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九百三十五章 畜力軌道車?

古人尊禮,禮又分為多種,祭祀就是禮的一種。

祭祀也有相當多不同的層次,有兩大列別,分為私人祭祀和國家祭祀。私人祭祀一般是在地祗和人鬼上面,只有國家才有足夠的資格進行天這一級別祭祀。

為什麼私人不能祭祀上天?因為從有夏一代起始,統治者就是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

哪怕是對地、人、鬼的祭祀也分身份與等級,不到一定身份等級的人不能展開什麼規模的祭祀,對什麼級別的物件也分祭祀物品的分類,可以看得出古時候階級定位是有多麼的嚴格。

夷陵是烈士園,都是被定位為有足夠的貢獻才能入葬的人,要是按照“級別”,他們可以被稱呼為鬼雄。鬼雄指的是什麼?一般是指戰場廝殺陣亡的將士,也就是戰死了計程車兵。那麼鬼雄在古人的祭祀是什麼樣的級別?上古先秦時代不止一次有過君王祭奠戰死士兵的祭祀,所以祭祀戰死士兵是屬於公祭的級別。

呂哲這一次來到夷陵不是專門進行祭祀,是出巡前的一種“路過”般的看望,級別上採取的是模擬兩可的規模,算不得是一種公祭級別的規模。

進入夷陵地界的道路旁有一塊直立起來約有六米左右的碑,上面有碑文寫著“烈士園”三個大字,落款是呂哲的名字。

碑上的字型是楷書,書法稱不得有多麼好看,不過卻是有著一種蒼勁的筆力。其實,不管字型好不好看,落款人是呂哲,總會有無數人會去點評字型好的一方面。誰讓落款人是帝國的開國皇帝,是不是?

碑旁邊又立著一塊牌。上書“下馬落車”,意思就是到了這裡騎馬的趕緊下來,坐車的也老老實實步行。會有這樣的規矩當然是為了體現出對陣亡將士的尊重。那麼從這裡開始就一直都是步行。

站在夷陵與南陵道路的交界處,抬頭往西邊看去。受於地形限制能夠看到的東西有限,不過要是眼尖絕對能看到那高聳的石碑,眼力好還能看到石碑上的文字,那是書寫著“為民族開拓生存空間的無名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上面沒有落款人的名字。

無名烈士碑總高度四十八米,是用非常多的石塊堆砌而成,形態顯示的是一柄巨劍的模樣。上面的碑文這一次不是出自呂哲手筆了,是曾經的秦國廷尉李斯的手筆。

李斯現在也是帝國的廷尉。算是幹之前的老本行。他本身對律法有著深刻的研究,也是當今時代的書法大家之一。

無名烈士碑之所以是李斯的書法,那是經過嚴格的甄選,最終才讓他得到這樣的榮譽,可不是出自誰誰誰的點名。

李斯這一次沒有跟隨呂哲出巡,是待在帝國履行自己的職務,不過他的長子李由倒是在出巡隊伍中。

李由是禁軍的一名校尉,他此刻就目不轉睛地看著遠處高聳的無名烈士碑,看得有些怔怔出神。

烈士園涵蓋的區域非常大,整個夷陵其實都被涵括了進去。只不過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將士們的墓地,墓地是被規劃在各處山邊或是山上,平地上的一些地方是作為類似於博物館。也有一些地方是專門規劃出來用於舉行一些儀式。

因為無法騎馬和乘車,所有人都是步行,除開需要進行警戒的禁軍將士,並不是所有禁軍都開入夷陵,只有跟隨出巡的皇室眾人、文武官員以及家屬才沒有停在外面。

烈士園本地也有駐軍,長期駐紮著規模為三千人的部隊。這支部隊與其它部隊有些不同,他們大多是戰場上傷殘了的將士,不退伍接受官方的一些工作安排,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申請來烈士園繼續服役。

呂哲在進入夷陵的路上就能看到本地的駐軍。他們有的臉上有著猙獰的傷疤,有些看上去雖然沒有缺胳膊少腿可那是裝了假肢。

烈士園的駐軍是在平時進行一些維護和清潔工作。現在就能看到半山腰有不少身影。那些人在做什麼?他們,或是在清掃街道。或是在整潔墓地,也有什麼都沒幹坐在墓碑旁的人。

起兵十餘年,大大小小的戰事已經數不清了,只要是戰爭必然是會有犧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認識的戰死在某次戰事中。坐在墓碑旁的人,他們大多是在和老戰友唸叨,這樣的事情一些退役了計程車兵過來時也會那麼幹。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今天並沒有特意閉園,來到園內的人有記錄,是四千零二十八人。他們現在大部分是去了廣場那邊,您看?”盧生請示了一下。

事實上每天來到烈士園祭拜的人真的不少,畢竟夷陵烈士園本身就不是封閉的,安葬那麼多將士,那麼家屬該是有多少?另外,帝國的交通一年比一年通暢,近些年又有了官方的定時班車,就有路線固定的班車會通向南陵烈士園。

班車?就是班車,不過是用馬來拉動的車輛。那是一種八匹馬拉動的長型車,車廂長八米寬三米,不算車伕能坐二十四人,是呂哲搞出來的“畜力版班車”。

最先運用畜力版班車的地方是在南陵城內,那是考慮到南陵面積很大,人要是步行一天都不一定能繞南陵走一圈。

帝國軍隊在草原上俘獲的馬匹數量眾多,有的馬經過訓練可以作為戰馬,有的馬卻是不適合作為戰馬使用,呂哲就劃撥出部分的馬,也下令造了一些車輛,為了人流方便呂哲也就搞出了公元前的畜力班車出來,並在固定的地點設立了站臺。

班車的出現一時間造成轟動,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很是受到歡迎,另外有償乘坐獲利也實在是可觀,民間的一些人也就起了心思,他們向官方提議也在某地幹這麼一件事情。

民間私營運輸?其實這種事情之前就有人在幹了,只不過他們運輸的是貨物。將運人展成為一種產業還真的是沒有人幹過。有了官方在南陵開一道先河,這才算是讓更多人開了竅。

文官集團考慮到能夠於人民方便又能增加稅收,軍方集團看到的是戰利品能賣好價錢。雙方合力促進,這麼一件事情也就確定了下來。

“其實可以搞畜力軌道車……”呂啟低聲向自己的弟弟呂議說道“勘探地形。然後假設木軌建設軌路,將輪子改造成為與軌道契合的款式,度也是很快的。”

呂議眨了眨眼睛,點了腦袋“真的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