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八十八章 餘音(九)

ps看《大秦之帝國再起》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面對直撲而來的漢軍騎兵,東胡騎兵壓根就沒想在戰馬沒有完成熱身之前接戰。

事實上現在還不是華夏族群失去育馬地的年代,胡人在對馬匹的瞭解上並不佔什麼優勢,在過去的華夏族群與草原胡人交戰中,胡人騎兵對上秦騎兵、趙騎兵、燕騎兵基本是沒有佔到過什麼便宜。

要說心理優勢什麼的,其實現在華夏族群對上胡人一點也不怵,相反是胡人在對陣華夏族群的時候心裡普遍虛,胡人對陣華夏族群有優勢那是在華夏族群失去育馬基地後,又在“白登之圍”的劉漢政權不斷對匈奴進行退讓,長達幾十年的忍讓才讓胡人養成一種囂張的氣焰。

漢國騎兵北上之後未曾一敗,半年之內席捲了三個郡,消滅的齊軍和亂七八糟的武裝起碼有二十萬,一直的勝利餵養之下必然是會形成一種銳氣,以至於現在二千漢軍騎兵就敢直接撲向出營的東胡騎兵。

東胡騎兵是什麼樣的模樣呢?他們之中幾乎是沒有看見有著甲的人,大多數是身穿獸皮,一些是穿著羊皮襖,身著麻布衣的東胡人少之又少。其實必須要說明一下,胡人穿的獸皮衣和羊皮襖都有防護作用,特別是身穿羊皮襖對於箭矢的防護力並不低於皮甲。在武器方面,胡人手裡的傢伙大多是一種約二米左右的矛,少部分是拿著齊燕制式長大約六十厘米的青銅劍。至於角弓就幾乎是每個胡人都會準備一張了。

草原胡人從來就沒有統一過什麼服飾,哪怕是在草原人最為風光的蒙古時期,草原胡人的軍隊服色從來都是亂七八糟。這是為什麼?概因胡人計程車兵大多是領從各個部落召集牧民,既是所謂的平時為牧民戰事為士兵。另外就是胡人作戰從來都是一個劫掠過程,胡人計程車兵搶到什麼覺得不錯就套身上。最重要的是……胡人的生產力從來就是嚴重落後的情況。沒有那個生產力向有先進整體的文明給自己的軍隊統一服飾。

衛翰等漢軍將領看到的是東胡身上衣著並沒有任何華夏元素……簡單點說就是這群東胡人南下之後並沒有劫掠華夏黔,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是內心裡對於被韓廣“耍”了的怒氣總算是消除了一些。

“韓廣還算不錯,懂得約束東胡。”唐傑臉上閃過一絲的猙獰“另外一路的胡人(匈奴)那邊,我們收到的情報是那些該死的胡人很多都穿上了我們(文明)的服裝。”

呂哲一直在對治下培養一種民族主義,既是還處於非常簡單的“華夷之辨”。特別重視的是培養麾下將領對非華夏族群的敵視。

漢軍參戰之後情況大好,漢國很多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天下必定歸他們所有,那麼“天下”的土地和黔自然也是屬於他們,一種“大胸懷”的思想也就產生。

漢軍是帶著什麼思想?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黔,除了我們誰也不能動”或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黔。註定歸於我們所有,所以註定我們對他們有責任”。

幾年之間對百越的不斷征服,漢軍的軍官們在輪換制度下基本是有參與過對百越的戰爭,呂哲一再強調“世界很大,但是容納不下第二個民族”,“一片土地只能有一個民族”,等等的思想,所以他們這一方對百越的是殺光和抓光的殘酷政策。

一種思想一旦被灌輸成功。那麼肯定是對非本族群的人充滿了惡意,看到異族的第一時間閃過“殺光他們”的念頭就會控制不住的生了出來。

目前的漢軍之中,帶有深刻“民族主義”的軍官一點都不少。以至於得到命令繼續北上針對東胡作戰,大部分的漢軍軍官都是極度的興奮心態。

逮著東胡騎兵追逐的二千漢軍騎兵就是處於一種興奮的姿態當中,直至有軍官現座下的戰馬有些不對勁,率隊的兩個曲長才給眾騎兵“降溫”,天幸的是他們都養成了不論任何情況都額外攜帶一匹戰馬的習慣。

“我們的騎兵在降慢度,”唐傑話音剛落。看到東胡騎兵正在小範圍迂迴要調頭接戰“東胡人的帶隊官經驗很足,他們抓到了我軍要更換戰馬的空隙。”

另外一邊。聯軍的營地內也在進行類似的討論。

胥紕逼落指著完全停下來的漢軍二千騎兵“漢國人的騎兵肯定是過去的交戰中沒有遇見過對手,顯得很嬌縱。”

