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

塞琉古帝國又和帕提亞、巴克特里亞組成的聯軍幹起來了,那一場戰爭動用到的兵力是,塞琉古帝國先期出動了二十萬步騎,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聯合出動了二十五萬步騎,雙方漫長的國境線上展開了生與死的較量。

戰事的爆背景是,塞琉古剛剛在敘利亞區域獲得了針對托勒密王朝戰爭的勝利,然後覺得應該調轉頭來解決分裂出去的兩個叛軍勢力。

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三世,他調動了二十萬步騎之後又覺得不夠,近一步的徵兵之後又向東線派遣了十二萬的增援部隊。

這一下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有些驚恐了。

此前,塞琉古帝國是有進行過撲滅叛亂的戰爭,不過因為有托勒密王朝一直牽扯著塞琉古帝國的兵力,東線的用兵一直是一種比較窘迫的姿態,才讓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獨~立成功。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在獨~立成功之後,他們有嘗試過向塞琉古帝國的其它省份動過進攻,可是取得的成績根本就不怎麼樣。

現向西進攻無法取得成功,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在西線留下必要的防禦部隊,兩國轉而向東進行擴張。他們先後擊敗了東邊的幾個部族,得以將國土擴充套件,一直是擴張到了西域邊緣位置,也就是康居等國的邊界線才停止下來。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向東的進軍產生了很大的一個效應,那就是迫使一些戰敗的部族不得不進行逃亡。再加上兩國有意地驅趕原住民,使得逃亡的土著數量多達數十萬。

這一批被迫逃亡人像是一幫蝗蟲,他們所到之處除了破壞還是破壞,一個又一個部落、部族,乃至於是國家被席捲,然後被裹挾,使得逃亡的隊伍一再地壯大。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成功了,他們用驅趕逃亡者的方法輕易地獲得了大片的土地,並因此而擴張慾望大增。他們還在東方現了一片龐大的土地,那裡的國家小而弱,認為只需要派遣幾萬的軍隊就能輕易地進行征服,唯一的障礙就是要先解決掉看似不弱的昭武九姓。

正當他們要進攻康居國時,康居國表現了臣服。

康居國不得不進行服軟,他們舉國上下的人口比那批逃亡者的數量還少,無法將逃亡者攔下,然後逃亡者的後面還跟著兩個大國的精銳軍隊,怎麼看康居國都沒有勝算。

隨著康居國的服軟,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通往西域的道路因此而變得暢通,那麼剩下的就是再次驅趕那些逃亡者進入西域,用數量龐大的逃亡者去攪亂那些小國家,使那片區域變得動盪。

任何國家只要動盪就會變得虛弱,征服起來將會變得輕而易舉,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也被一再證明是真理。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的七八萬聯軍十分輕易就進入到西域地界,他們所過之處迎來的是一片又一片的臣服,包括在北薩迦區域的斯基泰人和一個叫月氏的部族,他們本來叫交戰也暫停下來進行退避。

月氏人和斯基泰人的戰爭並不為多少人知道,但是不代表雙方的戰爭規模不大,只因為那片區域是蠻荒才沒有多少人進行關注。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輕易就進入西域地界,使得他們變得驕傲自滿,甚至是有那麼些目中無人,可是這一次他們撞到了一塊鐵板,那就是西域霸主的烏孫人承擔起了他們身為西域各國盟主的責任,出兵抵抗帕提亞和巴克特利亞的入侵!

早在有外地入侵之前,烏孫人其實已經有不小的內患,那是烏孫這個龐大部落聯盟內部的貴族開始變得驕橫,因為西域各部族、城邦、王國的服順變得自大。

一個強大的國家或是勢力想要被外敵入侵變得虛弱通常是會有一個過程,並且在外敵的入侵下可能還會爆出驚人的能量。若是這個國家或勢力因為內部的腐朽而變得虛弱,能夠改革並重新變得強大實際上具有無比大的難度。

為什麼?無非就是沒有危機致使腐化不被重視,或者是擔憂一旦進行改革將會引起更大的自我削弱,狠不下心來進行校正。

通常狠不下心或是覺得沒有必要,會在有外敵的進犯下被扭正,那是因為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脅,明白再不改變錯誤將會失去繼續生存下去的保障。烏孫屹立在西域成為長久的霸主也不是全然沒有理由,他們進行了某些改變,然後集結兵力前去與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進行較量。

對於烏孫來說,幸運的是他們遇上了比自己更加驕傲和自滿的敵人,因為敵人的輕視獲取了戰爭的勝利,將入侵西域的敵人驅趕了出去。可是,輕易的勝利對於烏孫人來說也是一項不幸,因為輕易的勝利讓烏孫人覺得自己依然強大無比,根本就不需要改變奢靡的生活方式,近一步認為自己依然強大到不需要進行任何的改變,因為改變都是多餘的。

遭遇了失敗的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他們猶如被敲了一棍子那樣懵了,對於東方有能擊敗他們的勢力感到難以置信。

許多時候遭遇失敗反而是一件好事,對於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因為失敗重新變得驚醒,反而是烏孫因為獲勝增添了驕縱心理。

長久的順利又再次戰敗的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兩國停下了繼續進軍東方的腳步,轉為對東方展開了謹慎的探索。

烏孫嗎?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很快就知道烏孫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知道了烏孫擁有近百萬的人口,有著差不多一倍數量的奴隸,是西域那片區域當之無愧的霸主。

能夠成為一個區域性霸主的國家沒有一個會缺少底蘊,輕易招惹這樣的國家屬於一種不明智的行為。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轉而派出了和平的使節團,他們本來的目的地是前往烏孫的王庭,為上一次的戰爭取得諒解,其中也不缺乏深入烏孫一探究竟的意思在內。

打著和平旗號的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使節團進入了烏孫,他們看到的東西與之前自己所瞭解到的片面情報不符合。

是的,烏孫人口龐大且疆域遼闊,烏孫在西域還是霸主的存在,然而烏孫並沒有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想象中那麼強,應該說因為烏孫內部的腐朽還顯得有些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