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迷案緝兇之破疑 第三百六十八章 文物案破(三)

江淮市蒼耳村

蒼耳村,以製造贗品聞名全國,第一次還是張茜帶著我來的,那一次在這裡我見到了各種神奇的復古造假技藝,也知道了農夫一般的張之南其實具備非常深刻的文物實踐功底。

正是張之南有這個本事,後來周旭丹才別出心裁地讓張之南揮特長,支援張之南在風水裝修和古玩傢俱兩條道路上展。

在蒼耳村,我們很快找到了老村長。

與其他村落不同的是,蒼耳村延續了傳統的聚族而居的形式,行政上的村長和氏族裡的族長在這裡是混同唯一的。

蒼耳村老村長已經老的幾乎不能動了,村裡的事務都是由他的兒子——下一任族長和村長在料理。顫顫巍巍點上一支菸後,老頭子慢慢開啟了話匣子。

“蒼耳村傳說是五兄弟繁蔭的村落。這五兄弟是三國時期出名的『摸』金校尉。”

“在一次盜墓中,不知道什麼原因五兄弟脫離了隊伍,一路躲避追殺逃到這蒼耳村,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下這麼大的村落。”

“這祖宗是幹掏土的活,這後代也免不了。蒼耳村自古就是吃祖宗飯,在地下找食的。建國後,國家不讓盜墓了,盜墓,逮住了是要被判刑的。這蒼耳村的人哪裡還敢盜墓?”

“蒼耳村種了幾十年地之後,這人的腦子才算開竅。既然下不得地下,還不如將一身盜墓的本事轉向製作古董。於是,幾十年下來,蒼耳村形成今天的規模。”

“要說蒼耳村……”老頭子濃重地吸一口煙,嘆息道“早在二十年前,大饑荒啊,你們知道的。那會時候,村裡人吃光了樹皮、草根,還是餓殍滿地啊。”

“有一些後生眼看著全村人快要死光了,終於耐不住,又『操』起了老本行。”

“我們知道盜墓是違法的,所以這件事情我們也憋了二十年了——二十年了,我們對誰都沒有說過!也不敢對人說啊。”

“現如今,我馬上要入土了,我再不說就沒人知道這群娃娃了啊……他們可憐啊,他們的魂要回家啊!”老人感慨萬千。

“要說這群后生,就要說這群后生裡面,最有出息、最有能耐,把祖宗本事學個七七八八的**陽。”老人頓頓,補充道“這**陽也就是張之南的父親。”

“**陽帶著一幫後生開了不少墓,用墓裡淘的東西換來了很多糧食,這些糧食他都交給了我,我拿去在全村救濟。正是這些糧食救活了全村的人!”老人感激地說。

“我們知道盜墓犯法的,但人都快要餓死了,哪裡還顧不上別的。另外,我們還想著,只要我們小心地保守秘密,不會有人知道我們盜墓的,所以,這事情啊,除了我以外,也就只有**陽那群后生知道。”

“後來**陽開了一個墓,不成想,活計洩『露』了風聲,後生們被警察一窩蜂全抓住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幹掏土這活,本身就是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怨不得誰。”老頭子搖搖頭說。

“可是有一天的夜晚,**陽悄悄地回來了。奇怪的是,與他一起的七八個後生一個沒回來。”

“我問**陽,他什麼也不肯說,他只求我為他主持一個儀式,舉行完儀式他還要回去。他告訴我這是他最後一次下地掏土,這次掏土之後,他把後生們帶回來再也不幹這個了。”老頭說。

“儀式?什麼儀式?”我好奇地問。

“這是我們蒼耳村從古流傳下來的,因為要下地掏土,是進死人墳,多有晦氣和不詳,為了能保佑平安,也為了能回家,我們會在村裡的井邊舉行禱告儀式,祈求祖宗保佑,就算是下地後遭遇不測,魂靈也能回家。”老頭說。

“我和**陽兩個人在村子裡的老井那裡舉行了儀式,之後**陽向我告別,**陽正要走的時候,他七歲多的兒子張之南突然從角落裡跑出來,一把抱住爸爸,不讓爸爸走。”老頭使勁『揉』『揉』眼睛。

“**陽還是走了,這一走就是經年沒有訊息,而當年他帶走的那些後生也訊息全無。”

“兩年後,張之南的媽媽也病死了,張之南成了孤兒,正好村裡面有一對夫『婦』沒有孩子,於是我做主,給張之南改了戶口,過了這戶人家那裡。”老人講完不勝唏噓。

“多好的娃啊,二十年了,生死不明……”老人忍不住抹眼淚。

“你是否知道**陽最後一次下地的地點在哪?”我問。

雖然老人說得不清楚,但是把整個事情串在一起,我們還是能夠拼個七七八八——老人說的**陽最後一次盜墓前的那一段,正是112文物案中的一段。

當年,江淮市公安局將盜墓賊和文物全部扣押在江淮市公安局大院內。是夜,大雨滂沱,文物保管員鄧琴連同文物消失,盜墓賊在凌晨轉移時生暴動,集體脫逃後自此下落不明。

“八公山!”老人非常肯定地說“在儀式上,**陽禱告的時候,我記得他說過八公山,但是他沒有說具體的坑位,他們具體下地的地點我不知道。”

“八公山?你確定?”我忍不住問。

如果我記憶沒錯的話,卷宗裡記錄的盜墓地點應該是試刀山。

“我確定!”老人說。

我的臉陰沉起來,程教授臉『色』同樣凝重。

八公山和試刀山相隔很近,兩座山之間以一條狹長的山谷相隔,因此當地人都將其分別稱呼為八公山和試刀山。

只不過,無論兩座山有再大的關聯,也不可能在檔案記錄**現這樣的誤差。之所以檔案記錄錯誤,要麼是**陽他們統一口徑,共同說謊,要麼就是有人刻意地在隱瞞!

由於**陽他們並不是被抓住的正在盜墓的現行犯,而是在贓物轉移的過程中被抓住的,因此,當年他們盜墓的準確位置一直是一個『迷』。

**陽等人沒有動機去隱瞞一個盜墓地點,更沒有能力隱瞞盜墓地點,那麼能出現這樣的記錄誤差,並且躲開了全國各路警察精英歷經二十年的調查,只剩下一種可能,那就是從一開始盜墓的準確地點就被故意隱藏了。

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當年的辦案民警與涉案人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做到!

想到檔案裡當年的辦案民警的簽名,我的後背一陣涼,感覺這天也不是這天了,這地也不是這地了。我幾乎無法相信我自己的判斷。

代政委朱雲良,是你嗎?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喜歡迷案緝兇之破疑請大家收藏迷案緝兇之破疑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