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八百七十章 步伐有點大

火炮轟隆作響射實心彈的場面其實也就那個樣子,在呂哲看來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場面,無非就是“轟”的一聲炮身震動了一下,隨後實心彈飛出一段距離砸到地面,砸得泥土四射,然後實心彈向前滾動罷了。

除了呂哲之外,沒見識過火炮射的一幫人,他們看到那副場面卻是呆了,呆了片刻之後露出了震驚的表情,然後一個個自言自語神神叨叨的。

其實完全能夠理解,人現沒有見過的東西總會感到新奇,只有在習慣一項事物之後才會覺得理所當然,任何軍工器械的產生總是會帶來更多的新奇,火炮是軍事歷史上的劃時代產物,它的出現之後直接改變了戰爭的進行方式,普通人看到火炮射估計只會感到震撼,但是軍方將領在看到火炮射之後絕對不會只是簡單的震撼。

“飛行距離一千八百二十三米!”

有觀察手報出了炮彈落點距離,等待炮手在清膛,呂哲率先邁步走進,然後是一大幫子人趕緊跟過去。

“七度仰角的一千八百二十三米?”呂哲看著支撐炮身的炮架上面的一個刻度表,他目光再看看炮彈的落點“按照彈丸的規格,火炮是一種九磅炮,能飛行一千八百米以上說明火炮已經合格了,只是要比成熟背景下的九磅炮飛行距離短上大概一百多米。”

沒錯了,製造出來的火炮就是一種1o4毫米口徑的青銅炮。因為是裝置實心彈,所以是按照習慣用彈丸的重量來測定屬於幾磅炮,並不是按照火炮本身的口徑來命名為多少毫米炮,畢竟火炮射的是實心彈嘛。這是不列顛的計算方式,因為計量的“磅”本身就是不列顛標準。

擺在呂哲和一眾軍方大佬的火炮。它是帝國軍工實驗良久之後才有的定型,口徑為1o4毫米,火炮管身長度為2.2米。不含炮架的重量是一千四百斤,含炮架重量是二千一百餘斤。

“一千八百多米啊!”季布“嘖嘖嘖”了一串。用著滿是震驚的語氣“我們最大型的弩炮最遠也只能打不到八百米,這玩意直接就是兩倍多,並且看彈丸著地後的威力,比弩炮要大多了!”

能比嗎?完全不能比的嘛!弩炮射圓形石球是什麼樣的破空飛行度,火炮射的彈丸度又是什麼,一個是用拋,一個是在火炮爆的推力下射,彈丸的飛行度怎麼可能一樣。而彈丸的飛行度有多快就意味著威力有多大。要不怎麼叫冷兵器和熱兵器呢。

呂哲也是滿心的歡喜,他沒去摸炮身,剛剛射過的青銅炮現在可還非常燙,去摸根本就是犯傻,他是半摸半扶著炮架,摸摸輪子,再摸摸支撐架,然後愛不釋手地摸著刻度表“滿身都是科學啊,就是裝載的時候麻煩了一些。”

火炮出現之後伴隨著最大的明就是炮架,因為只有合理的炮架才能讓火炮揮最大的射程。而合格的炮架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對於炮身的固定是一個學問,同時契合炮身和炮架出現的仰角計算更是重中之重。

“最低射角是1.25度,射距大概是八百米左右。”呂哲其實也很想“嘖嘖”地感概,可是做不出來,深吸一口氣之後有點遺憾“可惜是前裝型,難以做到平射和俯射。”

開的什麼玩笑?任何前裝型的火炮都難以俯射,因為彈丸會自己滾出來。

平射對於前裝火炮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哪怕是經驗再老到的炮手都不敢輕易嘗試,那是因為平射的時候無法保證彈丸與火藥實施相連,一旦點火之後的彈丸與火藥距離遠,那麼有了距離之後就會產生爆炸。是因為炮管內的一系列反應,只能是等著整個炮身變成一個大型爆竹。

呂哲親手去操作絞盤。那是一個有齒輪的絞盤,手握住把柄之後搖動。向前推炮管前端就會上升,向後推炮管前端就會下降,那是因為有一個升降裝置支撐著炮身。

“儘快試驗,看看射幾次之後炮身需要重新驗證仰角。”手放開絞盤握柄,呂哲扭頭對著一個人大聲說著。

火炮射是會產生震動的,這裡的震動可不是指炮架的輪子會往後退,專門指的是仰角器械那些齒輪被震力影響的偏移。

聽到呂哲說話的大匠師趕緊點頭。

大匠師是一個年級大約在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叫匠闊,本身還是帝國的五等男爵。他這個五等男爵不是因為製造火炮得來,是率先研究出鋼的冶煉方法得到獎勵。現在嘛,他負責火炮的研究和製造,爵位上肯定是會再次有所收穫,不管是身還是心都自覺得很。

“退後,退後,再射幾次看看。”呂哲招呼著一大幫人退到足夠安全的距離。

按照正常的歷史,前裝火炮的初期是進行散裝火藥裝填,可呂哲是什麼人啊,他怎麼可能在研究出火炮之後傻乎乎地進行散裝火藥,當然是計量之後進行火藥包裝,想要射的時候只需要將計量好的火藥包送進炮膛,然後裝好引信和彈丸就可以射。

“清膛完畢!”

“火藥包裝填完畢!”

“引信安置完畢!”

“彈丸裝填完畢!”

聽著是一連串的口號,看著是好些個忙碌的炮兵。

清膛手有兩名,他們就真的是在清膛,先是進行必要的炮管降溫,然後是拿著一種裹布的棍子和刷子進行清理。清膛的過程就是火炮前端降低,拿著棍子一捅再捅,捅到白布看上去沒有火藥燃燒過的渣滓。

火藥包的裝填更加沒有什麼難度,計量好的火藥包先是放置到炮管內,然後由一名炮兵拿著前端綁著布條有加厚的棍子將火藥包重複捅著,直至確定火藥包已經抵達應該待的位置才算是完成。

引信的安裝是一個技術活,但是無非就是清理炮身後側一個小孔,確定沒有火藥渣滓。也確認引信被放到正確的位置。所謂的正確位置則有講究,不但要保證引信與火藥包連線,還要保證引信的長度。通常是拿著一個木叉沿著小孔一捅。一捅之下火藥包的佈會出現破損,然後將引信再次用木叉捅進去。之後還需要在小孔周邊進行必要的封密。

季布目不轉睛地看著一名炮兵從一個木箱子抱起一枚彈丸,有另外的炮兵轉動著轉盤將炮身微微上斜,之後抱著彈丸的炮兵將懷中的炮彈放進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