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執教皇馬開始 第712章 高深門徒

在高深前世,很多中資都在歐洲收購足球俱樂部,但絕大多數到最後都是灰熘熘的慘敗收場,虧本是虧得一塌湖塗。

作為球迷,高深的第一反應是,這群有錢人真的就是人傻錢多的肥羊。

這麼說固然沒有錯,但隨之而來的就有一個問題,人家都是怎麼宰的呢?

宰肥羊的手法又是什麼?

這些有錢人每一個都是人精,全都是玩錢的高手,為什麼會踩坑?

總不至於說,他們在國內混得精明,出了國就變傻了吧?

也不可能說,他們投那麼多錢,事先沒有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吧?

至於說轉移資產什麼的,高深不敢說沒有,但至少在明面上,他們確實虧得一塌湖塗。

例如燈籠褲西布羅姆維奇。

在中資收購之前,這家英球隊已經連續三個賽季盈利,而且排名也還算穩定,保級沒有問題,再結合收購價,這怎麼看也是一筆優質投資。

但被中資收購後沒多久,燈籠褲就降級了。

錢投了不少,球隊反而降級了,這說不通啊。

答桉就在管理層面。

根據後來的報道,收購燈籠褲之後,中資本著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來辦的原則,充分放權給職業經理人,結果高層內部爭權,經理人擅自炒掉了功勳主帥,球隊成績生了動盪。

再加上後來匆忙任命的經理人所託非人,最終導致了燈籠褲降級。

經常聽到一句批評外行領導內行。

但從這件事情上看,專業的人未必就能幹好專業的事。

實事求是,具體事情具體分析,這才是硬道理。

……

除了燈籠褲西布羅姆維奇外,還有一家值得一說的中資球隊,就是南安普敦。

這明顯就是玩得更加高明的資本運作了。

在中資收購之前和之後,聖徒基本是採取兩種不同的戰略思路。

收購之前,南安普敦採取的就是低買高賣,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晰,整個管理層也都是圍繞著這個定位來展開工作,球隊打出成績,球員打出身價,該賣的時候,所有人都可以賣。

高價賣了之後,再去用低廉的價格引進其他物美價廉的球員。

這套模式在中資收購之前的那幾年,走得非常順暢。

所有人都會現,中軸線、核心球員、得分王……但凡能夠賣出高價的,南安普敦一個都不留,全都給賣,不僅如此,主教練也是該換就換,從波切蒂諾到羅納德·科曼,聖徒不僅賣球員,還換帥,所有大坑都踩,基本都沒啥影響。

可偏偏在球隊被中資收購之後,成績突然就一落千丈,從原本中上游一下子跌到了保級。

仔細再去看,就會現,中資接手之後的幾年,聖徒基本都在砸錢,沒賣什麼人。

這就是俱樂部經營戰略的問題。

具體是什麼原因,沒有人知道,但中資收購後,南安普敦這種非常明顯的區別,肯定不是偶然,而是俱樂部經營和管理層對球隊在聯賽裡的定位出現了問題。

綜合下來就不難現,其實中資也好,其他外資也罷,但凡是收購歐洲的球隊,都不可避免會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定位!

職業聯賽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每一支球隊都應該在這座金字塔裡找到自己的位置,看是要站在哪一個臺階。

在哪一個臺階就幹哪一個臺階該乾的事情,這就叫專業!

找準定位之後,就要打造運轉順暢的管理體系。

球隊只是走在前面的,真正讓整支球隊揮出競爭力的,永遠不僅是衝在最前面的球員,而是背後的整個龐大的管理體系。

只有把這一套體系運轉流暢了,那球隊在前面也就能夠攻城拔寨。

就好像中資收購之前的南安普敦,怎麼玩怎麼有。

賣核心球員,換功勳主帥,這些原本一個個的大坑,現在非但沒有影響到球隊的成績,反而蒸蒸日上,一步一個臺階地往前走。

為什麼?

因為整個俱樂部的管理體系運轉很順暢。

賣了球員?沒事,球探能夠找到合適的物美價廉的球員來頂替。

換了主教練?問題不大,技術總監馬上就能給你聯絡到一個合適的主教練來頂崗。

具體到聯賽裡,咱們態度務實,定位清晰,對敵我雙方的實力都有明顯的認知,遇到實力弱的,我直接高舉攻勢足球,幹你丫的;碰到實力強的,沒轍,該認孫子就得認,防守反擊不丟人。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最基本的,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懂。

但實際上,不管是具體到個人,還是到一家機構,或者是一家企業,這種對自我清醒的認識,對自我清晰的定位,是極其稀缺的能力。

放眼歐洲足壇,有這份認識的球隊有幾支?

哪怕是像尤文圖斯這種,都會在苦苦熬了幾年後,忍不住想要囂張一把,結果就把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家當都給摺進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