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美人倚劍我出鞘 第319章 笑談古今事

陳靜儀像個廚娘一樣,忙得額頭微微出細汗,翻著白眼看潘南榭。

潘南榭拉著艾巧兒笑呵呵地狠狠誇讚了陳靜儀一番。

一桌子飯菜,雖然有畢池柳和青蘭的幫忙,也挺累的。要知道,陳靜儀可不是正宗老媽子,她也是出了名的千金大小姐。金枝玉葉!

五人圍坐在餐桌上,邊吃邊聊著。

青蘭一直低著頭想著什麼。

艾巧兒問道:“小蘭,想什麼呢?”

青蘭抬頭說道:“剛剛咱們再聊李白落難,八方避嫌。可是,據我所知,李白很有錢的時候,也沒見他接濟過杜甫啊,杜甫那麼崇拜他,跟隨他,可是杜甫一生卻是很窮很窮,他的詩篇都是沉鬱的,憂傷的。李白也不是什麼好朋友,杜甫是真男人!”

眾人聽愣了,不知道該怎麼說。

潘南榭想了想,說道:“李白對杜甫確實幫助不大,他得意的時候到處有粉絲送金送銀,連皇帝都給他金銀財寶,杜甫什麼也沒分享到,但是兩人關鍵不在一起阿。我給你簡單解讀一杜甫的詩吧。“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透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再新增兩個杜甫的人生細節,你們就知道了。第一,杜甫這一生幾乎都是依附別人而生存,他的生存技能不強,從出生到3o歲靠父母,可以說是家世顯赫,父親是京兆杜氏,母親是清河崔氏,都是大家族,所以他一生下來就可以不納稅,不服役,3o歲左右父親死了,杜甫過上了經濟、精神雙重窘迫的生活,因為他完整地趕上了安史之亂的起因經過結果,從李林甫當上宰相開始,盛唐的衰敗之音就敲響了。自從他當上宰相,任你是多好的人才,都不可能透過正規渠道當上官,只能走後門。走後門就得干謁,就是去拜訪那些權貴。表面上說,您看看我這詩寫得怎麼樣,給指點指點,實際上是說,您看我這事寫得那麼好,不得找個機會推薦我一下嗎?當時杜甫寫了很多讚美那些權貴的詩,可是從他24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落榜,直到44歲才混上了一個河西縣尉。縣尉是個九品芝麻官,得迎來送往,溜鬚拍馬。杜甫跟陶淵明似的,老子幹不了點頭哈腰這事,所以他拒絕了這個職位,又改成了右衛率府兵曹。這是個八品下的閒職,說白了就是看門看倉庫,等級很低,好在還可以留在京城。2o年了,終於有了個一官半職,他就想把老婆孩子接回身邊,之前老婆孩子都寄居在奉先的親戚那兒,結果怎麼著?等杜甫趕到奉先縣,小兒子已經餓死了。這就是杜甫人生細節的第二點。他懷著一顆慈悲心記錄老百姓的水深火熱,這一點功在千秋。可是當時來講,他連老婆孩子都照顧不了。直到48歲,他才在很多人的資助下蓋了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當時沒有現在的景點這麼好看,就是簡陋的茅草屋子,春天時蓋的,到八月份一天的疾風驟雨就給刮散了。於是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詩可以分為四節,層層遞進。第一節,從開始到下者飄轉沉塘坳,號茅郊梢坳,句句押韻。這五句是一個完整的情節。八月秋高說明了時間,風怒號一個怒。把秋風擬人化了,他在瘋狂咆哮,彷彿故意為難杜甫似的,把房頂的茅草都給捲走了。這茅草被捲走之後,不是就落在旁邊了,灑向各處,有散落到對岸的,有掛在樹上的,有沉到水塘裡的。第二節,從南村群童到自嘆息,茅草撒的到處都是,掉水裡的用不了了,剩下的是不是還能?斂吧斂吧,接著用,應該能,可是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當面就搶了。但是注意,杜甫不是真的聲討那些孩子,因為他也說過,不為困窮寧有此,如果日子過得好,誰會搶茅草?所以他是既著急又無奈,也沒有說真的追究那些孩子的責任,就是喊幾聲,喊不住就算了。歸來倚杖自嘆息這個字很沉痛,說明的是他這個慘狀沒有人同情,他只能自個兒消化。可這是說人們不善良嗎?也不是,因為當時人們都很慘,沒有閒心同情他。第三節,從俄頃到何由徹,屋漏偏逢連夜雨,房頂剛刮沒,嘩啦啦下雨了。八月的成都溼冷溼冷地往骨子裡鑽,圍著被子能暖和點吧?這床被子蓋了很多年,又冷又硬,鐵板一樣,還被孩子給踢破了。屋子裡一處乾的地方都沒有,雨還在嘩啦啦往裡漏。我自從經歷了安史之亂,就睡不安穩,這漫漫長夜,屋子裡溼乎乎冷涔涔,我可怎麼捱到天亮啊?最後一節,喊出了杜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到這兒豁然開朗,前面那些話並不是杜甫賣慘,而是積累情緒,為最後這段做鋪墊。我的慘不重要,如果天下百姓都能有容身之所,我死不足惜。雖然我前面說了,杜甫的生存技能不強,可他的精神無比崇高,在大家都沒有閒心關心別人的時候,他依然胸懷天下。或許他做官一般,生活也一般,可是他為老百姓留下了不朽的文字,正史不會記錄百姓的苦難。杜甫的詩筆會,可是很慚愧,即便過了12oo多年,我們有了廣廈千萬間,卻依然無法讓他看到天下寒士俱歡顏?”

