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狂飆:開局獵殺,從年夜飯開始 第219章 正確的利益合作

程程、陳金一前一後離開車座。

兩名助理、四名保鏢護道,一名碼頭負責人引路。

華國造船業崛起分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是中國船舶工業打基礎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從1979年到2ooo年,是船舶工業穩步展的時期。

第三階段從2oo1年到2oo8年,是船舶工業加展的時期。

第四階段是2oo9年以後,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調整振興、轉型升級時期,那時候華國幾乎把中低端造船業務拿下三成。

到了2o22年,中低端一般是華國造,高階少量是華國,部分是韓國。

美麗奸二戰時期曾經一個月一艘護航航母的恐怖工業能力,基本轉移至華國。

由於造船業衰敗,船廠倒閉、搬遷,他們的航母維護都成了不小的難題。

這就是實體工業的重要性。

美國佬玩金融,玩著玩著,把自己給玩虛了。

京海市造船廠位於青華老工業區,早年還是海軍魚雷艇鍛造基地。

在3號幹船塢裡,一艘五千噸的大貨輪正在進行船臺裝焊,距離下水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是來考察的,並非直接採購。

七星社本身有十幾艘中小海運貨輪,華藝低價買下來,暫時能滿足運輸要求。

但華藝航運想要擴大,承接義烏、溫州等商品運輸業務,就需要大型跨洋貨輪。

物流這一行業,運送量越大,單件成本越低。

京海造船廠屬於國營老企業,前些年做了不少改革,但依舊是半死不活。

直到京海市經濟崛起,大量企業打通外貿渠道,他們也才迎來生機。

前年直接購買了美麗奸一間中型造船廠的裝置和技術,花費兩年時間吸收,才有了打造五千噸級遠洋貨輪的能力。

至於萬噸級,不是不想,而是沒有這個能力。

萬噸級的模壓機,華國自己產量不足,只能優先軍功企業。

外國則根本不會出售這種戰略級的重工業裝置,最終只能華國自己實現大規模商用技術壁壘突破。

“陳老弟,你總算來了啊!”

造船廠廠長早就等在幹船塢貨輪船頭下方,看到陳金後立即上前,客氣得不得了。

“那個合金情況如何啊?”

不怪他著急,而是今年造船廠承接了一部分海軍的裝置鍛造。

這批裝置都需要特殊合金,偏偏國內造不出來。

之前他們主要是透過走私,高價從國外買入。

十幾天前,陳鋒把自己繳獲的七星社走私材料送一部分樣品回去。

陳金不懂這玩意,只能把京海市各個重工業工程師邀請過去。

結果造船廠這邊一天一個電話詢問,要不是自己腰包不足、事務繁多,這位工程師出身的船廠長恨不得直接待在陳金家不走了。

陳金苦笑不得道“我這次來就是親自告訴您,七星社那邊銷售渠道已經恢復,同意一年來以五十萬美元一噸的價格,賣給你們三噸。”

“太好了!”

造船廠幾個工程師大喜過望。

要知道他們之前採購價可是一百多萬,而且數量還少。

聽到自己的核心需求得到滿足,老船長指著即將進行對船體進行密閉性試驗的貨輪說道“陳老弟,不是我吹,在國內五千噸級遠洋貨輪技術,我們船廠絕對屬於一流階梯。”

“雖然不如江南、馬尾等老前輩,但也會差太遠。如今江南、馬尾等造船廠全力供應央企、大企業,不接小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