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有點意思了

曾經的陳餘與張耳在趙國可是一塊呼風喚雨,兩人合力之後的權柄甚至是能夠無視掉趙歇,可謂是權勢滔天。

現在嘛,一切都已經時過境遷了,秦和魏還留有國號,雖然是封國,但真的就是留下了“名字”,其餘包括“趙”這個名號都已經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劉邦不是看不起陳餘,似乎也沒有什麼好看不起的,他就是認為陳餘對中樞沒有什麼影響力,然後陳餘本身也不具備什麼財力或是人力上的實力,認為與這樣人合作根本就沒有助益。

既然是想要幹大事,總是需要找一個有能量的人。如果那個有能量的人本身又是一個看上去傻乎乎的傢伙,那一切就真的都太好了。

“唔?”韓信愣了一下,反問“男爵的意思是,收編那些西域國家的軍隊?”

本來韓信正與餘樊君討論什麼事情,劉邦過來之後看到餘樊君在場猶豫了一下還是說出過來的目的。

也許是因為餘樊君在場,劉邦說得有點含蓄,但意思無疑是非常明顯。

使節團肯定是要繼續向西而去,因為那就是他們的使命。可是吧,使節團現在想要繼續向西有點難度,畢竟宛國國王和冒頓向帝國尋求和平還沒有得到回覆,他們也不認為帝國會接受和平,特別是與冒頓達成和平的機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怎麼辦?難道真的等徵西兵團解決冒頓?很顯然也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蒙恬不止一次表示過了,冒頓要是不打正面戰,不但是徵西兵團辦不到全殲冒頓,換做誰來也沒有可能殲滅一心逃跑的冒頓。

既然無法解除冒頓這個威脅,那麼儘可能地給自己裝上更多的保險總是沒錯的吧?至少劉邦表現出來的意思就是那樣。

餘樊君插話。問道“正使,你知道馮劫嗎?”

“馮劫?”劉邦知道啊!他說“馮去疾的兒子,父子倆都是曾經秦國的關內侯。亦是軍中的大將。怎麼了?”

韓信接過話題,說道“馮劫正在前來西域的路上。”

劉邦呆了。他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罵“我身為使節團的正使,為什麼新訊息總是需要從其他人那裡聽來!好像是誰都能比我先得到訊息!”

“軍方的邸報系統……”韓信一句話澆滅了劉邦燃燒起來的怒火,他說“不與其它系統共享。”

所以說吧,文官集團想要壓制軍方真的不是無緣無故,武將集團容易升官財,什麼序列上也是屬於優先,社會地位上因為帝國近十年的宣傳。不但是擁有諸多的優先特權,一些職位上也僅是考慮招募退役軍人。

特權什麼的,人家那是拋頭顱灑熱血自己爭取到的,沒什麼話好說。文官集團不能忍受的是,一些必須要溝通的事情軍方也總是獨享,導致文官集團很多時候因為資訊滯後出現了尷尬的應對。

劉邦現在面對韓信和餘樊君一臉的理所當然就很尷尬。他臉頰抽了抽,決定當剛才什麼都沒有生過,問道“馮劫來西域做什麼?”

“冒頓一直進行高壓統治,裡面有可以操作的空間。”餘樊君摸著下巴,說著請劉邦坐下。併為劉邦倒了一杯葡萄釀,然後才說“馮劫是受到中樞委託,由他來執行針對西域匈奴的拉攏分化。”

“這……”劉邦又有吐血的衝動了。他本來就是想要毛遂自薦幹分化拉攏的事情,這一次來找韓信也是想要取得韓信的支援。他吶吶地說“我沒有記錯的話,馮劫是秦封國那邊的大臣吧?”

“是的。”餘樊君頷道“所以馮劫也是帶著為秦王所部開路的性質而來。”

算算時間,秦王扶蘇的前驅也是應該前來西域了,不過劉邦並不瞭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是秦王扶蘇會第一批就過來,或者是由蒙毅帶人先過來。

說到蒙毅,他是蒙恬的同胞兄弟。兩兄弟目前的狀況是蒙恬在帝國任職徵西將軍,看著混得相當之的不錯;蒙毅卻是一直效力於扶蘇。目前在秦封國是國相,怎麼看也是位高權重。

因為蒙氏兩兄弟都混得相當好。一些好事者有過一些閒言碎語,說蒙氏都是統治者的青睞才能獲取高位。

也許有一些傢伙那麼說並沒有錯誤。蒙氏兄弟的的確確就是獲得統治者的青睞才有機會一展才能,很多同樣有才能的人,他們哪怕是有頂天的本事也沒有施展的空間。但不得不提到一句,許多時候能夠使自己獲得青睞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嗎?

“那就不清楚了。”韓信說話不會拐彎抹角,面對劉邦的提問,徑直答道“沒有訊息稱蒙毅會隨後過來,倒是李斯接手了西北各郡統合而成的總督省,西域這邊很長一段時間裡需要仰仗西北總督省的物資支援。”

劉邦很敏銳地察覺到了一點,皇帝好像是有意將秦系的文武丟到西北邊?

看看一系列的官職上都是什麼人吧!西北總督省的李斯原本是秦國的廷尉,然後徵北將軍是秦軍原本的大將蒙恬,負責陰山戰事的是秦地大族出身的徐巖,……還有更多更多的官職都是秦地出身。

自然,都是秦地出身並不意味著會鐵板一塊,現實情況是那些人矛盾還頗大。估計也正是因為都有矛盾,能夠形成某種意義上的牽制,所以皇帝才會做出那樣的人事安排?

“我現啊,您的心理還真的是挺陰暗的。”餘樊君笑嘻嘻地說著,見劉邦有些像是要翻臉,擺著手說“沒有其它意思,就是覺得是一件好事。”

劉邦黑著臉“不是為了大家負責嗎?”

餘樊君十分光棍地點頭同意劉邦的話。

確實啊,由一個腹黑的人當主官,手底下的人自由度會頗大,最主要的是有什麼好處的時候,腹黑的主官肯定是第一個撲上去。有主官帶頭其它人就甭不好意思,該上就上。

“西域這個地方,待上一段時間挺不錯。至少該吃得滿嘴流油誰也沒有放棄。”劉邦覺得攤開了說比較好,不再掩飾“但是待得久了。一連串麻煩事不提,我一點都不想在這該死的地方老死,還想著回到本土幹一些有利於家族的事情。”

家族嗎?只要是有一點身份的人,他們在獲得了身份和地位的時候,誰不會考慮一下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