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1635改變世界 第93章 幣制改革

“國事艱難,下面人就知道要錢,我陳某又不是財神爺,哪來這麼多錢給出去?”深夜時分,陳昊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批閱檔案。

昏黃的煤油燈光線之下,陳昊帶著一副玳瑁框眼鏡吃力的看著檔案上面的文字,普通公文倒是無所謂,每當看到那些充滿阿拉伯數字的撥款申請公文,陳昊就是眉頭緊鎖著。

紅木辦公桌的左上角堆了足足半尺高的未簽字批示公文,全都是申請撥款的檔案。

陳昊也只敢挑一些緊要的檔案批准,比如北方的軍費申請,幾萬大軍僵持之下,人吃馬嚼,那都是需要花錢的,光靠兩個開拓領的財政根本沒法支撐,本土必須表示一下。

其實濟州墾殖區那邊還是有不少錢的,都是從日本和朝鮮搜刮而來的,現在濟州墾區展銀行金庫裡面就存了至少三百八十萬兩白銀,這筆錢都是墾殖區政府存進去的。

這些錢一部分是濟州墾殖區政府的稅收,剩下的就是來自石見銀山的分紅還有搜刮朝鮮各地的戰爭浮財,除去墾殖區政府的三成114萬兩銀子地稅分成之外,剩下266萬兩銀子都是必須運回本土上繳國庫的。

墾殖區政府的那三成一百一十萬已經被趙德軒視作囊中之物了,趙德軒已經上書總理府,說這次不管李敬天怎麼胡鬧,這筆錢濟州政府是不會拿出來了,濟州島上幾年需要擴建港口造船廠,引進裝置建立製糖廠、捲菸廠、麵粉廠,還需要修公路、修海堤。

政府人員開支也要不少,島上的養馬廠也嗷嗷待哺,農業畜牧業更加需要財政撥款興修水利基建。

趙德軒揚言這筆錢如果李敬天敢拿走去打仗的話,他立馬辭職回本土當議員,濟州這堆爛攤子誰愛管誰管吧!

墾殖區的地方稅收不能動,剩下準備上繳國庫的兩百六十六萬兩銀子就成了李敬天和徐望祖兩人眼中的香餑餑了,誰都想多分一點。

李敬天甚至想打著北方戰區司令部的名義一口獨吞這兩百六十萬,全都拿來當軍餉,勉強也能夠維持今年的軍費。

但徐望祖壓根不幹,北方戰事他登萊總督區也是出了大力氣的,怎麼分錢的時候就沒我的份了?登萊總督區今年推進農業改革也是需要大筆經費吶,沒錢怎麼收購土地牲畜然後賣給農民展農業?總督的銀行現在就是空架子,全靠政府財政支出擔著壓力。

本地的官紳富豪壓根沒有興趣把錢存進去,實在是徐望祖整他們整得太厲害了,誰都不敢把錢放進總督區的展銀行裡面,哪怕利息給到了每年百分之三都沒人存,反倒是沿途經過的本土商人不斷存錢吃這個利差。

現在北方兩個開拓領都指望本土繼續撥款投入,可本土也實在不願意繼續給了,年度預算都做好了,該給的撥款年初早就給到位了,現在支了還敢繼續要,這個頭不能開,否則以後養成習慣了,那本土財政還搞個毛線?

陳昊沒興趣插手徐望祖和李敬天兩人之間的龍爭虎鬥,直接批示這筆二百六十多萬的款子不用押送本土了,他們就地分了,自己商量分配比例就行了。

處理完了最後一份檔案之後,陳昊頂不住得休息了,關上燈就返回臥室睡覺去了。

只有貼身秘書魯川看著辦公室的燈滅了,才算是舒了一口氣,衛兵們也是感慨陳昊這位總理大人實在是太勤政了,每天至少工作十五個小時,這換成誰都頂不住吶。

時間進入九月金秋之後,各地又進入了收獲時節,本土與南京方面達成了協議,南京方面秘密放棄了對寧波府的全部治權,移交定海官員接收管理,以此換取定海共和國的鉅額無償援助和低息貸款。

至此定海人徹底實現了對寧波府的吞併在大6上又一次獲取到了新的領土,這一次拿到手的可就不是什麼戰亂之地了,而是江南的膏腴之地。

這片土地被定海人覬覦很久了,當初陳昊北上之前,議會里面的大批議員就想借機吞併寧波,現在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當然,定海人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先就是前期南京方面拖欠的那兩百三十萬兩銀子貸款以及利息未償還部分全部免除。

然後,定海方面需要向南京方面提供價值八十萬兩銀子的軍械物資,一百萬兩銀子的無償援助金,兩百萬兩銀子的無息貸款.........

這筆錢如果讓財政支出的話,今年的預算肯定無法承受,但議會卻表示毫無壓力,無息貸款直接由江南商業銀行承接,這是定海一傢俬人銀行,幕後股東全都是議員大佬。

一百萬的援助金,則是行債券募集,這點錢輕輕鬆鬆就可以籌齊,當然後期還款還是由總理府承擔。

軍械物資也好辦,本土淘汰掉一批舊式軍械就足夠了,反正新編的舟山旅以及寧波旅新軍肯定是要用最新式的裝備嘛。

定海政府缺錢,民間可不一定缺錢,新行的一百萬兩銀子債券,基本上沒有流入外部市場的機會,直接議員們內部消化掉了。

總理府這些年已經建立起了非常良好的信譽,政府每年行的國債還有其他債券都是到期就立刻兌付了,從來沒有拖延過。

比起定海中央銀行那區區百分之一點五的利率而言,民間都更喜歡把錢拿來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哪怕就是利率最低的五年期國債,也有百分之四的年息。

依照目前定好共和國蒸蒸日上一年比一年繁華的展勢頭,誰都不擔憂政府的償還能力,只擔心搶不到那些債券,這年頭可靠的理財手段實在是太少了。

三下五除二,定海人就湊齊了買下寧波府所需要的軍械和錢款,一次性就交付給了南京,南京方面也是驚訝於定海人的財力,這麼多錢,眼睛都不眨一下,立馬就給湊齊了,這要是換成明朝官府,少說也得扯一年的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