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執教皇馬開始 第1214章 奏大師

足球比賽本質就是一場時間和空間的遊戲。

這句話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

巴薩教父克魯尹夫曾經說過一句話這就像足球和生活中的一切,你需要尋找、需要思考、需要移動、移動找到空間、需要幫助別人。最後很簡單。

言下之意就是,當你掌握到了時間和空間後,足球就變成了一種非常簡單的遊戲。

足球的空間概念到薩基時期達到了頂峰,這也是米蘭王朝的偉大之處。

而薩基的足球哲學也是來自於米歇爾斯和克魯尹夫一脈相承的全攻全守。

從這個基礎上不停地出現越來越多的戰術創新。

在2o18俄羅斯世界盃的技術報告裡,就很好的詮釋了空間的重要性。

而時間的話,在2o14巴西世界盃的技術報告裡,國際足聯就曾經拿皇馬來舉個一個例子。

在2o14年,國際足聯技術專家們認為,攻勢足球是大勢所趨,球隊的攻防轉換度是比賽勝負的關鍵手。

專家們認為,陣型更趨向於不斷輪轉換位,而不是靜止,單純的控球已經很難帶來勝利了。

當時的皇馬就被專門認為是最能夠體現這份理念的足球隊,高深的名字幾次出現在技術報告當中的顯眼處,他的不少理論甚至直接被國際足聯所引用。

例如,為什麼要踢單後腰?

高深認為,單後腰既能跟兩名中衛形成防守三角,也能跟兩名中場成為組織三角,如此一來,後腰就是球隊攻守轉換的關鍵環節,既是球隊由守轉攻地起者,承擔起重要的組織作用,又是球隊由攻轉守的有力屏障,承擔起保護中衛的職責。

高深的這種詮釋被當時的國際足聯直接引用,並寫進技術報告裡。

除此之外,國際足聯的專家們還特地提到了邊後衛和門將,認為這兩個位置跟後腰一起,被譽為是世界盃上三個生了革命性變化的位置。

例如邊後衛,在巴西世界盃之前,兩名邊後衛很少同時壓上助攻,但在巴西世界盃,這成為了常態,而邊後衛同時插上助攻後,能有效地開啟進攻寬度。

還有門將,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同時還要承擔本方後衛受壓迫時的傳球過渡,還要能直接開球門球起快反擊。

從後腰到邊後衛到門將,這三個位置的變化都在證明,攻勢足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技術報告的最後,高深被認為是過去幾年世界足壇戰術革命的先驅,不管是利茲聯,還是皇馬,都是受到了高深影響的球隊。

不管是媒體還是球迷,對此都沒有進行過深入的解讀,但在專業圈子裡,看到這份技術報告時,第一個反應都是在推敲。

例如兩名邊後衛同時前插。

在國際足聯的技術報告裡,明明還說得很明顯,邊後衛的第一任務依舊還是防守。

過去為什麼不同時前插,而是兩邊只能上一個?

答桉很簡單,風險可控啊!

兩名邊後衛同時插上去,那兩翼的防守漏洞就很大了,萬一被對手逮著機會打反擊,怎麼辦?

事實上,哪怕是到現在,穆里尼奧、貝尼特斯等主教練依舊都還是採用這種傳統思路,堅持兩名邊後衛只能上一個,就是怕被打反擊。

那皇馬又是怎麼做到的?

單後腰是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在由攻轉守時,後腰隨時能夠下沉到中衛,這就讓中衛能夠及時拉邊,扮演著邊後衛的角色。

這是其中一種應對策略,但還是比較被動。

那主動的方式呢?

中場控球。

國際足聯的專家們認為,當兩名邊後衛同時前插時,能不能夠控制住中場,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控制住了,球隊依舊能夠保持平衡,同時能最大限度地啟用兩名邊後衛的進攻火力。

一旦中場控制不住,那後果就是很多人所擔心的,被一次次地打反擊。

中衛疲於應付,就算再厲害,也總有被打爆的時候。

這也就是為什麼,高深一直都在反覆強調,得中場者得天下這句話。

控制中場後,除了能夠最大限度地啟用兩名邊後衛的攻擊力,開啟進攻寬度,給前場的鋒線球員創造出更多的進攻機會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

那就是控制住比賽的節奏。

節奏這兩個字很抽象,難以理解,但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就像是開手動檔的車。

快、慢之間的切換。

高深曾經聽說過一句話節奏,一種玩弄時間的藝術。

其實,攻防轉換也好,節奏變化也罷,說穿了,都是在打一個時間差。

透過節奏變化來製造防守者或防守陣型的遲疑和遲鈍,創造出時間差,打出對手難以招架的對位優勢。

高深之前批評利茲聯的比賽節奏過於單一,缺乏變化,甚至他也很多次指責巴薩的足球總是在一個節奏裡踢球,這不是因為他們的控球能力不行,而是他們缺乏節奏變化。

只有變化,才能帶來變化,才能創造不可預測性。

莫德里奇為什麼能拿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

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他掌握了節奏變化的鑰匙,他就擁有了玩弄時間的魔法棒。

託尼·克羅斯也是頂級中場,非常穩定,但他就是缺乏莫德里奇手中的這根魔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