陳勝“……”畢竟是一個最底層出身的人。他看不懂是個什麼情況。

韓廣卻是有率領單騎走馬的經驗,點點頭“確實,他們縱馬狂追,疏忽了座下戰馬的體力。”

華夏體系(含周邊)的馬匹種類不少,草原馬種(河曲馬)的個子矮小,爆力也不怎麼樣,但是勝在持久力十足;秦地的隴西馬算是相對高大的馬種,不過在持久力上比之草原馬不如,爆力上也只能說是一般;西南區域的滇繫馬……不說也罷,就只能是當駑馬使。

漢軍騎兵的坐騎來源有些雜,有河曲馬體系也有隴西馬體系,更有現在被稱呼為趙地馬其實就是一種趙國在歷史上白狄從俄羅斯區域遷移來的三河馬體系。

漢軍的騎兵裝備最多的馬種是隴西馬,畢竟漢國與秦國的牧畜交易量一直是最大的,河曲馬次之,三河馬更次之。不一樣的馬種之中當然也會存在詫異,就像同樣是人也會有高矮胖瘦之分,相對來說漢軍的重騎兵座騎都是挑選四蹄直立身高起碼二米以上、負重能力合格的戰馬,淘汰下去之後才是裝備輕騎。

不得不說的是,現在的馬種比起“閹割文化”盛行時期的馬種都還算不錯,普遍是四蹄直立身高在一米六以上,只有一些挫到不行的馬匹才會是一米二的四蹄直立高度,而這一類馬匹壓根就成不了騎兵的坐騎。

縱觀戰場,不管是漢軍這邊還是聯軍那邊,只要是用於作戰的戰馬,沒有一匹是矮於一米六,出戰的東胡騎兵座下戰馬的高度比較不平均,但是絕對不會出現那種像現代人一騎上去雙腿能著地的尷尬畫面。

另外要說的一點是,現在的人種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像是華夏族群的人種中,秦人的身高普遍是一米八的平均身高,二米左右的“丈夫”更是不在少數。列國的平均身高中,趙地人、燕地人平均身高也是一米八,不過二米以上的“丈夫”數量就比較少,韓地人、魏地人的平均身高則降到一米七左右,最矮的該是平均身高普遍在一米六的楚地人。而百越就更矮小了,一米二小個子的隨處可見,一米六在百越中算是高大的人。草原上的人種也不怎麼樣,平均身高有個一米五就算不錯,但是草原胡人的腰圍確實是比較寬一些。

說實話,呂哲沒穿越之前怎麼都不相信現在的華夏族群在東方是身材最高大的人,畢竟在他的瞭解之內……不管是來自於什麼途徑,都是將南方區域之外的人種描述得相當魁梧高大,特別是“神話”了胡人的身材,動不動就來個“身高一丈、腰圍一丈、眼睛比足球大,拳頭儼然就是個鍋蓋”。

其實吧,那壓根就是因為太多次的被胡人南下入侵揍慘了,也有太多異族統治的歷史,失敗太多之下肯定是要找個“藉口”來說為什麼打不過,以至於各種莫名其妙的“篡改”就運營而生了。

至於後面華夏族群的身高為什麼被降低,不能太過詳細描述,只能模糊點提醒“融合”二字。

目前還什麼都佔優的漢軍,他們對於東胡抓住空隙反撲,擔心是會有,但是絕對不會出現驚慌到四散而逃的場面。

經過無數次的演練,停駐更換座下戰馬的二千漢軍騎兵在東胡迫近到一里之內(三百米)時,基本都是利索地踩著馬鐙又騎跨在馬背上。

“先不接戰,跑一段,迂迴!”

有完成加的騎兵打沒有進行加的騎兵絕對是一面倒,騎兵打的就是度,沒有度的騎兵揮不出騎戰的優勢,所以二千漢軍騎兵傻了才會更換戰馬沒有空間加的情況下去接戰。

場面也就換成了漢軍騎兵跑,然後後面是東胡騎兵在追。因為一方是完成加,另一方剛剛更換戰馬沒來得及進行調整,雙方的距離也就在馬蹄轟隆作響聲中逐漸的拉近。

一陣梆子聲在漢軍騎兵的佇列中被敲響,落在後面的漢軍騎士將手中原本的短兵鬆開,任由它們落下去的時候被繩套掛著晃動,抽出掛在馬頸一側的騎弩在梆子聲中稍微扭身就是扣動扳機,一陣破空聲響動之下,不一會兒後面傳來了慘叫和馬嘶聲。

一個跑一個追,跑的那方射出弩箭,追得那方在跑動中是自行拉近了與弩箭的射程,看到不斷有己方騎兵在追逐中落馬,祁連服匿奇怪地說“我們做起騎射都不是那麼容易,漢軍騎兵在被追逐時還能扭身射箭,他們是怎麼訓練的?”

與訓練有關,更多的是科技力量,而這些沒人能告訴祁連服匿。(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喜歡大秦之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