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娶公主?做夢!

是有情報顯示浚稷山區域有大量的胡人正在集結,某些情報渠道還得知集結草原牧民的是頭曼最小的兒子吉脫。

作為匈奴部落的王和草原部落聯盟的單于攣鞮頭曼南下入侵反而被困黃河源頭,留在草原上的匈奴確實也該是要有所反應。

匈奴小王子攣鞮吉脫集結人馬的訊息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被漢軍探知,漢軍對此也做出了該有的反應,不然第十混編軍團和第十一混編軍團應該還是留在中原地區,不是開拔北上加入到沃野方面軍序列。

漢軍也僅是知道吉脫在浚稷山方向集結人馬,卻是不清楚草原更深處都在生什麼事,烏孫使者舍阿說草原上正在集結大軍,顯然並不是單單指吉脫集結起來的十萬餘人,畢竟相對起陳兵百萬的華夏這一邊,吉脫集結起來的十萬人怎麼能夠稱得上是什麼大軍?

“不止匈奴人,丁零、堅昆、呼揭等等很多部落都在集結人手,”舍阿眼睛一直盯著徐志,他在觀察徐志任何一個表情上的變化“東胡那邊也在集結大軍。”

是了,帝國中樞有向沃野前線送來文書,特別提醒東胡也在烏侯秦水那邊集結大軍,東胡集結的人馬該是在二十萬以上、

“然後?”徐志並沒有改變臉上那種無所謂的表情。

舍阿被“嗑”了一下,奇怪問道“整個草原都在集結人手。你們不感到……感到緊張?”

微微地昂了昂頭,徐志有點好笑了“為什麼要感到緊張?”

舍阿是徹底的愣住了。

是啊,徐志為什麼要感到緊張?不但是徐志。其實漢軍這邊巴不得草原上的胡人部落集結更多的人馬南下。

華夏跟胡人交戰的歷史怎麼也該有上千年了,屢次跟胡人交戰最納悶的就是找不著,或者是胡人不敵時縮排草原深處不與交戰,胡人願意集結大軍來一次正面的較量,那是華夏文明的軍隊求之不得的事情呀!

草原太廣闊太大了,胡人也不是踞城而守的敵軍,漢軍在草原上進行的戰爭壓根就不像是在華夏本土那種模式。可以一城一地地打過去消滅某個城池的敵人,反而是敵人不與交戰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不管是現在的漢軍還是未來的帝國軍。遲早有一天是要深入草原,他們進行過無數次的推演,每次推演都是會出現胡人不正面交鋒選擇遠遁,漢軍無法正面消滅更多的胡人。胡人以一種移動遊擊的模式牽扯漢軍,然後又摧垮了漢軍的後勤補給線,最終的結果是漢軍不得不從草原深處退出來的慘淡收局。

草原深處的胡人集結大軍要前來交戰,對於華夏這一邊來說真的是一個好到不能再好的訊息,漢軍能夠在這次交鋒中消滅更多的胡人,就意味著漢軍日後深入草原遭遇到的麻煩會減少,那麼胡人集結大軍前來根本就不是什麼壞訊息,反而是漢軍求之不得的。

“吉脫集結了十二萬,丁零和堅昆那邊集結了十五萬。呼揭和屈射也集結了五萬,更有零星的戎人和狄人在進行集結,”舍阿用著難以理解並且糾結的表情“可能有將近五十萬的大軍要南下。你們不應該感到擔憂嗎?”

呂哲統治下的國度可不是那種對草原一無所知的王朝,並且在長時間的刺探和探索中,漢軍也不是對草原的勢力地盤劃分兩眼抓瞎。

徐志再次昂了昂頭“是了,呼揭和屈射集結大軍的方向是在烏孫的西北方面,丁零和堅昆集結大軍的方向是在烏孫的北方,他們要南下必定是會途經烏孫?”

可不是嘛。呼揭的棲息地和丁零、堅昆的地盤都與烏孫接壤,更加別提匈奴小王子攣鞮吉脫集結軍隊的位置是在烏孫東面不遠的浚稷山。無論是怎麼看烏孫都屬於那種被團團包圍的困境中,難怪烏孫王勃西靡會派出使節嘗試與華夏這邊商討聯盟,烏孫這是感受到嚴峻的威脅了啊!

舍阿一點都沒有避諱,他很坦然地點著頭“我們與匈奴是死敵,呼揭、丁零、堅昆與部門的戎人、狄人是盟友,是在擔心他們會先攻擊我們。”

烏孫其實也有自己的盟友,像是西邊的康居和盤踞在戈壁邊上的一些戎人都是烏孫的盟友。烏孫原本還有更多的盟友,如西域的眾多土著,可是從西往東遷移的那些族群湧來,西域已經徹底亂了,那些西域土著要麼是在混亂中被滅或是被吞併,要麼就是舉族遷移不知道往哪去了。

事實上烏孫這個族群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強大起來,他們也是經過長久的展和征戰才逐漸壯大,於這個過程中與許多人交惡卻也是用了一些朋友,一直是到秦一統華夏之前,烏孫一直都是聯合一幫盟友在與匈奴為敵。

烏孫與匈奴的戰爭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就已經開始,雙方在戈壁、在草原、在山地進行的交戰難以統計,不過隨著烏孫最大的盟友月氏人被匈奴擊敗,烏孫在與匈奴的對抗中就落在了下風。

在原版的歷史上,差不多是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冒頓射死了自己的父親頭曼成為匈奴王和眾多部落的單于,匈奴開始集中力量向西擴張,烏孫面對全力擴張的匈奴難以招架,烏孫人學著月氏人向西遷移避免了被滅或是吞併的命運,西域的土著們可就沒有那麼幸運,生活在西域的土著不是被匈奴滅掉就是被吞併,整個西域也就成了匈奴的後花園。

西遷後的烏孫最終是臣服於匈奴,雙方從敵對關係轉變成為宗主和附庸,冒頓出兵討伐東胡的時候烏孫甚至還出兵參與對東胡人的戰爭。在匈奴攻打丁零、堅昆、呼揭、屈射、渾庚等草原族群期間烏孫也出了不少的力。

或許是烏孫變成了匈奴人的“幫兇”讓本來歸附於烏孫的月氏人心懷怨恨,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烏孫一度遭遇到族群分崩離裂。難兜靡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獵驕靡被冒頓收養,長大成人的獵驕靡最終也是在匈奴的幫助下才得以復國成功。此後,烏孫一直都是匈奴忠實的狗腿子,

大概是在華夏大地的歷史程序到了劉徹掌權期間,漢帝國與匈奴陷入了百年戰爭,這一期間的烏孫人其實也參加了對漢帝國的戰爭。並且是以精銳部隊直接與漢帝國交戰。

差不多是到了公元前六十年,漢帝國進入了漢宣帝時代。到了這個時候烏孫已經不是匈奴的附庸族,因為匈奴的全面潰敗,烏孫反而是與漢帝國走得極近,隨後更是成為漢帝國在西域的強大助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