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從軍行 第356章 朝堂定策

當北涼邊軍攻入遼東,築起兩座巨大京觀的訊息傳到京城時,京城的百姓沸騰了!

這無疑是數十年來周朝對外戰爭中最解氣的一次,砍外敵頭顱築京觀,何等氣魄!

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北涼軍如何如何強悍,北涼侯如何如何足智多謀,儼然已經成了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藉著之前遼東慘案的事,收復遼東的呼聲再一次在民間響起,且愈演愈烈。

可是官場和民間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

接到北涼奏摺的第一天早朝,罕見的滿朝鴉雀無聲。

按理說這是大捷,本該大肆慶祝,可是所有人都明白,北涼這是擅自出兵,況且是想強行將各大世家拖下水。

看著寂靜的朝堂,雪承義再也忍不住了,一步邁出臣班,朗聲道“順州大捷!兩座京觀實在振奮民心!北涼軍英勇善戰,殺敵五萬,該當嘉獎!”

大部分朝臣都紋絲不動,只有當初那些和雪承義一起提議收復遼東的臣子出聲應喝。

雪承義心中一寒,為何我大周臣子都這般冷血?

不知是誰,在角落裡小聲嘀咕了一句“朝廷原本已經下旨,拒絕了北涼侯出兵的建議,可如今北涼軍擅自出兵遼東,這是抗旨不遵!”

那名官員頓了頓,始終沒敢把“當誅九族”四個字說出口,這要是說了出來,整件事的性質就變了。

見有人出頭,又有一名官員壯著膽子喊道“擅自出兵,北涼軍還是不是我大周邊軍!連陛下和太后的旨意都不聽了!”

這句話說的已經極度危險,一頂大帽子已經扣在了北涼軍的頭上。

“諸位同僚!”雪承義臉色陰冷“北涼侯的奏摺說的明明白白,不是北涼擅自出兵,是金人先攻打葫蘆城,擄我子民,北涼軍為救百姓才被迫反擊!難道我大周將士打了勝仗還有罪了不成!天理何在!”

話音還未落,雪承義就繼續喝道“你們還去市井走一走,聽聽我大周百姓的心聲!看看什麼事才是民心所向,什麼事才會讓國人振奮!”

雪承義的郎喝聲讓很多人心頭一顫,這兩天百姓的言論他們如何不知,很明顯北涼侯此舉深得民心。

“分明是託辭!”一名大臣漲紅著臉,剛要開口戳穿北涼的想法,卻感覺到有一道陰寒的目光射向了自己。

一抬頭,現太傅宇文鴻儒正冷冷的盯著自己。

他縮了縮頭,頓時覺得冷汗從腦門上冒出,徑直把喊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

其實不僅雪承義心裡清楚,滿朝大臣都是人精,又有誰會不清楚,北涼侯這份奏摺只是給朝廷一個交代而已。

奮起反擊?騙誰呢?

你一個反擊就一直打到安順,還殺了五萬金兵?你北涼軍少說動用了七八萬人,這七八萬人是怎麼做到這麼快就集結起來的?糧草物資又是何時開始準備的?

疑點太多了,但凡動點腦子就知道這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主動進攻。

可讓眾多朝臣感覺怪異的是,原先極力反對出兵的宇文家、趙家、上官家。沒一個站出來戳穿北涼軍,反而都是沉默不語。

坐在天子身邊的上官婉容心情複雜,出兵遼東其實她是贊成的,可是一想起各大世家的態度又覺得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