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執教皇馬開始 第182章 這才是你的未來!

在義大利足壇流傳著一句話防守永不過時。

乍一聽,很多人會對這句話嗤之以鼻,可當深入瞭解足球技戰術展歷史時,就會現,其實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用中國老祖宗的話來說就是萬變不離其宗。

足球世界總是在變,時而邊路興盛,時而中路強勢,時而踢四四二,時而踢四三三……

可不管世界怎麼變,防守都是足球場上不可或缺的。

因為,職業足球的本質就是勝負。

有人說,零六年的世界盃是義大利對兩千年歐洲盃的復仇。

兩千年的歐洲盃上,德國青黃不接,戰術落伍;英格蘭常年熱門又常年缺席;荷蘭和葡萄牙的黃金一代都拿出了非常出色的表現,但最終是靠著防守致勝的義大利,一路殺進決賽。

但義大利在決賽中一比二輸給了法國。

時隔六年,兩支球隊再度相遇於世界杯決賽,齊達內早已不是當年的齊達內,但義大利依舊還是當年的義大利。

靠著幾乎牢不可破的防守,義大利在飽受電話門事件摧殘的情況下,硬是拿下了世界盃冠軍,提振了義大利足壇計程車氣。

這是不是代表著義大利足球就永遠強勢呢?

也不是。

其實這些年來,義大利足球逐漸式微,尤其是在青訓方面,人才供應疲軟。

就算是在義大利最引以為傲的戰術層面,他們也還是備受詬病。

安切洛蒂用皮爾洛前腰後置,受到了一致讚賞,但他所嚐到的四三二一聖誕樹陣型,也同樣遭受到了質疑和失敗,原因很簡單,撕裂。

進攻和防守完全撕裂開了。

這一點早在兩千年歐洲盃時就引了熱烈的討論,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議論。

而所有人都知道,攻與守撕裂之後,對球隊戰術的影響有多大。

過於偏執的保守,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球員的培養。

就拿中鋒來說,義大利最多的還是那種能夠攻破對方防線的中鋒,例如託尼、亞昆塔等。

而這些型別的中鋒更多是把精力和體力都消耗在攻破對方防線的任務上,導致他們對防守端的貢獻很少,甚至幾乎沒有。

而這就是進攻與防守撕裂,戰術傾向於防守,所帶來的一個後果。

哪怕是在ac米蘭的聖誕樹陣型裡,真正投入進攻的,就是前面三個人。

所有人都知道,義大利足球已經走進了死衚衕,這一點在上賽季的歐冠賽場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哪怕是在義大利奪下了世界盃,依舊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關鍵的問題是,怎麼變?

……

四二三一或四三二一,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五中場配置。

前者最早是為了凍結像馬拉多納這樣的級十號而誕生的陣型,因為單後腰是擋不住馬拉多納這種級球星的,所以需要兩個人。

而多出的一個人,就從鋒線上拿了下來。

所以,在最早,四二三一陣型就是為了防守。

但時過境遷後,足球戰術環境的變革,尤其是在西班牙,經過不停的更新迭代之後,四二三一重新被賦以了跟過去所不同的戰術使命。

“在防守方面,運用整合的壓迫體系,所有陣線一起前移,在儘可能靠近對方球門的地方,將球搶奪回來,這就是荷蘭的全攻全守。”

這也就是高位逼搶壓迫戰術的起點。

但隨之而來就是另外一個問題,當球隊採取高位逼搶壓迫後,類似於像託尼和亞昆塔這種高中鋒就變成了雞肋,因為他們無法提供給球隊前場有力的逼搶壓迫。

他們會進球,但不會防守,甚至他們不會策應,不會做球,不能成為戰術支點。

這類高中鋒的存在非但不能帶給球隊幫助,反而拖累了球隊的整體戰術。

於是,所有采取高位逼搶壓迫的球隊,都會選擇另外一種型別的中鋒,策應型中鋒。

這種型別的中鋒在防守端投入很積極,他們會在由攻轉守時,第一時間投入反搶,更重要的是,他們擅長做球,擅長為隊友創造出空間。

是的,他們進球都不多,但他們的戰術作用非常大,甚至不可或缺。

……

高深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跟佩萊從前到後,仔仔細細地捋了一遍戰術的變革和策應型中鋒的崛起。

他希望佩萊能夠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應該怎麼做。

“其實,當年在阿賈克斯的時候,從彼得松到羅納德·德波爾,再到後來的克魯伊維特,這些球員的進球效率都不是特別高,只有克魯伊維特相對好一些,他也被範加爾譽為是完美中鋒的代表。”

“你可以看到,這些中鋒都不以進球效率見長,更多是出任支點,甚至像利特馬寧、博格坎普等人,也同樣扮演過策應型中鋒的角色,他們往往都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策應型中鋒已經大行其道,我在皇馬的時候就用內格雷多扮演這一角色,所以勞爾的進球率立馬就上去了,還有在切爾西,德羅巴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