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七十六章 人事已非

秦國方面擔憂漢軍進入秦境會生不可預料之後果,難道漢軍就放心十五萬秦軍逼近沃野方向嗎?

內史騰抗拒漢軍進入秦境的做法讓李良心裡在進行猜度,旁邊的蒙恬適當地插話並轉移話題才沒有讓尷尬的局面當時就生,不過猜忌的情緒一旦出現,就會像已經芽的種子那般不斷生長。

“漢國那邊並不是完全放心我們,”蒙恬沒有用責怪的語氣,只是在闡述一件事實“你那麼做更是加重了李侍郎對我方的猜忌,於大局不利。”

內史騰苦笑道“瞬間的心裡反應,一時間沒有忍住。”

李由愣愣地問“王上既然同意,怎麼沒有來文書通知?”

或許扶蘇是有書寫文書,可能是帶著王命的人還在前來的路上?只是漢國那邊的人是從水路,比6路的度快?

“連續一個多月行軍,想必將士們肯定是累了,”蒙恬目光掃視著四周,他所處的位置是高處,能夠將很多地方盡收眼底“今日停在原地進行休整。”

內史騰立刻應“嘿!”表示同意,等待他應完了一直表現得慢半拍的李由也才回應。

洛水岸邊的五里外立起了有間隔段的營地,從高處往下看根本就是一個多“品”字形累加的營盤。每個間隔段都有木樁圍欄設立障礙,只有在特殊的位置才會存在缺口。

秦於統一天下之前與遊牧民族進行了長達差不多五百餘年的戰爭。從根本上來說並不缺乏與胡人作戰的經驗,多“品”字營盤模式的營盤是防止有許多的優勢,先是防止出現馬踏聯營的局面。間隔帶對於防禦火攻也相當有效,若是陷入營盤防禦戰更是能夠層層進行阻擊。

漢國方面的船隊抵達,但是顯然沒有找到大船可以靠岸的地方,大船也就一直停在深水區域,只有一些小舟才划到岸邊。

李良到了岸邊問清楚情況也就向秦軍的一些將領進行交涉,說是需要建立簡易的渡口方便卸貨。

負責與李良交涉的是秦北征軍的“第一戰將”蘇角。

蘇角這個所謂的第一戰將可不是指秦軍中武力最強的人,是秦軍中的一個軍職。第一戰將在秦軍中的意思是。第一戰將序列的部隊都是精銳,是某個秦軍野戰集團的最鋒銳的尖刀。

北方人對於水系的利用可不像南方人那麼熟悉。蘇角見過渡口,可是該怎麼建設一個渡口卻是壓根就不懂。

“算了算了,請將軍在岸邊空出一塊區域,方便我方人員進行登6。”也幸虧是李良這個懂得秦腔的人臨時充當聯絡官,不然光是一些扯皮就夠人頭疼“由我們來自行建造渡口。”

對於這點蘇角倒是沒什麼抗拒,甚至好心問道“需要我們砍伐來木材嗎?”

李良當然是回答“需要”,隨後也就大聲向停在水面上的本方人員呼喊什麼。

渡口的建設其實還是要看河灘地段,越是簡易的渡口對於地段的要求也就越低,若光是要一次性地裝卸貨物其實可以隨便點,但是後面還會有大批次的漢軍需要渡河,那麼建牢固點總是沒錯,並且不是單單建立一個渡口。需要的是起碼十個。

蘇角有與漢軍對陣的經歷,他現僅僅是四年漢軍的分工又變得更為仔細,甚至出現了一種完全擔任工程的兵種。

“啊?工程兵嗎?”李良倒是沒有隱瞞。也沒有隱瞞的必要“那是建軍之初就有的兵種,後面才進行完善,加強了各個方面的技藝教授和培訓,是很有用的一個兵種。”

蘇角當然看出那個叫工程兵的兵種很有用,要是有這麼一支專業的團隊,不但安營紮寨十分迅。且一軍之先鋒挺近的路上因為有專業的工程兵搭橋鋪路,行進度該變得多快?

其實也就是秦軍真的不是那麼瞭解水運。不然哪怕是蒙恬沒有下令今天停駐休整,除非是留下一部分卸貨其餘大軍先走,否則光是建造渡口都要花上一段時間,另外在卸貨上用的時間也不會短。

“他們是將一切都算計好了吧?”內史騰一得知需要用時二天左右立刻就那麼說。

“也許吧。”蒙恬沒有過多的計較。

事事求人本來就不是一件令人好受的事情,後勤依賴於人對一支軍隊來說更是等於失去了主動權。漢國方面肯定是計算好了一切,不管十五萬秦北征軍是不是願意留下來等候,為了得到水運而來的糧秣和其它物資都需要停在原地,於出現的一個時間差裡兩個漢軍的軍團也會抵達該處。

蒙恬比較在意的是自己所看見的漢軍,如果他沒有看錯的話,所見到從洛水而來的漢軍已經在武器上進行換裝,不再裝備青銅而是換上了鐵兵,這是原本處於秦境共尉所率漢軍所不一樣的。

“我注意觀察過漢軍士卒的兵器,軍官佩劍長度約有三尺(大約七十厘米),士卒已經沒有列裝戈矛全部換成長槍,一些短兵計程車卒是裝備單刃劍(其實是橫刀款式)。”李由語有點慢,字字卻是清晰。

漢國軍方是在四年前開始逐步換裝,亦是淘汰了一些上古先秦款式的兵器,像是需要嚴格操練才能熟練適應的戈矛就在淘汰之列,加入了只需要掌握刺和檔就能上陣使用的長槍。

“刀”目前這個“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一律是稱呼為劍。漢軍之中使用刀的兵種不少,像是持盾朴刀兵那種長柄厚背刀,騎兵使用有彎曲幅度的斬馬刀,步兵使用沒有彎曲帶有破甲性質的橫刀。弓弩手裝備的那種長度四十五厘米左右的短刀(現在稱呼為匕)。

劍在漢國已經走向一種極端化,分為禮儀劍和殺人劍。

禮儀劍其實就是薄片性質的雙刃劍,不具備砍的材質。刺起來也不具備足夠的硬度,壓根就是一些文人騷客減去重量用來裝飾(b)的用具。

殺人劍一般是列裝給軍官,採取的是青銅工藝中的一種“凹凸製作法”,也就是劍身並不是筆直到底,劍身某些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樣,長度嚴格規定在七十厘米。(詳情可以從紀錄片《沉睡的軍團》中的“血色青銅”一篇尋找)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橫刀除開專門用來破甲之外。其實也是針對騎兵的一種戰具,與之搭配的是長柄斬馬刀和陌刀。目前漢軍還無法掌握陌刀的使用。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陌刀兵這個兵種。漢軍的重步兵除開列裝了六米長矛之外,只是針對性的搭配了長柄斬馬刀和橫刀用於近身格鬥。

漢軍淘汰的兵器太多了,一直到兩個漢軍的軍團到來,蒙恬仔細觀察之下沒有看到流行於上古先秦諸多兵器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