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二百六十七章 首銷日開門紅

沒有被佈會的一時熱度衝昏頭腦的耀華眾人極力地查缺補漏,總算把海外的勝利傳回了國內,這下子國內憑藉主場優勢倒是更加熱鬧了起來。

畢蓉回國後,就用一篇深度報道把耀華終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海外高階之路寫得絲絲入扣。紙質媒體本來篇幅限制,畢蓉初稿寫了兩萬字,交稿時刪到不足一萬字,沒想到主編何騫看過之後大為驚喜,當下就決定將畢蓉導師徐婷婷關於歐洲冠軍盃的報道刪減一半,挪出位置給畢蓉的重磅稿件。

徐婷婷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正在訓斥畢蓉稿件不夠凝練,當下就下不來臺,於是拋下畢蓉衝進了主編辦公室。

“何主編,我個人覺得這個安排有些問題,我不是因為我的稿件被刪才這樣說的,是基於整個輿論風向判斷的。”徐婷婷忿忿說道。

“哦,”看著徐婷婷漲紅的臉,何騫意味不明地說道“說說看有什麼問題?”

“一家企業的新品佈會,即使做得再怎麼華麗,都不如歐洲冠軍盃這樣大型的體育賽事關注的人多。我們用這麼長的篇幅去報道一家企業的成長史,怎麼都像收了錢辦事的公關稿,我們作為一家有態度的媒體,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報道風格。”徐婷婷義正詞嚴的說道。

“你看過畢蓉的稿件沒有。”何騫說道。

“草草看過一遍。”徐婷婷回答。

“那她寫的是一家企業的成長史嗎?”何騫問道。

徐婷婷遲疑了,她讀出何騫的這個問題已經表明了自己態度。何騫是一個很民主的領導,下屬質疑他的決策並不會讓他覺得對方有想法,不屈從權威,是個記者的好苗子。但另一方面,何騫對於專業有極高的要求,對於不做深入調查就妄下結論的行為非常反感。

“何主編,可以指點一下嗎?”徐婷婷服軟地說道。

“婷婷,你是編輯部的老記者了,在業界也小有名氣,本來我不願管得太細,但最近你的出稿質量下滑了,今天我就用畢蓉的稿子給你補上一課。”何騫語氣放緩,語重心長地說道“先,如果你仔細讀畢蓉的稿子,你就會現她寫的不是一家企業的故事,而是中國科技企業的一個縮影,他們是乘著時代的浪潮崛起,面臨的是全球化的挑戰,第一個成功走到高階的企業值不值得我們為它書上一筆?其次,歐洲冠軍盃是不是社會熱點,是的,球迷不眠不休為之瘋狂,但是我們是綜合新聞媒體,體育賽事和體育媒體比並沒有優勢。最後,新聞行業不需要論資排輩,不要去輕視你的後輩,誠然畢蓉的文字功底不如你老辣,但是她挖到了很多內幕,包括耀華終端創始人的整個心路歷程,有人味,接地氣,這一點後生可畏啊。”

徐婷婷被何謙說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低聲說道“何主編,我知道了。”

“回去吧,你的能力我知道的,只要放平心態沒有做不好的,既然你能以客觀公眾的態度做報道,為什麼不能以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同事呢?”何騫輕輕放好茶杯蓋,給談話劃上了句號。

雜誌出刊後的第一天,徐婷婷就明白了何騫的眼光是狠毒。

佈會後耀華終端出口轉內銷的各種新聞在國內掀起了熱議,有人戲謔道以前沒錢買耀華,現在沒錢買耀華,有人評論說出國旅行一趟到處鋪天蓋地的耀華終端廣告,還以為在國內。

但這些熱議勾起了國民的好奇心,但內容是碎片化的,拼湊不出一個全貌,這時候畢蓉的主題報道出現了,來得正是時候,一上午就被搶購一空。

郝仁還沒有回國,在酒店饒有興致地看畢蓉的文章,看完對穆言說道“你找的這個小姑娘挺會寫的,把整體形象拔高了一個臺階。反倒是那些老記者寫得東西像公式套出來的,沒有什麼營養。”

“嗯,挺有靈性的,剛畢業能寫成這樣算是有天分了。”穆言說道。

“聽說你還在內部做檢討說邀請的國內媒體記者沒名頭,影響了報道質量。”郝仁問道。

“媒體和企業的關係講究個尺度,如果企業過於熱情,媒體就容易看輕企業,不花錢就沒有聲量。起初我們在海外佈會,幾個大媒體有別的關注點,並不肯派精英團隊報道,即使我動用關係把人請到現場,估計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報道質量不佳。不如我培養個渴望出人頭地的新記者,給足資源,讓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跟班成為知名記者,給其他記者打個樣,以後我們有什麼內容,大家都會趨之若鶩了。所以,我檢討一下,讓公關經理別拿喬,認真對待當初拒絕我們的記者。”穆言說道。

“哎喲,我的穆老師,你這九曲迴腸,把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郝仁說道。

“郝總,明天就銷了,勢能都積蓄在這了,該在銷售上有所體現了。”穆言說道。

“我很期待。”郝仁說道。

第二天一早,郝仁一身休閒搭鴨舌帽,徑直往市中心的旗艦店去了。

旗艦店1o點才開門,郝仁9點就到了,在對面的咖啡廳坐下,啄著一杯咖啡看著店門口漸漸拍起了長龍。

扭頭看到旁邊有個身影有點眼熟,大早上戴個墨鏡口罩,也盯著店門口拿個筆記本不知道在記錄什麼。

郝仁拿著咖啡走過在這人旁邊坐下,差點笑出聲,“志忠幹嘛呢?裝神弄鬼的。”

“郝總,你來這麼早,我在暗訪,過來看看銷日的情形,驗收下店員培訓的成果。”曾志忠說道。

“這是歐洲,歐洲人看中國人都一個樣,店員都不知道你的身份,自然點。”郝仁說道。

“誰說不知道,我連續來了一星期,店員都認識我了,一進門就和我打招呼,說我來得很準時,和上班一樣,我覺得他們知道我的身份了,所以我在的時候才會這麼周到吧。”曾志忠說道。

“我覺得他們是打趣你,每天都來看,看了又不買。”郝仁說道。

“不管怎樣,暗訪就要去除一些干擾元素,瞭解真實情況。”曾志忠說道。

“行,你看著,我和咖啡。”郝仁說道。

喜歡破浪時代請大家收藏破浪時代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