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君子遐福 第四百六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

變法就變法,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

歷朝歷代的皇帝變革也不在少數,在場為官的多數都是世家出身。

什麼是世家?

世家都是最少存在兩百年,無論這天下姓什麼,他們總是會在朝廷裡有一席之地。

變法對他們的影響很小。

相比這下,他們更好奇是誰主持這次變法。

垂拱殿的三位大學士沒有訊息傳出來,陛下事前也沒有什麼徵兆...

等等,陛下前幾日並沒有臨朝啊。

是誰讓陛下有了變法的決心?

變田、賦稅、軍功、官制。

如此詳盡的變法條例,不會是陛下一個人想的吧,要說京城中有什麼人能提出變法。

成就是伍桐那小子了。

可是伍桐半個月沒有出過門,宮裡也沒有人去鳳山別院,昨日太子倒是去過,今日的彈劾也皆緣由於此,可這麼短的時間不會制定出這麼完善的計劃。

而且...今日陛下談及變法的時候並不生澀,顯然已經將變法之事爛熟於心,絕非一時起意。

陛下應該想了很久了。

至於伍桐,那小子就是有時間與陛下商議此事,也不能想出這麼完善的變法,原因無他,他年紀太小。

有很多事得經歷得見過得聽過,這叫閱歷,伍桐的硬傷便是閱歷不夠。

那會是誰呢?

六部尚書心中不解,低著頭默默的聽著陛下的官制更改,從今天開始他們頭上有人了。

兩文一武三位宰輔。

李世松成了輔,譙國公李義李老將軍成了第一任武相。

而文相第二位落在了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頭上。

原禮部尚書夏邱!

周皇複用夏邱,給了他一個次輔的位置。

楊幼郎表情凝滯,狄英生一如既往表情淡然。

旋即,周皇調楊幼郎去昭文閣修撰前朝史書。

狄英生入刑部擔任刑部左侍郎。

御史臺御史大夫蔡曉升任禮部尚書。

御史中丞夏侯弼在位勤勉,有出使之功,升任御史大夫。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為何同出垂拱殿,一人成了輔,一人做了修撰,最後一人只當了一個左侍郎。

李世松近三十年官宦生涯,擔任垂拱殿大學士近二十年,資歷手段都夠,而且六部尚書與他相熟。

楊幼郎有才氣,有時候手段太過,揚長避短,做個前朝修撰正合適,周皇終於可以安心的將他踢出主政的行列了。

而狄英生,剛過不惑的年紀,能在垂拱殿辦公四年,足以說明其才學,其手段上上,擔任刑部左侍郎是符合其年齡資歷的。

朝中無人質疑,或許質疑的人只有楊幼郎,最多再加一個狄英生,質疑便質疑去,他們可不敢當面提出,有總好過沒有不是。

說到底,只是兩個人而已,他們不做,諾大的周國隨時就能找到能代替他們的人。

周皇繼續說著,朝臣們繼續聽著。

童貫看著殿中坐著的群臣,心中泛起異樣,不知道這下面的百官若是知道這變法之事,事無鉅細皆是出自伍桐之手該做什麼表情。

誰要是把伍桐當成是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啊。

活生生的一處好戲啊,可惜伍桐不在這。

他為什麼不在這?

一是他沒有上朝的習慣,一般周皇沒有通知他上朝,他是不會去的,理由很簡單,太早起不來。

二呢,今日他還有別的事情。

有幾位朋友從秣陵過來了,算算時間,應該是今日巳時左右到白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