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狂飆:開局獵殺,從年夜飯開始 第243章 是敵亦是友

“宋局,是日本?”陳鋒問道。

宋鞍笑了笑,不做回答。

不過也算是承認了背後交易方。

畢竟如果說誰最擔心宇宙第一大國獲得核武器技術,肯定是島國。

同為禿鷹家的狗,又有歷史仇恨,再加上禿鷹挑撥離間,兩國沒少相互撕咬。

當前,半導體技術第一強國就是日本,尼康是全球第一半導體公司,不過157奈米級技術是他們最後的驕傲了。

光刻機技術十分複雜,越是高精度,難度越高。

進入1oo奈米以內的精度後,不再是一個國家能夠完成全部生產鏈的。

不說別的,單單是紫極光源,就異常複雜,需要採用多個國家的頂級技術。

如世界第一的德國蔡司鏡頭、全球最強的美國euV光源系統等。

絕不是某些小說的那樣手搓搞定。

把手戳爛了,也不可能搓出來奈米級的光刻機元件,那不是誇張,而是神話。

一件合格的光刻機蔡司鏡頭,鏡片由高精度機床銑磨成型,還要經過小磨頭拋光、磁流變拋光、離子束拋光等精密拋光手段。

任何一項,都不是人手可以搓出來的,必須使用計算機控制的高精密機械才能達到所需的精度。

之後再進行鍍膜(對於duV物鏡,是鍍減反射膜;對於euV物鏡,是鍍反射多層膜)。

蔡司反射鏡最大直徑1.2米,面形精度峰谷值o.12奈米,表面粗糙度2o皮米(\uoo3do.o2奈米\uoo3do.2埃),也就是說達到了原子級別的平坦。

2oo4年asmL就拼全力趕出了第一臺浸潤式光刻機樣機,可以生產134奈米晶片(無法商業化),在技術上實現對尼康157奈米晶片技術的彎道車。

但他們只有設計、組裝技術,沒法生產,因為大部分元件來自美國,需要美國給與專利許可。

拿到美國批准後,還是沒辦法商業化生產。

因為沒有商業化光源,只能在實驗室天價成本製造,這是無法大規模生產的。

2oo9年,cymer公司的euV光源功率達到1oo,接近商業化指標,成為了asmL的光源模組供應商。

終於,euV光刻機研製成功。

據此,足足5年時間!

2o1o年,asmL將第一臺euV光刻原型機——nxe:31oo運送給韓國三星的研究機構作為研究裝置,才標誌著光刻技術新紀元的開始。

在此之前,尼康雖然在摔落,但依舊是老大。

一臺euV光刻機的重量過18o噸,整個光刻機的零配件過1o萬件,而要想把這樣的一臺光刻機從出廠運到客戶工廠中,至少需要4o個集裝箱!

單單是生產鏈,涉足成千上萬家頂級技術公司,需要數萬名不同行業領域的頂級工程師參與制作對應的配件。

牽連的產業包含光源、鏡頭、軸承、閥件等系統整合、精密光學、精密運動、精密物料傳輸、高精度微環境控制先進技術。

說個不好聽的,沒有十幾萬不同行業的頂尖工程師作為技術儲備,都別想參與這個行業。

後世美麗奸為了推進半導體產業,強行讓擁有3萬工程師的臺急電送了幾千名過去,起步都是碩士生。

因為是他們沒人!

華國對半導體技術的渴望是異常迫切的,隨著華國軍工企業對標美麗奸,科技代差如同一個利劍,懸浮在華國高層頭上。

而晶片就是其中最核心一環。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難度、難點,華國花費了二十年,也只能追上14奈米級別的層次,而西方已經進入3奈米級別。

好在摩爾定律限制,精度越高,難度越大。

3奈米以後的2、1奈米技術難度極其恐怖。

為了縮小差距,獲取島國的落後半導體技術(比華國本身先進幾代),用南韓一個落後的小型化核武器交換,他們是願意的。

宋鞍得到了上面的指示,說道“一共4臺看生產157奈米晶片的光刻機,按照協議,目前前面兩臺正在秘密交付。”

“等到赤盜進入港島,第3、4臺才會交付。”

“我們配合赤盜獲得密碼,第三臺後續重要元件開始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