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在封神科技證道,鴻鈞都給跪了 第29章 當面挖牆角

李靖管轄下的12路路主,最讓他擔心的就是這個陳平安。

而12個路主中,最讓他放心的也是陳平安。

不過他之所以能執掌陳塘關,也有陳平安的大半功勞。

或許可以說,沒有陳平安,就沒有陳塘關總兵李靖。

說到這個陳平安,就不得不說他的另一個名字---愛民如子陳不慫。

這個名字,是有故事的,還是天下皆知的那種。

事情生在十一年前,那個時候,陳塘關的總兵還不是李靖。

十一年前,在人皇位置上坐著的也不是殷子受,而是他老爹帝乙。

帝乙在位3o年,駕崩之後,由太師聞仲宣讀遺詔,殷子受這才上位,時間恰好就卡在這一年。

話說,那次帝乙命令天下八百諸侯進朝歌彙報工作,陳平安也在其中。

當帝乙提及要追加陳塘關賦稅的時候,作為總兵的陳平安不懼人皇威嚴,據理力爭,甚至和帝乙在朝堂之上針鋒相對。

一副誰慫誰孫子的態度。

人家好歹是個人皇,說個政策,你不同意就好好說話嘛。

說著說著,怎麼還紅臉了?

紅臉就算了,都罵人了還!

要說,也是帝乙人老了,性格脾氣都收斂了很多,沒多往心裡去,但臣子冒犯人皇聖面,不給點懲罰是過不去的。

於是,陳平安的總兵帽子被擼了,成為了路主,並且永世不得晉升。

路主只比總兵小一級,升不了官對陳平安來說這都不是事。

只要轄下百姓不會被賦稅壓死,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陳平安最大的追求。

這個時代,也是有民貴君輕的思想概念的,不要誤會,這裡的民貴普遍指的是人口對於統治君主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產,治下擁有越多的人口,就表明君主越富裕。

但陳平安思維方式和別人不同,他認為民貴君輕的意思就是人民至上,當官的統治階級應該努力為了民生展而努力,不能去剝削民眾的利益。

正是因為他這種不符合主流的思想,在管理乙路的十年間,乙路的常駐人口從19萬上升到了29萬。

整個陳塘關上升的總人口也就才26萬,他這一路就佔了1o萬,在這個時代生產隊的驢都不一定敢這麼生!

一般情況下,人口是呈幾何增長的,但包括糧食等一系列生存所必要的資源僅是呈指數上升。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必要的生存資源,人口過度增加反而會導致人口極減少(例如矛盾、饑饉、疫病等各方面因素導致)。

這從另一個方面表示,他這個愛民如子的陳不慫不光有政治理念,實踐操作方面更是沒的說,不然也不會只是被擼一級這麼簡單了。

自陳平安當官以來,在他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不說,起碼是吃穿不愁,幸福感和歸屬感也要比別的地方居民強烈許多。

在持續擴大生產之後,人口也就自然地噌噌噌往上飆。

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的。

種田的,都是要看天吃飯,沒辦法的。

今年陳塘關全境都鬧了洪災,乙路也不例外,收成減少了四成,因為洪澇而導致半年辛苦勞作卻顆粒無收的百姓不在少數。

恰逢又遭遇百年一遇的極端寒冷,這個冬天的難過程度可想而知。

這可急壞了陳平安,這些天,他一直忙上忙下,就是在調動人員,積極開展開倉賑災事宜,能救一個就一個。

然而,即便如此,每天還是會有很多人夜裡死去,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白天只能喝一點粥,抗不過夜晚的寒冷而去世的。

今天,情況更嚴重了,就在他家不遠處,一個六口之家一夜之間凍死了四個,只剩下兩個五六歲的孩子,他幫忙料理後事之後,正在苦惱這兩個孩子該怎麼辦。

這個關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他作為路主,一天也只能吃一頓幹米飯,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說了,誰家能有這個條件收養這兩個孩子呢?

這時候,下屬著急忙乎的跑過來,說總兵府急需召見。

陳平安趕緊安排手下把兩個孩子往自家帶過去,然後隻身趕往辦公大廳,李靖以前還是他的部下,所以,對方做事,他還是放心的。

他以為,李靖這個時候召見各路路主,肯定是有大事,說不定就是有了解決百姓過冬事宜。

正因為是這樣想的,所以他才捨得開啟傳影陣。

誰知,開啟傳影陣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都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李靖全程只是聽令照做。

而太子殿下張口就來,要保證陳塘關每一個百姓不因為這個冬天餓死!

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張口就來,不明盤中餐粒粒得來皆是苦的道理。

可惜他這邊不能單獨切斷傳影陣,白白耗損了3顆靈石,這3o萬刀幣夠多少百姓一年花銷,估摸著14歲小兒也不能懂!

民生多艱且苦;

皇室戲多且作。

氣得陳平安對著空氣就是一頓臭罵,他連先帝都敢當面開罵,更何況是區區未上位的東宮太子?

他聽到了殷郊說等會會去各路送達物資,所以,他罵了一會就打算坐下來休息一下,養精蓄銳,等會殷郊到了之後還得當著面罵一頓才解恨!

可他想不到的是,殷郊有星辰戰衣,區區134里路,即便是帶著李靖一起飛,也僅耗時半分鐘。

所以,直接落在辦公廳外的殷郊和李靖把剛才陳平安破口大罵的話聽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