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繼續向西

要是按照儒家“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的思想,只要薛裡安託認可華夏文化,毫無疑問能夠加入到華夏,成為華夏的一份子。

不過,帝國現在可不是儒家在當權,帝國的民族政策還沒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經有相應基礎,既是完成一定的稅收額度,履行在帝國應盡的義務,達到一定的標準,可以被視為帝國的一份子。

稅收額度有數字,應盡的義務中稅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要參與每年兩次的義務操練,這些都是能夠用記錄來說話,最後那個“一定的標準”才是最操蛋的,因為是什麼標準根本沒有明確的說明。

制定接納異族成為帝國一員的政策起因是來自於那邊的彙報,劉邦寫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執政府,介紹了許多來自中亞的商人熱切期盼能夠加入到帝國,成為帝國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尋求能夠得到帝國的保護,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明顯比較有份量。

帝國在未來會佔領西域,陳餘認為接納一些西域土著有益於日後對西域的佔領,建議劉邦將那些事情當回事,最好是將西域土著的熱切期盼轉回國內。

中亞商人可是親身到帝國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們親眼看到了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對於很多異國他鄉的人來說,帝國有些地方是充滿了戰爭留下的廢墟,但這個國家增加以一種非常迅的度撫平戰爭的傷口,並因為統治階層重視戰後重建而進入到一種十分有利可圖的高展期。

似乎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是中亞商人想要加入進去的其中一個因素,更多的是中亞現在很亂,他們期盼能夠有一個安穩的環境可以保證生命安全。

中亞商人親身感受過帝國的蠻橫無理,是那種一致對外和官府維護國民的蠻橫無理。只有遭受過迫害和欺凌。國家無力進行保護,才會明白身為強大國度一員是何等的幸福,並且他們多方打聽之下還知道一點。東方帝國不是一個只會抗議和譴責的國家,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草原戰爭就是出於草原人入侵的報復。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時候那些土地還不屬於帝國?

是啊,帝國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號就是復仇,為秦地和趙地被殺的同胞報仇,為之前任何一個在草原胡人入侵時受過傷害的華夏苗裔復仇。

一個願意為國民遭受入侵受到傷害而進行報復的國家,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有著莫名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事實上不也正是這樣嗎?要不國家在需要的時候講民眾應該付出什麼,或是民眾需要對國家進什麼義務,等待民眾需要到國家的時候。國家突然間就“不見了”,這樣的國家總讓人有那麼點熱愛不起來。

無論是哪裡的商人,他們總會是一群最為沒有安全感的群體。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時代結束之前,應該說是儒家沒有徹底抬頭之前,華夏這邊的商人狀況其實還好,雖然也受到各種壓制,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當權者並不那麼肆無忌憚進行“養豬”;華夏之外的商人,他們的境遇有好有壞,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著國家。境遇壞的商人卻是先於華夏商人一步被當成肥豬在養。

中亞戰亂不斷,大商人擁有來自官方的勢力,本身也有著數量龐大的武裝團體。這些商人在戰亂地區並沒有受到傷害,反而是因為在戰亂中有實力還得到了擴充。但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會是大商人,實力不強的商人別說去吞併和進行擴張,不在戰亂中被吞併和家破人亡就不錯了,恰恰也是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麼點熱切地想要加入帝國,成為帝國的一員。

“似乎是因為塞琉古帝國重新恢復對東面用兵?”陳餘一臉的不確定,他說“之前塞琉古帝國不是攻打那個埃及托勒密王朝嗎?”

劉邦是滿臉的迷糊,陳餘還能記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國家,識字不多的劉邦卻很難得能記住那些名字又臭又長的國家名字。

“塞琉古帝國是在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好像是在去年就攻下了敘利亞地區,然後調兵回到東線。”韓信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的眼眸盯著掛在邊上的地圖,說道“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的使節有說過。今年兩國有意向前推進,大概是這樣迫使才塞琉古帝國回撥軍隊。”

那張地圖看上去有些粗糙,顯示的是西域和中亞的國家分佈情況。地圖上的西域部分,描繪起來的時候還算是比較詳細,至少不但將國家和勢力範圍畫了出來,還標註上了沙漠、戈壁、沼澤、水源地等等必須要有的東西。屬於中亞的那些部分,則只是簡單地用線條劃出了國家分佈和一些有名的河流。

使節團目前的位置是在闐池西南方向,這裡其實就是北山西北方,距離宛國隔開一片沙漠,沙漠並不算大,再往西南是一片水草豐滿的平原,那裡就是宛國的所在地。

今時今日,冒頓早已經不在北山區域,他們是在三個多月之前離開北上向西而去,期間徵西兵團的徐志帶兵追了一下,雙方在距離使節團不遠的那片平原有戰過一次。

徐志帶的是八千騎兵,他們在平原上遇到的是冒頓丟下來阻斷追兵的一萬五千人馬。八千武裝齊配的突擊兵、遊騎兵遇上看著悽慘落魄的一萬五千各族烏合之眾,那場面其實一點都不激烈,徐志僅是出動三千突擊騎兵動一次衝鋒,兩翼合圍上去都還沒有開打,被冒頓留下來阻敵斷後的人馬立刻投降了。

從戰俘的口中,徐志知道冒頓是帶著部眾前去了宛國,這一批被留下來斷後的人馬是西域土著,他們是聽說冒頓要一直向西,不願意跟著冒頓一塊逃亡,冒頓也需要有人能留下來阻擋追兵。結果是被丟了下來。

冒頓前往宛國?徐志得到這個訊息就壓著戰俘走向返程。

帝國因為樓蘭國那邊的事情已經與宛國有過較量,前鋒部隊是在且末境內遇上了追殺李信所率潰兵,那一次遭遇戰是五百帝國突騎兵將三千宛國騎兵堵在一個谷地口。然後費了點功夫給全殲了。

五百對三千,並且是以全殲而告終。看上去戰果非常的輝煌,但實際上真正瞭解內情的卻知道實際上並不輕鬆。

宛國是西域西南部的區域性強國,這個區域霸主在烏孫衰弱之後奮起,吞併了不少西域西部的城邦和部落,之前又接納了許多從西向東遷徙的逃亡人,國力在三五年間增漲迅。

除開人口和地皮上的增加,宛國還從一些接納的逃亡者那裡獲得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包括了從印度那邊流傳到塞琉古的冶煉技術、農物栽植技術、布綢編織技術等等。

宛國得到了許多技術。因為一段時間的擴張獲取的資源也並不算少,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西域最優秀的戰馬,能夠被視為西域西部霸主並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