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九百四十二章 兄弟兩(下)

皇子雖然都是皇子,可是還有嫡庶之分。目前呂哲只有一個嫡子,也就是呂議,其餘的子嗣按照既定的習俗都只能算是庶出。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著皇位繼承的資格區別,可是並沒有絕對,有出現過庶子競爭過嫡子而成為儲君的例子。

民間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對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間的庶出血脈就很難能夠競爭得過嫡系血脈。

為什麼?因為皇室統治的是國家,民間只需要承擔家族的責任。國家的儲君一旦選擇不慎可能葬送國家,帶來的影響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擾不是民間家族能比的。民間的家族哪怕是選錯繼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個家族,外力的影響不會像選擇儲君那麼大。

責任越大牽扯越廣,牽扯越廣利益越多,有什麼比國家儲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呂哲這一次任命呂議為監國,算是次透露出儲君的人選,帝國上下都睜大眼睛看著,其中就包括蕭何。

及早交好儲君,或是得到儲君的賞識,等於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關乎到好幾代人的重大事情,沒人會馬虎。這樣一來就造成一種現象,儲君身邊永遠不會缺人,也不會有人傻到去和儲君過不去。

呂哲次表現出考校呂議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名儲君的意願,其實留守的官員都憋著勁想要在呂議監國期間所有表現,在呂議需要的時候賣上十二分的力氣。

皇帝行轅那邊傳來旨意,讓呂議處理陽羨縣那邊的狀況,第一個接觸到旨意的就是蕭何。

蕭何原本已經打定主意,呂議若是有什麼需要必定會傾力相助,為此還預先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打算在呂議求助的時候用上。他沒有想到的是,呂議接到皇帝行轅那邊的旨意後並沒有召見自己,心裡失望的同時。對呂議將前去陽羨縣處理的人選指派給啟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這是呂議第一次監國,處理陽羨縣的事務也是第一次得到來自皇帝的考驗。能不能妥善處理好可是關乎到皇帝的印象。換做任何一人,怎麼也該是賣力的表現,期望能夠得到皇帝更多的讚賞,可是呂議怎麼做的?呂議拉出了啟皇子,這算是個什麼情況?

“兄友弟恭,不是嗎?”燕彼是後面才找到蕭何,他對呂議拉出啟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雖然不解卻也是樂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說“監國任命啟皇子處理陽羨縣事故。執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誰?他不但是檢察署的署長、帝國五等子爵,還是皇帝的家臣。

這年頭家臣是什麼?是絕對的心腹,絕對的親信,哪怕是親戚會背叛,家臣也不會背叛家主。

皇帝統治國家,那麼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嗎?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嗎?

有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統領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實際上也有另外的解釋,說“天下的土地並不全是君王擁有。治理土地的人也並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話因為斷句不同,解讀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見。

上古先秦時代還有另外一句話是,“臣下之臣,並非君臣;領主之土,並非王土”。這句話說的是什麼?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擁有自主權嘛。還真的就有這麼一種情況,像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臣子只對諸侯負責,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過諸侯向諸侯的臣子下達命令,其實哪怕是天子向諸侯的臣子下令。諸侯的臣子也不會去聽。這就是春秋戰國的現狀。

現在是戰國剛剛結束不久的歲月,很多戰國時期的習俗和觀念依然存在。帝國執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並非君臣”的觀念就被留了下來,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達命令給臣工,卻是無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幹什麼。

從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那麼也就更能知曉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簡單。

蕭何就在問燕彼,問說,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問呢,還是以帝國官員的身份在問。不同的身份,蕭何會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問,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國家沒有儲君,臣心、民心都不會安穩。”燕彼沒有直接回答,說了上面那句話,笑呵呵對蕭何反問“想必執政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蕭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說話。

“陛下想要考校議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認真地說“議皇子表現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會更開心吧?”

蕭何依然在笑,頷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點點頭,抬手供著行禮,然後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長達四年之間沒有任何子嗣,那個時期其實很多人雖然跟隨呂哲開創基業,可是不說心裡惴惴不安絕對是假的。

後面,呂哲先娶趙高之女趙欣為妻,可是因為一直領兵作戰也未有所出,還是後面衛雯誕下呂啟才使得麾下眾文武心安。

事實就是那樣,追隨的人沒有子嗣確實會令人心裡惶恐。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擔憂沒有繼承人基業無法持久,或是沒有血脈繼承人會造成內亂。

趙欣也不負眾望剩下呂議這個嫡系,隨後呂哲的其它女人又有眾多子女,臣民心裡有了盼頭,可是隨著帝國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來了。

沒有繼承人是壞事,繼承人多了也是麻煩事,帝國被建立。偌大的國家卻是長久沒有設立儲君,就如同燕彼說的那樣,國家沒有儲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來。

他們為什麼安定不下來?無非就是困惑罷了。而又是什麼困惑?他們這一代當然是效忠呂哲。可是下一代該效忠誰呢?

蕭何是久久地看著燕彼的背影,看得有些怔怔出神。

燕彼出了蕭何那邊。他是腳步不停直接往另一處趕去。

呂哲的眾多子嗣年齡還小,眾皇子皇女都是居住在宮城,一些年歲比較大的子嗣在後面被分配了獨立的生活區域,有些是安置在宮殿群的某個殿,有些是安置在某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