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1章 被放逐的高管

2oo2年7月的一個正午,高溫紅色預警,太陽肆意彰顯野火燎原般的掌控力,整個城市籠罩在一股透明升騰的霧氣裡,高樓在視線裡變得扭曲,像正在融化的冰塊,逐漸失去尖銳的稜角。

走在燙的路面上,行人感覺能聞到自己被燒焦了的味道,彷彿置身平底鍋一般。

28歲的郝仁靠著電子城門口的石獅子愣,石獅子碩大的身軀雖然擋住了炙熱的陽光,卻擋不住地面蒸騰的熱流,汗水從他挺拔的背脊順流而下,在那件白襯衣上衝出條條小溪。

後面站著個2o歲出頭的姑娘,名叫湯媛,現在也是滿頭大汗,絲都黏在了被曬得紅的臉上,手裡拿著一疊檔案,看郝仁楞了好一會,有點不知所措。

“郝總,咱這還繼續調研嗎?”

“不用了,今天週末,還叫你出來幫忙,辛苦了。把調研表都給我,你先回去吧。”

“那你呢?”

“我再想想。”

其實,有什麼好想的呢?湯媛不解地走後,郝仁也不過換了一個有冷氣的地方愣而已。

郝仁,十年前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主修電子資訊與通訊工程,一畢業就入職了耀華科技有限公司,正兒八百的專業對口。

9o年代重點大學畢業生都是香饃饃,各種單位搶著要,最有競爭力的當屬政府和國企。

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作為優秀畢業生的郝仁,卻被耀華的總裁趙揚一套忽悠,簽了這家當時不到百人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電子產品oem代工和odm貼牌,如電話、BB機、小靈通、手機、mp3、光碟機等等。

也難怪郝仁的老師們都唏噓不已,覺得浪費了一棵好苗子。哪家大公司招聘,是總裁親自上陣,說好聽是禮賢下士,說難聽還不就是企業沒吸引力,不好招技術人才。

祝福也好,惋惜也好。18歲的郝仁義無反顧地坐火車南下耀華技術有限公司所在的沿海城市——深圳。

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烈火烹油的掘金時代,這家小小的民企憑藉著毗鄰香港,承接海外與內地的地域優勢,收盡了外貿的紅利。

趙揚是個有眼力的領導,當時簽下郝仁,就有種挖到寶的感覺。在公司裡,給予了郝仁絕對的信任,還是個新丁的時候,就讓他領著同樣半生不熟的技術人員搞起研攻關,堅決要拿下其他小作坊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拿不下的訂單。

而郝仁肯吃苦、肯專研、夠大膽,真就搞出了點名堂。和其他從工廠學徒成長起來的技術人員相比,郝仁科班出生的專業技術優勢很容易凸顯。他提出的元件模組化的產品研方案,減少了生產組裝的難度,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良品率,讓耀華成為業內生產質量的標杆。

很多年後,耀華成立3o週年的慶祝酒會上,有一個白蒼蒼的外國客戶回顧說,當時對於中國製造的產品,企業都會大比例抽樣驗收,但只要是耀華出品,我心裡就覺得抽檢多此一舉。

公司從幾十個人到萬人也就是這十年間的事,郝仁步步升遷,開始主管公司產品研,在一眾高管裡是最年輕的一個。

可能,就是太年輕了,郝仁才拒絕不了這燙手的山芋。

幾天前,公司經營月例會還沒開始,郝仁就感到隱隱的不安。以前例會不是這個缺席就是那個請假,各位大佬平日裡都忙得腳不離地,誰願意旁聽這短則半天,長則一天的月例會,除了有議題來彙報的,大多也就找個由頭不來了。

而今天,離開會還差1o分鐘,來自銷售、服務、生產、財經等領域的各位主管早已在座位上正襟危坐。在短暫的暖場後,公司總裁趙揚當即宣佈了一項重磅的決定。

“我們要建自有民族品牌,銷售自有品牌的產品!”趙揚的宣佈是慷慨激昂的,這位年紀四十多的總裁個子不高,言談舉止極具個人魅力,他的聲音從來不大,但總有種振聾聵的感覺。

“我們靠三來一補和貼牌貿易白手起家,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從幾十個人的作坊做到萬人大廠,大家如今兜裡也有了幾個小錢。可是,我就想問問,這樣的模式,我們還能走多少年?競爭者數量猛增,行業陷入價格戰的泥沼,如今是訂單越做越多,利潤卻越來越薄,銷路受制於人,憋屈不憋屈?大家是想撈一把就走,還是真的想做一個百年老店?”

趙揚的話擲地有聲,然而今天的演講卻沒有像往日一樣掌聲雷動。一陣沉默後,大家6續開始提出自己的擔憂。

“趙總,這個屋子裡的人都在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肯定沒有說撈一把就走的道理。”第一個站起來的是主管中國區銷售的劉達喜,開口就表忠心,之後的轉折卻不委婉,“但是,我擔心的是目前我們手上的這些客戶會怎麼看?供應商要和客戶搶市場,這一訊息宣佈出去,短期內就可以把我們培養十幾年的客戶關係消耗殆盡。萬一,我說的是萬一自己的品牌沒做起來,那企業利潤從哪裡來?全廠萬把人可能要喝西北風。”

“說的是啊!”生產主管姜大力,出了名的好脾氣,平時開會如果有了爭議,一貫和稀泥,這時候卻一反常態地站出來說“創造自己的品牌是個讓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但迴歸現實,我有一點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目前很多方面不具備條件。我們現在的生產運作模式,按照訂單排生產,下1oo個,生產1oo個,根據訂單數備料和安排人手即可。但如果是自有品牌,我們需要對市場有準確預測,以前還算定數的東西,現在成了變數,稍有不慎,庫存積壓會拖死咱們的現金流。”

“我補充一點,自有品牌需要面向消費者廣而告之,我們今年的預算支出沒有預留做品牌及推廣方面的費用,這一部分的支出不是一筆小數目,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負擔。廣告行業有句熟話,8o%的廣告費都是打水漂,聽得我瘮得慌。”財經主管何瓊個性直爽,有一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