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迴夢大唐,執手攝政王 第109章 領兵元帥

“朕已經下旨,讓兵部去調集兵馬了!你們看一看,下一步該做什麼?”

立政殿內,表情嚴肅的李世民看著下面的幾個朝廷重臣,直接說道。

這幾位大臣,不光是朝廷上的大臣,同樣也是他的心腹之臣。

其中,有宰相長孫無忌,左僕射蕭瑀,諫議大夫魏徵以及中書令房玄齡等人。

這些人,都是跟隨著李世民十幾年的老臣了!

而使得這樣一眾朝廷重臣都聚集在這裡的原因,是不久前朝廷得到了一件大事生的訊息!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兩天前說起,也正是沈雲出去清澤縣的那天。

原來,那一日,沈雲前腳剛剛離開京城,後腳就有從雲州傳來的八百里加急。

而這八百里加急上寫的不是別的,正是雲州都督魏源向朝廷的求救信!

信中,魏源講述了,突厥單方面撕毀盟約,突然率兵大舉進犯雲州的經過。

並且,在突厥的猛烈攻勢下,雲州因兵力本就不足,再加上事突然,沒有防範之下,駐守的軍隊只得在魏源的帶領下一路向後撤退。

現如今,魏源與五千士兵正死守在平城中。

只因,平城,是雲州的都城!平城一旦被破,整個雲州就再無抵擋的希望。

也正是這份事態緊急的八百里加急,當它被送到李世民手上的那一刻起,整個朝廷就陷入到了一陣緊急的狀態中。

突厥,在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就是朝廷的大患!

當年突厥一路快要打到京城,李世民不得不受辱簽訂的渭水之盟,更是許多朝廷大臣不願回想起的恥辱記憶。

雖然說,這些年來,突厥與大唐一直保持著和平穩定的關係。

但朝廷上的許多大臣們都明裡暗裡擔憂過哪一天突厥會再次起戰爭?

這裡面,同樣也包括李世民。

對於突厥,他也是一直不大相信的。

他認為,現在突厥與大唐的和平,都是因為當年李靖把突厥給打怕了的原因。可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很明顯,突厥已經忘記了疼痛。

所以,在得到訊息的時候,他就立刻決定起兵北上,抗擊突厥。

而現在,他把一眾大臣叫到這裡,也是為這次出兵突厥商議準備工作。

“陛下,事出緊急,臣以為單憑雲州都督魏源一面之詞,恐怕......還需考證啊!”

突然,一道聲音率先提出,卻讓在場的眾人立馬變了臉色,全部轉頭看去。

只見說話者乃是一儀容端莊,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有著\uoo27房謀杜斷\uoo27之稱中的房玄齡!

此時,他明知眾人是在商議如何對抗突厥,但他還是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雖然這個想法,讓在場的大部分都感到不解。

而他這麼提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他看來,突厥近些年來一直都是與大唐保持交好的,並且已經有大量的突厥人融入到大唐中。

經過這些年的來往,突厥人明顯是獲利更多的。

再加上,據他所知,如今的突厥大汗一向是主張親近大唐的。

所以,依照常理來講,突厥在這個時候,選擇跟大唐開戰,是十分不合情理的!

“考證?還考證什麼?突厥人都快要打到平城腳下了!朝廷要是再不出兵,整個雲州就會有危險的。”

大手一揮,李世民卻當即否定了房玄齡的意見。

他現在要問的,是怎麼打?而不是打不打的問題!

突厥一直是他心中憂慮的問題,即使現在只有魏源的親筆信能參考,但他依舊選擇相信自己的判斷。

“再說了,雲州都督魏源已經在奏章裡寫的很清楚了,突厥大舉進犯我雲州邊境。這種事情,難道是能隨便說的嗎?”

瞬間,一股強烈的壓迫感席捲整個大殿。

眾大臣們不用抬頭,就已經能想象出李世民嚴厲的表情跟堅決的目光了!

“陛下說的是,應該是臣想多了!”

一拱手上前,見李世民有些不滿,房玄齡沒有選擇再堅持。

與魏徵的固執不同,他雖然也經常給李世民提出意見,但很多時候,他都會因李世民的心情而決定是否繼續說下去。

因為,他覺得,事情有它本來的真理。即便當下李世民不肯接受,慢慢地他自己也會意識到一些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