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破浪時代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學生進工廠

第298章 大學生進工廠

工廠動工期間,郝仁一有空就會跑到小山包頂上去看,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現,設計圖上的線條在以肉眼可見的度在大地上勾勒出來。

工廠距離建成尚有時日,但人才就不得不從現在開始培養了,建造工廠的磚頭,從出廠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去處,而人有無限可能,在時間中成型,不試則不知道其合適的位置。

今天是春季旗艦的個量產日,郝仁和隋祖禹身著防塵服,目不轉睛地看著在生產線上忙忙碌碌的工人。

“水煮魚,明年晚些時候也許在車間就剩我們孤零零的兩個人了。”郝仁說道。

“進展這麼快?”隋祖禹驚訝道。

“有精密機械的熟人帶路,少走了不少彎路。我想和你商量下,新工廠人員的問題。”郝仁說道。

“你想從研模組劃撥人過去?不是說從現有的生產團隊中選拔人員過去嗎?”隋祖禹問道。

“沒錯,但高階技術人員也是需要的,有良來找我,說為了工廠一建成就投產,想先派一批種子選手去精密機械學習,學成回來老帶新,把隊伍給拉扯起來。我想著一部分從你的研抽調,一部分從今年招聘的應屆生中選,最後一部分從現有工人中選拔。”郝仁說道。

“對工人來說,有這樣的機會求之不得,意味著回來就從普通員工變成小領導了。可咱的研人員都是國內重點院校招來的,把人家從坐辦公室的白領變成車間的藍領,誰願意啊,別把人逼離職了。”隋祖禹不無憂慮地說道。

“什麼白領藍領的,衣領顏色還能區分工作高低貴賤了?”郝仁有些不悅。

“哎喲我的郝總,法律是規定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但現實生活中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伱想想,一個家庭竭盡全力培養一個大學生是為了什麼,去工廠擰螺絲釘嗎?唱高調容易,改變人的想法很難。”隋祖禹說道。

“咱的工廠是智慧化的,不需要擰螺絲釘,老觀念該改改了。”郝仁說道。

“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有教育成本,改變一代人的想法還有時間成本,你等得急麼?”隋祖禹說道。

“等不及,所以才找你幫忙找些願意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郝仁說道。

隋祖禹看著郝仁執拗的樣子,嘆了口氣說道“唉,我試試吧,早知道你要這樣,對媒體的時候就不應該提工廠,哪怕換個生僻的名字也好啊。”

“不必玩文字遊戲,我要讓人心甘情願地來。”郝仁說道。

同樣的話,郝仁又對人事總監馮都都說了一遍,馮都都的反應和隋祖禹幾無差別,都覺得沒有人會願意。

隋祖禹和馮都都一起擬定了一份名單,把有潛力的應屆生和沒有合適的崗位升遷的老員工列了出來,讓主管一一去溝通意向,沒想到不溝通不要緊,一溝通就在員工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今天主管和我溝通了,問我有沒有意向去新廠工作,直接升遷,崗位級別比現在高。當時我都驚呆了,把我從辦公室趕到工廠去,還美其名曰升遷,我直接就拒絕了,說如果非去不可,我就離職。”

“你是老員工,有經驗有技術,所以能說這麼硬氣的話。我一個應屆生,千辛萬苦找到這麼一份工作,啥都還沒學到就要派我去工廠。如果我現在離職,去市場上就不算應屆生,參加不了校園招聘了,和有經驗的人一起參加社會招聘,根本不會有什麼優勢,真是騎虎難下。”

“主管倒是和我明說了,自願報名,絕不勉強,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只是我不明白,公司工人上萬人,從裡面選幾個好苗子不難啊,為什麼來研調撥呢,這個政策完全看不懂。”

“新廠不是傳統的工廠,也許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而且願意過去的人會給予相應的升遷,我覺得未必不是件好事。”

“想清楚,萬一是火坑呢?”

......

就中午吃飯這麼會功夫,新廠人員調撥這件事就傳遍了整個公司,絕大數人都不看好新廠的崗位,原本對升遷稍有心動的人無一不被勸退。結果不難預料,隋祖禹和馮都都安排人招募了一星期,報名者寥寥,根本完不成郝仁交代的任務。

郝仁這時也意識到自己把問題想簡單了,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未來,能夠盲目決定的人對公司未必是最好的選擇,明確機會與風險還能選擇的人才能堅持最久。

幾天後,公司所有研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不尋常的郵件。

為了熱烈歡迎自然主義流派建築師,耀華終端智慧工廠設計者譚林林蒞臨公司,為了讓廣大員工親身體味建築之美,特組織一場講座,誠邀大家參加,現場有不限量咖啡美食供應,盡情品嚐。

大家納悶歸納悶,能在工作日休息一個下午,想想都讓上班族興奮起來。於是,講座當天,研員工到了現場才現,平時開會的禮堂已經大變樣了,原有的椅子被人挪走大半,佈置成展廳的模樣。兩側的牆壁掛著大幅新工廠各角度的高畫質效果圖,中央是新工廠的3d列印模型,服務生端著飲料和甜點穿梭其間,如同一個週末的午後。

這時,譚林林出現舞臺上,瘦削的身上穿著一件寬鬆的中式對襟襯衫,茂密蜷曲的頭垂落肩頭,眉眼清朗,目光柔和,周身透著慵懶的藝術氣息,和從辦公室過來的研員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家好,很高興能來這裡和大家交流,大家眼前看到的模型和效果圖都是我的團隊為耀華終端所設計的智慧工廠。說起來,這算是我接過最獨特的專案,客戶要求我們在設計工廠的同時關注人,關注自然。身處空間中,無論是建築的實用功能,還是美學體驗,都要舒服和自由,不要有唯效率論的緊迫感......”

譚林林似乎很擅長把玄乎的美學詞彙轉化成普通人能聽懂的語言,哪怕是整天與程式碼為伴的工程師也明白了這棟建築的設計理念。

“我覺得能有機會設計這個作品是一件很酷的事,他顛覆了我對工廠的固有成見,一掃那種逼仄壓抑的氛圍,我特別向郝總申請,等建成後一定要讓我來當一天的工人,親身體驗一次,謝謝大家。”譚林林結束時候說道。

“當然,我很願意有這樣的大藝術家能夠加入我們。”郝仁從後臺站出來,接過譚林林的話頭說道“我不懂藝術,今天借這個舞臺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觀點,大家或許在新聞上聽說過工業4.o,說現在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工業4.o身上被賦予的特徵很多,都是大詞,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重新整理了人在工廠中的作用,不是重複的,是創造的,需要最最頂尖的人才才能擔任,一點都不比呆在實驗室辦公室簡單。一個新事物剛出現時,能夠提供的機會是最多的,希望大家不要排斥,深思熟慮後做出對自己最好的決定。”

禮堂裡的研員工早已看出今天的活動有著動員目的,但譚林林展現出的工作環境十分優越,郝仁提及的機會也誘人,不知不覺中心中的天平生了偏移。

喜歡破浪時代請大家收藏破浪時代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