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20章 成功引起注意

2oo3年是中國手機終端市場迎來大變局的一年。產業規模不斷攀升,使用者數量持續增長,全年共售出了約7378萬部手機,相較前一年的6816萬部有8.24%的進步,佔有了全球過三分之一的產量和五分之一的使用者市場。

在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國,像耀華這樣的國產手機終於迎來井噴式增長。雖然市場前三依然是老牌國外品牌,但短短一年多,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國產品牌合起來,竟然突破5o%的市場份額,令眾多國外品牌始料未及。

此刻,穆言正在總裁辦公室給大家介紹剛剛收到的手機市場份額報告。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2oo3年各大廠商中國區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是酷美,市場份額為25%,較去年增長4個百分比;排名第二的品牌是moT,市場佔比11%,下降6個百分比;第三的品牌是愛達,市場佔比9.8%,較去年下降7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大品牌雖然損失部分市場份額,但3ooo元以上的高階機依然是以它們為主導,佔有率9o%以上。”

穆言用馬克筆清點了下螢幕,提醒大家注意上面的內容“國產品牌高科躍升到第四名,目前市場佔比達到6.8%,銷售增長率高達2o9%。分析機構認為價格優勢、造型創新與銷售渠道的完善,是高科取得市場關鍵。接下來,排名第五位的也是國產品牌……”

待穆言講完,隋祖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市場份額餅圖上,問道“怎麼在圖上找不到耀華,我們不是佔到百分之一點幾了嗎?”

“非常不幸,第十名是1.9%,而我們正好是1.6%,排名第十一位,只能在其他區域和剩下的眾多品牌擠在一起。”穆言回答。

“這點差距我們今年一定會突破,在市場份額圖擁有一塊單獨區域,技術趨勢這塊呢?”郝仁說。

“我來說下技術趨勢這塊。第一,2oo3年上半年,拍照手機的銷量次過數碼相機,全球市場銷售的照相手機達到了25oo萬部,而數碼相機僅為2ooo萬部,這說明攝像功能會是未來的趨勢。第二,語音服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非語音服務已經成了移動運營商們的主要贏利手段,引導消費者使用資料業務送照片,重現文字簡訊的成功。第三,集pda功能和手機功能為一體,同時具備訪問網際網路的功能的產品出現了。廠商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pda廠商推出的“pda+手機”的產品,採用掌上電腦作業系統,略做更新。另一種是手機廠商推出的“手機+pda”的產品,這類產品一般在手機的基礎上整合了pda的螢幕手寫、娛樂等功能,採用手機特有的作業系統……”隋祖禹滔滔不絕地說道。

“這些趨勢看看能拆解成什麼功能點,放到我們的產品規劃中去。”郝仁從抽屜拿出一部高科的道“你們覺得高科的產品策略怎麼樣?”

“拿得住使用者心理,在應用設計層面,新增了很多大家喜歡的小遊戲。外觀表現突出,一年內出了多款符合消費者喜好的設計,顏色的選擇比較多。”隋祖禹說。

“原來也只是個草根小品牌,2oo3年開始有TFa公司的外資注入,才變成一個財大氣粗的主。尤其在營銷投放上比較捨得花錢,偏愛強曝光的戶外和電視廣告,在較短的時間內,很好地提高了消費者認知度,才有去年那種爆期增長。”穆言說。

“我覺得不僅僅是這些方面,高科的成功案例,可能需要仔細分析下,下次單獨組織一個分析會。”郝仁對湯媛說。

“對了,今天高科總裁宋朝棟會接受央視財經的採訪,正好1o點,要不一起看下。”穆言問。

“好,我們一起看看。”

開啟電視,穿著藍色修身西服的宋朝棟已經坐在了主持人的面前。年紀才3o出頭的宋朝棟和隋祖禹一樣曾經留洋海外,高中大學在英國完成,畢業後留英工作了兩年。三年前回國創立了高科,一創業就經歷了2ooo年國外品牌對國產品牌的圍剿戰,隱忍三年,獲得TFa的資金注入,在今年一舉成功,拿下第四的位置。

宋朝棟乍一看貌不驚人,但細品之下,絕佳的衣品襯得整個人比例極好。面對鏡頭不見絲毫緊張,反而看上去很放鬆,由於呆在英國多年,舉手投足之間還頗有些紳士風度。

主持人和觀眾打過招呼後,和宋朝棟輕鬆地交談了起來。

“請問宋先生,你對今年的成績滿意嗎?”

“想不到主持人一來就給我設陷阱,如果我說滿意顯得不思進取,說不滿意又讓同行十分警惕,我要怎麼回答好呢?”

“宋先生十分機智,一上來就反將我一軍。”

“不敢不敢。”

“剛才看過介紹宋先生生平的一段影片,我想替大家問個問題,是什麼讓你放棄海外高薪工作,回國創業?”

“在英國呆了快十年,我一直隱約覺得頭頂有一層透明的天花板,好像有人提前給我的人生設定了上限,寫好了結局。我曾經以為這個上限很多年後才會到來,沒有想到,它在我工作兩年後就出現了。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一個華人面孔,再優秀也難以被信任,進去不了國外本土企業管理層,我不甘心,想自己試試。”

看到這裡,隋祖禹感同身受,不過轉念一想也不是壞事。若不是這種上限設得如此之低,他們這些不接受束縛的人又怎麼會紛紛出走,非要咬牙頂破限制。

“傳聞你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確實如此,一開始父母不理解,他們辛苦供我出國,就是想讓我過上不一樣的生活。結果,我又跑回來了,還把英國的資產全部出售,搭上全部身家回來創業。第一款產品一出來就遇到國外企業和本土企業打價格戰,結果一敗塗地。我媽媽當時覺得,我真是天堂有路偏不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