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君子遐福 第七十一章 開拓思維與打牌匾

身為秣陵餐飲界的龍頭,秣陵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李儒對商業這一方面的嗅覺極其靈敏,對於漲稅的後果他深有體會。

所以在看到說書的崔姓老者之後,李儒轉過頭對戚華說道,“東陵的瓦舍已經堅持不住了嗎?”

戚華一愣,以他縣令的腦子完全猜不出這位商人是怎麼想到瓦舍處境的,“你是怎麼想到的?”

伍桐笑了一下,“稅收。”

李儒詫異的看著伍桐,“師父果然神通廣大。”

戚華雖然執行朝廷的調令,也知道一些影響,不過他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想怎麼勝過謝御,對於這些知識太倒是沒大注意過,所以沒想通裡面的關節。

似乎是現戚縣令迷離的小眼神,李儒笑著提醒道,“戚縣令,是稅收上漲的原因。”

“瓦舍不是經營不善嗎?和稅收有什麼關係?”戚縣令現在酒勁也就過去了,他眨了眨眼睛還是沒想通。

“稅收上漲之後,物價也就上漲了。”李儒這次都不是暗示了,直接明示。

稅收上漲,百姓的收入就少,商稅上漲,商人就喜歡漲價,然後百姓就更難受了,收入少了不說,開銷還大了,這樣就只能保證生存條件,就別想著生活的事了。

戚縣令不是傻子,他只是沒想通關節,李儒的明示讓他沒轉幾下都豁然開朗,“李老闆是說,百姓沒錢去看瓦舍的戲了?”

“對嘍!”李儒一副縣令大人還沒傻的眼神看著戚華。

伍桐大笑著,不去看這兩人演的小品,戚華的表情太有意思了。

“先生存,在生活。”伍桐忍著笑說道,“連生存都做不到,怎麼生活,百姓的要任務就是活著。”

“李老闆的任務已經升級了,現在是怎麼更好的生活。而戚縣令的任務也升級了,是怎麼讓百姓生活。”

伍桐嘆了口氣,“不容易啊。”

“江南道現在不僅是糧倉,錢袋也兼任著了,百姓可是勒緊了褲腰來補充國庫啊。”

戚華看著伍桐,自從江南道興盛以來,大周的國庫根本不會缺錢,其實增漲賦稅的道理他也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在充盈國庫?

“道長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戚華有些好奇,更好奇的是伍桐為什麼會說補充國庫。

“多看,多想,多聽。”伍桐說道,“看是觀察,想是聯想,聽是收集,做到了有很多事就能串到一起,你自然就能猜出來。”

“道長真神人也!”戚華不無佩服的說道,這幾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

李儒也跟著說道,“弟子是商人,所以對這些事情很敏感,想出其中道理都是分內之事,可是師父是怎麼想出來的我原本並不清楚,今日一聽,只能感嘆。”

“別這麼說,我也只是個人。”伍桐搖頭說道,“這些都是猜出來的,你順著已經知道的資訊一點一點向前捋順,大膽猜測,總是能想到的。”

李儒望著天,他在想伍桐是怎麼想的。

戚華也在想,不過是在想國家為什麼要增稅,國庫缺錢,國庫怎麼會缺錢呢,除非...

“道長,難道!”戚華瞪大眼睛看向伍桐,他已經想到了。

伍桐笑的詭異,說起來不是伍桐太近妖,實在是周皇的動作太大了,只要學會這種思維,猜出這件事根本不難。

不是要打仗,你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為何?”戚華很不理解,周國二十年前經歷大變,這些年修生養息,不對,這是韜光養晦,而現在陛下判斷時機已經成熟了!

北伐啊,是多少國家曾夢想的事情。

戚華還是比較冷靜了,這幾天事情太多心神不寧,現在已經恢復了部分理智,又變回原來冷靜的縣令,作為殿試第的高材生,見識和想法都是有獨到見解的。

他看著伍桐,正色問道,“道長,可有機會嗎?”

“有,也沒有。”伍桐乾脆說道,他想起了前世所有從北向南打的戰爭,上下五千年啊,好像只成功過兩次。

所以他不看好周國的北伐。

說有是因為曾經也有成功過的,說沒有那是因為周國不具備勝利的條件。

“別去想這個事,和你這個七品官沒什麼關係。”伍桐看著愣的戚華,很無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丫鬟的命就別去操小姐的心。

這件事都是朝堂大佬要想的,七品小縣令就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好了。

戚華搖了搖頭,“下官覺得除了分內之事,還應該著眼於天下。”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是一個好官。”伍桐笑著鼓勵道。

“好句,這半句話似乎還有前語,道長能否告知下官?”

古代的學文言文的是厲害啊,連是哪個半句都能知道。

岳陽樓記是一千古名篇,伍桐能記住它除了千古名篇之外,課文後面的全文背誦也是伍桐依然能想起的原因。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伍桐下意識的就將這一段背了下來,對他而言名篇只要一回想起來,後面的話就像開了閘的洪水一般噴湧而出。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戚華被伍桐背誦的岳陽樓記感動的不成樣子,神情恍惚的走出這裡,看樣子是要回去摘錄了。

李儒本來就是想送個菜,沒想到這一下午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現在人都散了,他也識趣的告退。

喧囂了一天的店鋪,終於在臨近傍晚的時候安靜了下來。

伍桐苦笑著望向小妻子,“這種日子以後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