潘南榭一口氣說完,喝了一口酒,點起一根香菸,抽了起來。

四個女人紛紛唏噓這杜甫的坎坷和潦倒。

能把自己的兒子餓死,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飯後,潘南榭坐回客廳喝茶,艾巧兒陪著,青蘭搶著要收拾餐具。於是畢池柳也陪著潘南榭坐著了。最後,陳靜儀也被青蘭趕了過來,她說她喜歡一個人幹活。

於是,潘南榭和三個女人聊天喝茶,大擺龍門陣。

青蘭很執著地自言自語說道:“李白和杜甫,詩仙詩聖哎,為什麼沒進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呢?”

艾巧兒笑道:“小蘭,唐宋八大家為什麼沒有李白和杜甫啊?那就說一個詩聖是一個詩仙咋沒有呢?其實呢唐宋八大家,這不是官方定的,也不是老百姓選舉的,這是民間流傳形成的習慣。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從明朝開始才有這說法的。明朝有個古文學家,這個人叫茅坤,他編了本書叫《唐宋八大家文鈔》,結果就把這八個人的文章編出來了,結果一流行,從明之後,我們都習慣稱這八個人叫唐宋八大家,這不是官方的。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他沒選李白杜甫的呢?道理很簡單,到明朝之後,他形成了八股,八股文要寫測論,對國家怎麼看怎麼看就要寫論文對吧?所學文章詩詞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屬於以雕蟲小技,包括咱們今年不一樣嗎?孩子高考,寫作文是吧,寫什麼的題目,哎,一說下面標一個題材不限,詩歌除外。所以,詩詞的風潮過去啦。”

青蘭若有所思地想著,喝著茶。

畢池柳突奇想問道:“巧兒,那你說李白是唐朝詩人的巔峰了,蘇軾也是宋朝詩人的巔峰了吧,你說這兩人哪個更厲害呀?”

艾巧兒笑道:“小柳,聽說過一句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嗎?李白和蘇軾都被稱為謫仙,他們分別代表了唐詩和宋詞的最高巔峰。文學史上,有兩個謫仙,他們一個是李白,一個是蘇軾。謫仙就是被貶謫的仙人,他們原本在天上是一種才高於世,清麗脫俗的狀態。李白和蘇軾都被稱為謫仙,是說他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作品上,都已經達到了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比如兩個人寫月,李白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蘇軾寫月,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明月夜,短松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兩個人都寫廬山,李白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則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個人在詩詞方面風格各異,很難分出孰優孰劣。李白是一生灑脫,無拘無束,所以他的詩浪漫誇張,富有想象。蘇軾則是一生為官,幾度沉浮,還曾因言獲罪,因詩獲罪,所以他的詩更加理性,帶有哲人的反思。李白的詩天馬行空,無人能及,蘇軾則勝在全能,他在詩詞、書畫、哲學、歷史各個方面無所不精,他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他的《木石圖》拍出了上億億元的天價,他在經學方面住有海南三書。此外他還八任地方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修西湖築蘇堤,興辦學堂呢。都跟了不起。”

畢池柳跟青蘭雙眼直直看著艾巧兒,青蘭輕聲說道:“你懂的真多。”

畢池柳對青蘭說道:“她沒事就看書,每天都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呢。”

喜歡美人倚劍我出鞘請大家收藏美人倚劍我出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