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在路上(上)

“我、我不明白……”臧荼滿滿都是迷惑“他們為什麼要與他走到一起?”

“他們”指的是秦、趙、魏、韓,“他”所指的是呂哲的漢。

趙國突然改換陣營能夠說得通的,世界上從來都是紙包不住火,齊國要犧牲趙國的利益餵飽燕國這邊與陳勝那邊,這麼件事情估計是被察覺了,那麼趙國與齊國翻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魏國與韓國就不用說了,接受漢國的庇護之後該是被滲透到方方面面。

其實從魏軍和韓軍都接受漢國那邊的將領訓練開始就已經註定魏韓兩國要失去反抗能力了,畢竟軍隊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根本,軍隊先行被漢化,這個國家也就像是一顆橘子被扒開了皮露出嫩肉,沒什麼防衛能力。

魏韓兩國的經濟也依賴於漢國,那麼文官體系也肯定是要面臨瓦解,漢國更近一步地控制了文官體系,文武兩個系統全被控制的國家,壓根就不是一種獨立自主的存在,最終的命運已經無法更改。

齊國其實也在那麼幹,利用比燕國更加強悍的經濟在進行第一步經濟控制,等待燕國離不開齊國的財帛、物資上的支援,齊國就會將手伸向燕國的軍隊系統。

可惜啊,已經很快要讓燕國形成對齊國的經濟依賴了,漢國卻是在這個時候宣戰。

田榮有些愣愣地看著手裡那張皺巴巴的紙張,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那不多的幾個字。

漢國已經展現出橫掃天下的實力,並且已經在幹出兵橫掃的軍事行動,田榮也不明白那些國家為什麼還會與漢國走到一起。難道就不怕齊、燕相續被漢國滅亡之後,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嗎?

“我遭遇到的那個漢軍軍侯,他告訴我,”臧荼表情十分怪異“……將紙張送給你之後,我就可以自由地北上回到燕地。”

田榮扭頭看過去。臧荼的狀況很不對勁。

“那個漢軍軍侯轉述了漢王哲的一些話,”臧荼晃了晃腦袋,想笑又憋住“漢國允許燕國存在,前提是退出這場戰爭,然後遷移到比遼東更東北面的區域。”

燕國實際做主的人不是燕王夏,是臧荼和韓廣。這點是舉世皆知的事情。

事實上燕王姬夏到底是個什麼玩意,身上有沒有燕王室的血脈也是一個問題。若姬夏真的是燕王室的血脈,沒有理由會不清楚燕國與齊國的恩怨糾葛,要知道燕國可是曾經差點被齊國給滅了,齊國也被燕國糾結列國差點弄死。所以一直以來兩國王室從來都是死不往來的局面。

在他們這一代,齊國是站在強勢地位去嘗試與燕國聯合,要是按照燕國王室血統裡的倔強是怎麼都不會搭理,可是很明顯臧荼和韓廣控制下的燕國才不會揹負那麼多的歷史包袱,姬夏似乎也根本不知道兩國的仇怨,至少是姬夏在和田氏那些人接觸的時候從未表現出什麼敵視。

田榮張了張嘴,他很想說漢軍根本就不會放任臧荼回到燕地,但是既然呂哲敢讓人放話。那麼按照呂哲一直以來追求誠信的態度,漢國絕對是能說到做到。

“……遷徙到比遼東更北邊的區域?”田榮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呂哲統治下的漢國很奇異。一直以來的行事作為都很難能令人看懂。

“我要走了,”臧荼對田榮躬身行了一禮“回到燕地,然後……”苦笑了一下,搖搖頭沒有往下說,真的就拉開帳簾走了出去。

田榮在臧荼走後還是持續那種愣的狀態很久,他能感覺出臧荼神態裡無法掩飾的頹廢。那是在遭遇了太多事情之後才會有的心理觸動。

漢國強勢崛起,列國征戰不休已經打得幾乎耗盡骨血。筋疲力盡之下難以再與漢國抗衡,只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漢國有再次一統天下的趨勢。

在何去何從的抉擇之下。不管是漢國給了秦、趙、魏、韓什麼樣的承諾,這些國家已經與漢國形成了一種實際的聯合,臧荼離開齊軍軍營後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一路上他看到了秦軍、趙軍、魏軍、韓軍、漢軍正在往齊軍這邊彙集過來。

“田榮……”臧荼很黯然“堅持不了多久了。”

他們這一股聯軍南下之後,先是在陳郡那邊與秦軍打了一年多,隨後又撲向三川郡,在三川郡、南陽郡、碭郡這個範圍之內與秦軍大戰了將近二年,是在近年來才趨於對持能夠喘口氣。

三年的大戰,秦軍是防禦姿態都已經顯示出頹態,進攻一方的聯軍的疲憊程度肯定是要更加嚴重。

根據不靠譜的統計,秦軍三年來向中原軍團增援的兵力不會低於二十萬,可是中原軍團的兵力從來都是保持在六十萬,那是不是說三年的大戰讓秦軍損失了二十萬左右計程車兵?

