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士兵突擊開始崛起 第六百九十九章 保障會議上

2o15年3月15日,燕京西郊,天高雲淡。戰支聯指中心,一場關於資訊化保障的會議正在召開。

由於這是第一次召開部門會議,高城還是比較重視的,討論的問題也是在軍事改革的大框架下進行的問題討論。

新的軍事改革,部隊方面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

如何構建新型指揮體制、提升聯合指揮效能是此次軍改的重中之重。而作為各大軍種之間的粘合劑般存在的戰支,當然要先對於這方面進行討論研究。

“部長,這個構建標準化資訊鏈路,是不是相對而言範圍有些太廣了?”在會議之前鄭軍也跟高城進行了討論,因為高城定下的標題太過寬泛,如果讓一個在野軍事專家來看的話,可能會認為這是軍委大佬們需要討論的話題。

新型指揮體制最典型的特徵是聯合,聯合的核心在於打通訊息鏈路,確保各作戰單元、要素實時、同步共享戰場態勢資訊。

對此高城也有他的想法,戰支是新建部隊。而這種新可以說是各方面的,因此他需要從根本上就把這支部隊打上“全面”這個標籤。

並非是高城飄了,覺得他可以憑藉戰支這一個兵種,甚至是他們網路部這一個部分就能研究全軍形勢,只是他想透過戰支的研究來推動全軍的展。

是的,他又主動的站出來,充當這個“標兵”的角色了。就像當初全軍推進資訊化的時候一樣,現在軍改剛按下啟動鍵,他就已經開足馬力向前奔了。

“政委,咱們的標準化資訊鏈路具備一定分析判斷決策功能,能夠對各種資訊進行分析判斷,預測戰場態勢展變化,提高作戰單元感知能力,併為指揮員的分析判斷提供基本依據和智慧化輔助決策。”高城先把他的想法跟搭檔和盤托出一下,畢竟他可不想做“獨夫”。

“而構建標準化資訊鏈路,設定資訊標準格式,規範資訊流動科學機制,明確資訊聯通協議,促使各種力量成為資訊鏈路的一環,是新體制下實施精確高效指揮的基本保障。”這是前提,高城強調道。

任何事務的展都必須要有標準和規則,否則空軍一套,6軍一套,海軍一套,再加上火箭軍和他們戰支這邊,那談個整合力量。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標準鏈路,主要是暢通無阻的指揮神經脈絡,能夠保障各級指揮機構實時共享戰場資訊,同步感知戰場態勢變化,恰當把握作戰物質流和能量流互動傳遞,實現各作戰力量在組織結構上“形散神聚”,在執行模式上“廣域融合”,確保體系執行連續穩定。

聽到高城的解釋,鄭軍這邊就沒有再與他進行爭論。他也看出來了,高城這傢伙絕對不是因為長把吉布提這個任務交給他才想出這個討論會的,他肯定在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否則不會出現,他剛問一個問題,高城這邊就會源源不絕的說出一大套理論來。

“你的想法我基本上有點眉目了,但是你不會是想利用咱們戰支一個部門的力量,去完成整個部隊的體系建設吧?”鄭軍本來是開玩笑的說的但是看到高城挑著眉頭,一副知我者政委也的樣子,他頭痛的捂住了額頭。

會議的主持人正是高城,高城一向比較喜歡掌握主動,如果是部門內部會議,他在有的時候甚至會不按照會議流程進行散式的演講。

今天的這次資訊保障會議還真與以往與眾不同,與會的某資訊保障基地四級軍士長楊曉龍激動之情溢滿臉龐。

楊曉龍作為基地的老人,以前也參與過各種任務。但是今天討論的問題,讓他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華國軍人的榮耀。

其實會議的主題早在前兩天就到他們這裡了,這段時間以來,整個基地都在為這次資訊化保障會議忙碌著,基地官兵便如同走進了矚望未來資訊化戰場的“風暴眼”。站在這裡,關於資訊作戰的“頭腦風暴”在機關基層之間一次次層層展開。

高城在會上重新強調了今天的主題“基於網路資訊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怎麼看,明天的網路資訊體系怎麼建,提升資訊制勝能力該怎麼辦?”

開展這個會議,一個是因為這是他們戰支的主要展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了這次的海外基地的遠端資訊保障提供技術支援。

“資訊時代“快吃慢”,必須讓大容量作戰資料在神經末梢都能高飛奔——實現“資訊先到”,前提是體系先通。”高城在會議上道,這是他強調的大前提。

遠端視覺化指揮,給了指揮員一雙透視戰場的千里眼。但要在幾年前說起它,基地很多官兵都會不自覺地將其和視訊會議畫等號。

但是相對於視訊會議而言,軍事方面的應用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夠透過檢測的。

如果戰士們在戰場上正在接收某個命令,畫面突然出現卡頓或者掉線,那麼這個責任可不是一句網路問題就能夠解決的。

高城在會議上的想法是透過技術和應用創新,在全軍“資訊高公路”不拓寬的情況下,實現部隊大容量資料傳輸增。

未來資訊化戰場,只有網路體系的神經末梢通達戰場每個要素,資訊流才能匯聚成打贏“秒殺”時代戰爭的“資訊力”。

一人之言,眾人之聲。能不能網連三軍,屏前點兵是考驗他們此次任務的指標。

目前,吉布提正在進行初步建設,戰支方面也有隊員隨隊進行支援建設。

高城記得與當地的第一通電話,介於資訊通道的“跨國”,再加上目前我們還沒有完成基礎建設,導致這通電話溝通的並不是很順暢。

“鏈路通,指揮暢。幾個月後,我們的技術人員要及時的對基地系統進行動態升級,使得視覺化指揮不斷向海外部隊、武器平臺和特戰尖兵延伸。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了指揮員對亞丁灣護航編隊、海外維和任務部隊、執行海上任務艦機等兵力的視覺化指揮,為遂行任務提供了有力的資訊支撐。”高城直指重點道。

喜歡從士兵突擊開始崛起請大家收藏從士兵突擊開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