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美人倚劍我出鞘 第57章 扯淡的窮人思維富人思維(二)

林溪白了潘南榭一眼,默默地抿了一口酒。說道:“其實吧,對於更多的老百姓,他們沒有從商從政的經驗,也沒有想要接觸這方面的的想法。對吧?”

潘南榭笑著點頭說道:“這就對了。”

林杏雨沉思狀地自言自語說了一句:“財富確實是需要思維,但不是有了思維就會有財富。”

潘南榭哈哈一笑,杏雨姐總結得好!”

林杏雨含羞地笑了笑。

潘南榭又說道:“還有人說窮人窮的並不僅僅是物質,就連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都相當匱乏。關於這一點,我也不贊同。

因為精神和情感匱乏的不只是窮人,身價百萬千萬上億的人你確定他們精神不匱乏嗎?是個人,就會有精神匱乏的時候。這世界有完人嗎?

咱們不要否認也不要回避有些人的財富是來路不正的,是違法的。貪汙、販毒、賣淫、金融騙子……他們確實富裕,在他們沒有被破獲罪行前,他們也是在那裡大談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博主眼中這些人算富人嗎?誰敢說有些取得不義之財的人都被抓乾淨了呢??誰敢否定這群人到死的時候也沒被抓被處置?

如果說僅僅用金錢物質擁有量的多少,就給別人貼上了窮富的標籤不覺得很搞笑嗎?更何況,窮富也不能來定義一個人的秉性品質吧。”

這時候林溪慢慢說道:“我也經常看一些史學類的書籍,從不看這些應運潮流的書。我知道

在人類文明思想的大爆時期——軸心時代的軸心人物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釋迦摩尼,華國的老子、孔子,他們都算不上富人。說到這裡肯定有人不服氣,明明釋迦摩尼是剎帝利階層的呀。

別忘了喬達摩·悉達多是捨棄了作為王子身份所擁有的一切財富和奢華生活過後,在一無所有的苦寒修行中才悟道的。

孔子周遊列國,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夠窮吧?

莊子都窮得找人借米下鍋。卻寫了《逍遙遊》

馬克思不也是靠朋友的救濟,才創立了《資本論》。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那麼多名家,即使在最初家庭算是富裕舒適,他們也是在貧困潦倒之時才有詩詞為靈魂的寄託,有佳句傳世。諸如此類的人物不勝列舉。”

林海棠說道:“難道真的苦難出傳世作?”

潘南榭擺了擺手說道:“不,不不,咱們不妨再追溯一下影響人類思想文化藝術甚至影響人類文化格局的人物,有幾個是家纏萬貫,有幾個是所謂的富人。

不要拿個例來當作常態來宣揚,那都是害人不淺的傳銷組織或者成功學所慣用的伎倆。更不用說華國本有古話富不過三代,而這句話酒對眼前的這些富人思維窮人思維產生可悖論,那就是既然已經是富人了,有了富人思維,那又怎麼會家道中落怎麼會變窮呢?比如喬家大院的喬致庸、咱們熟知的沈萬三、商業奇才胡雪巖、大貪官和珅等等,他們富過幾代?

我不知道那些給窮人和富人貼標籤的人,他們自己算是窮人還是富人?但我知道一個原則,無論居於廟堂之高還是處於江湖之遠都不要輕易給芸芸眾生貼標籤,更不要不客觀不根據時代的大環境來進行對人群的分割。

我更知道一個身價別說億萬,就是千萬的人,都幾乎不會對貧民去說教什麼是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的。

阿三國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著種姓制度,他們確實對人群進行了分割,如果出身在奴隸家庭,有富人思維也改變不了被人奴役的命運,出身在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沒有思維也依然享受特權,衣食無憂。

財富不單單是由思維決定的。

現在常規概念中的有錢人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數額不小的被動收入。也就是說就算日常不用工作,也依然有收入維持開銷,同時持續財富的積累和增長。那麼這個被動收入是什麼?可能是理財、股份、房租,那麼作為普通老百姓,哪來的資金去理財?哪來的資金去擁有更多的房產?哪來的平臺給他機會參與一些有收益股權投資?太難了。所以說現代社會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很難擠進那個圈子。

這和思維和格局都沒有關係,這叫現實。

不否認有商業頭腦,有遠見,對商機和時代政策的洞察力極強。透過資金,人脈,平臺,縱橫捭闔,名利雙收,成為所謂的富人。這畢竟是個數。

也不否認更多的老百姓,朝九晚五,兢兢業業,拿著固定收入,養家餬口,稍好時還略有存餘。每天都是在上班下班買菜做飯吃飯管孩子看電視的劇本里活著。未必不是一種平淡的幸福。

所以我有時候想鑽進螢幕裡問問那些大談成功學和大談富人思維的人,你們算是窮人還是富人?身價幾何?你們如此通曉富人思維,想必身價應該不菲了吧,各類富豪榜排行第幾了?

這個地球上暫且人口五十六億,根據那些播主和作者的分類,窮人起碼有五十五億九千九百九十九萬。哈哈哈。”

眾女隨之嬉笑。林溪和林杏雨各自深深地對潘南榭看了一眼。眼裡流動著莫名的光彩。

林海棠說道:“潘哥,你有這大本事,為什麼開個計程車?不正兒八經做個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