臧荼倒是對聯軍這邊的情況瞭解,三年來聯軍陳屍沙場的將士在三十萬左右,殘廢或是逃逸的沒辦法算,但是在冊計程車卒、民伕名冊消失的名單足有一百二十餘萬。

秦軍作戰從來都是血腥的戰法,摘取人頭記功的方式讓秦軍將士殺一路砍了一路的腦袋,以至於只要是聯軍戰敗基本就是戰場上滿滿都是失去級的無頭屍體。秦軍還不止是針對士兵在殺,只要是交戰範圍內的非秦軍,那些秦卒不會去分別是軍人還是平民,反正就是殺殺殺,殺得秦卒軍靴踏過之處了無人煙。

聯軍與秦軍的三年交戰,死得最多的不是士兵,剛開始在陳郡交戰時,秦軍倒是能剋制下來減少對平民的殺戮,那是因為一直有漢軍在旁邊盯著,漢國那邊也一直向秦國出警告。到了戰場轉移到碭郡,失去了漢國那邊的不斷警告,秦軍開始變得有點符合過去的血型姿態,對平民的殺戮又恢復了。

秦軍進入交戰狀態後還有一件必須做的事情,那就是糾纏住交戰物件的主力,然後穿插戰場對輜重部隊進行沒完沒了的襲擊,聯軍能夠統計得出來的民伕傷亡數字不會低於四十萬人。

失去的勞力自然是需要補充,反反覆覆之下聯軍三年之中沒了在冊一百二十餘萬人,一般人或許不太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但是管理國家的高層哪裡不會明白這是極度消耗國力?

雙邊都不是那麼好過,戰爭打到那副摸樣哪怕是分出勝負,誰也不會是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吧,漢國參戰之後,其實很多人都清楚局勢要變了,會有什麼變化就看呂哲的心思到底多大。

呂哲的心思到底是多大?臧荼哪怕是遭遇攔截,在他表清身份後也被放行,他進入泗水郡北部區域後,看見的是什麼,就代表呂哲的心思到底有多大。

戰爭過後的泗水郡北部正在重建,主要勞動力是漢國僱傭的本地人,他們被漢國那邊的文官編成隊伍,很像是一種軍事化管理的模式在指揮著到處建設。

修路,漢國僱傭了大量的人在修路,那是一種寬起碼四丈的大路,很明顯是要用於軍事用途。

道路的重要性是臧荼在與齊國那邊共同開遼東和半島時就認識到的知識,漢國在修一條連線南北的道路,不但是在泗水郡這邊修,從打探到的一些資訊也表明薛郡、東海郡、琅邪郡都在修路,作為一名夠格參與國家管理的人,他怎麼能不清楚這些道路修成之後意味著什麼。

“唔?漢國僱傭的人口過二百萬,不但在大規模的修路,且對民間的水利也在進行梳理?”臧荼聽到這個訊息張大了嘴巴“北上的漢軍,戰兵、輔兵、民伕的數量不會低於一百萬,再加上維持僱傭的二百萬人,漢王哲哪來的那麼多糧秣供養?”

自言自語自然是沒人能去回答臧荼,告訴他漢國針對南方獲得的稻種經過實驗已經被證實在靠近南方的區域確實是能耕種兩季,因此蒼梧郡、南郡、長沙郡區域漢國屯田兵所開墾出來的土地經過三年的努力,儼然已經成為糧倉。

近幾年來,漢國針對產糧地的水利建設一直沒有中斷,再則南方本身就是一個多水系的地形,幾年間遭遇的天氣也能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累積下來的糧秣除了此前貿易中出售的之外,囤積下來的糧食經過計算可以提供一百萬大軍進行二年的消耗。

開完本土的屯田兵已經南下嶺南,在未來的三年內也會將那片土地建設成產糧地。此外,漢國對巴郡和蜀郡的接收也在進行當中,蜀中平原這塊產糧地到手只是時間問題。

軍隊與民間的糧秣消耗計算方式不同,用於軍事的糧秣除了吃之外還會因為這樣那樣的意外損失掉,民間卻是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擔憂。另外,漢國也不是在進入戰爭狀態之後就不再種地,在消耗的同時也在進行生產,那是一種維持性。

臧荼一路走一路看,一直是在進入薛郡地界之後才現一件此前忽視掉的問題,那就是漢軍佔領區內的社會環境與那種兵荒馬亂似乎夠不著邊?未完待續

喜歡大秦之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