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軍行 第75章 天子駕崩,五王赴京

婚禮結束之後,涼州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百姓安居樂業,黎民休養生息。

雪淚寒和周家的親戚在小住了一陣之後也相繼離去。

就在塵嶽按部就班的開始熟悉涼州的各種軍務之時,一道訊息從京城之中傳出,天下震動。

武德六年秋,大周天子周光宗周鑄駕崩。

原來進入武德六年之後,周鑄的身體每況愈下,太醫院束手無策,周鑄終於一命嗚呼。周鑄即位不過六年多,就驟然病故,實在是英年早逝。

塵嶽看著朝廷送來的訃告,看向遠方,眼睛微眯“雪兄,不幸被你言中啊。”

大周帝都聖天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陣山呼之聲在大殿之上響起,國不可一日無君,年僅十歲的新皇周承宣登基稱帝,年幼的孩子看著下面密密麻麻跪伏著的大臣,對於當皇帝他依舊懵懵懂懂,眼中一片茫然。

百拜之後,宇文鴻儒立於朝臣最前端,身披白孝,站在殿側,朗聲道“禮部尚書,先皇下葬之事,都安排好了嗎?”

此時的宇文鴻儒作為四朝重臣,太子太傅,受命輔國。

禮部尚書蔡學文踏前一步,躬身答道“遵祖制,先皇靈柩將於一月之後葬於皇陵,禮部已經擬定具體章程,各項事宜正在加緊推進,請太傅大人放心。另外,在外藩王都已召回,參加先皇大喪之禮,正在回京的路上。”

宇文鴻儒微微點頭“此乃國本,還望禮部官員盡心盡力,萬不可有任何差錯。”

說完宇文鴻儒就轉頭看向皇位之上的新皇,周承宣不自然的點了點頭。對於殿下的文武百官,他壓根都不認識,只有宇文鴻儒身為太子太傅,時常教導自己功課,算是最熟悉的人,如今登基稱帝,大小事務自然而然的由宇文鴻儒決斷,宇文家一時權勢更盛。

宇文府邸

宇文成化站立在父親的書房之中,看著正在擺弄茶具的宇文鴻儒,猶豫了一下開口道“在外的五位藩王都在來京的路上,包括福王,也已經從福州啟程。”

“福王。”宇文鴻儒唸叨了一下這個名字“他有二十多年沒來京城了吧,先皇登基之時他都沒來,如今先皇崩逝,老傢伙反而來了,有點意思。”

福王周同甫,先皇周鑄的皇叔,周鑄的父親廟號仁宗,這個福王就是仁宗的親兄弟,論輩分,這個福王已經是當今天子的爺爺輩了。

“父親,老傢伙當初與先帝仁宗爭奪皇位失敗,被趕出京城在外就番,對於此事一直耿耿於懷,我宇文家當年力保仁宗登基,福王可是視我們為眼中釘肉中刺啊。我擔心此次藩王赴京,恐有變故。”宇文成化面帶憂慮的說道。

當初的皇位之爭,宇文成化雖然年紀尚小,但是對於當年的那場京城地震依舊記憶猶新,周仁宗作為二皇子,意外擊敗身為太子的周同甫,登基稱帝。自此之後,周同甫就外出就番福州,再未踏入過帝都一步。

宇文鴻儒不急不忙的說道“半截身子都已經埋入黃土的人了,還能泛起什麼浪花。”

看著父親這一臉的風輕雲淡,宇文成化頗為著急的說道“這些年,福王就番邊疆,防備南越,總領福州瀘州兩地軍政,我們朝廷都沒有多加管轄,兩地的地方官幾乎全部是福王的親信,我們根本指揮不動。長久下去,恐怕會出問題啊!”

聽到這,宇文鴻儒才認真了起來“已經展到這般地步了嗎?當年仁宗皇帝太過仁慈,不忍心對這個哥哥下手,如今看起來,不應該放他去福州啊。這些年光顧著和齊黨爭兵權了,沒想到這個老東西背地裡搞了這麼多小動作。這件事是我的失策啊。”宇文鴻儒站起身,在房中來回踱步。

良久之後說道“多派探子潛入福州瀘州兩地,嚴密監視福王府一舉一動,兩州軍政長官也要監視,福王到京之後你也要多上心,看看他都和那些人走動。”

見到父親重視起來,宇文成化才舒了一口氣。

一個月內,京城變得熱鬧起來,幾位藩王分別到了帝都,福王周同甫;吳王周嘉慶,先皇周鑄的二弟,就番吳州;惠王周嘉祥,先皇周鑄的三弟,就番惠州;寧王周鼎,世襲藩王,父親是先皇仁宗的弟弟,按輩分和周鑄同輩,就封寧州;越王周堅,世襲藩王,乃是旁支,和周同甫同輩,就番越州。(這裡說一下,此越州不是嶽麓書院所在的嶽州,不是打錯字。)

大喪之禮過後的第一個早朝,按禮制,五位藩王正式參見新皇,並且呈報各自封地的政務。

早朝之上,往日的文武大臣班列之前,多了五名身穿大黃色龍袍的人影,兩道人影已顯蒼老,另外三道則正直壯年,英姿颯爽。

按大周制,皇帝的龍袍繡九龍,象徵著九五之尊的地位,其餘同姓藩王的龍袍只可繡一隻龍,以示皇家尊貴。

只見當中一人乃是一名白蒼蒼的老者,但是言辭舉動只見絲毫不見老態龍鍾,反而精神抖擻,頗具威嚴,只是老人的左腿似乎有一點點瘸了,此人正是福王周同甫。

老人朗聲道“陛下,近年來南越蠢蠢欲動,屢屢襲擾我邊境,我福州瀘州兩地軍費緊張,還望朝廷早日調撥軍資,以備不測!”

宇文鴻儒聞言眉頭一皺,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福王一瘸一拐的左腿。幼年皇帝見太傅並不答話,稚嫩的聲音就在大殿之中響起“福王辛苦,此事散朝之後可與戶部兵部商議,所缺物資可以儘量調撥。此事有勞老太傅費心了。”

幼年周承宣的眼神之中帶著一點飄忽,他並不知道當年的陳年舊事,只是覺得這位同宗爺爺輩的福王身上有一股令他心慌的氣息,感受不到家人的溫暖。

戶部兵部兩位尚書低頭應和,宇文鴻儒身子一直,略微嘶啞的說道“福王為國家鎮守邊疆,勞苦功高,但有所求,朝廷必定盡力滿足。”

“謝陛下!”老人晃悠著身子退回了班列之中,言語之間雖然恭敬,雖在低頭的一剎那嘴角浮現起一絲冷笑。

喜歡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從軍行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