王率軍出征從來都沒有那麼簡單,比之將軍們率軍出戰要做的準備遠要多得多,也複雜上不知道多少倍。

各郡的郡守受命回到南陵,各地的駐軍也做出相應的調動,同時一些駐地的主官也做出一個改變,後勤物資的集中更是動用到非常多的人手,等等很多的事情可能需要用上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一國之君離開國都上前線,所會引的事情將會有許多,關於該由誰來在君王不在時監國就是一個大問題。

監國一般是由某個王子來進行擔任。但是說實話呂哲最年長的子嗣也不過是三歲大的庶長子呂啟,其次是二歲嫡長子呂議。

年齡太小哪能起到什麼監國的責任?說到底還是某些大臣在維持國家的運作,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幼童。

呂哲考證了很多已經有的實際例子,他現很多君王在出徵的時候沒有選擇哪個王子作為監國,而是選擇某些大臣。這些例子裡面基本都是因為王子太小。沒有實際的參政能力。

“古人都知道選擇幼童作為監國會被野心家所利用?”呂哲其實比較不習慣現今的一些做法,什麼事情都是從實際上來進行選擇,任何會造成誤會的東西都是能免則免。

那麼呂哲該選出誰來作為監國的存在?

“主上,大義名分。”燕彼提醒了一句。

對了!那些選擇大臣作為監國的君王,他們是依靠血統在統治國家,另外就是有諸多的宗族血脈進行監督。呂哲並不是出自什麼高貴的血統,也沒有眾多的宗族來作為後盾,全然就是不一樣的體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王侯將相可都是有種的,那種非哪個血統不能成為國家的統治者早就深入人心。因此並不擔心臣子監國會篡位,那是因為並不會得到來自民心的接受,也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反撲。

呂哲重新翻開卷宗再仔細查閱一下,他現自田氏代齊之後,各國再沒有臣子監國的例子……也不對,他沒有記錯的話,始皇帝屢次出巡就壓根沒有設立什麼監國人選,儼然就是一個活動中的中樞。

“不留監國。所有行政命令依然是出自孤,可行?”呂哲問的不是燕彼,是後續被招來的蕭何和司馬欣。

司馬欣與蕭何一陣對視。一同答曰“可行。”

將行政班子一同帶上戰場,也就意味著蕭何、司馬欣等等高位者都要隨同出征,國內留下的只會是小貓兩三隻。不過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影響力的人,包括那些被呂哲認為有威脅的人,全部都要一同前往。

漢立國將近四年。高位者也就那麼多,這麼斷的時間裡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自己的黨朋。民間擁有影響力的人幾乎全是大氏族的族長。

漢國是擴張形式下的建國,民間擁有影響力的人。那些有野心的傢伙早在動亂的時候就糾集人手起兵,有些是在戰亂中被消滅,有些則是被吸納進漢國的行政體系。

在呂哲擅殺功臣之前,既得利益者們不會允許國家產生動盪,因此呂哲只是吩咐一句,核心官員們就絞盡腦汁地進行思考,然後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出來。

“劉邦?”呂哲在名單內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看了蕭何一眼,沒有認錯筆跡的話是蕭何所寫。

蕭何為什麼會將劉邦的名字列在名單中呂哲沒有問,其實也沒有必要去問。呂哲能給蕭何的榮耀和地位已經算是達到某種極致,蕭何作為漢國第一批利益既得者除非是腦子壞了才會破壞現有利益既得者階層。

名單幾乎是將所有想象得到會在呂哲出征之後鬧出什麼么蛾子的人一網打盡,而這只是呂哲親征必做的步驟之一,接下來針對軍隊進行的安排更是重中之重。

折騰了大概二個月,呂哲將要親自率軍北上的訊息早就傳到列國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