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宋的天空 第167章 王安石來了

陳讓他們先去的清澗城看種世衡,後去的原州城看柳青青。

在陳讓的記憶中,種世衡因為修澗城,太過勞累,清澗城修築好後,也就是在慶曆五年病故了。

陳讓來的時候,種世衡已經病了,前線的軍務主要是種諤在負責,年前的千匹軍馬不錯,都是青海那邊上好的青馬,種世衡希望陳讓能做這方面的生意。

西北是真的需要軍馬,或者整個大宋都需要這樣的馬。

種世衡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像是在交待後事,陳讓給的三十萬貫,他也收下了,但他希望陳讓以後別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他相信陳讓有更大的舞臺。

從種世衡那兒出來後,陳讓又去了原州城找柳青青。

柳青青在原州城建的那個倉庫,比陳讓想象中的要大,以這個倉庫為核心,向周邊集散,也就是現代倉儲物流的概念,柳青青做得同樣很好,甚至比陳讓想象中的還要好。

有西北軍的鼎力相助,有柳青青這樣的商業奇才,有王安石這樣的堅強後盾,陳讓覺得,自己布的局差不多了,是時候展示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了。

回到合州城,陳讓哪兒都沒去,而是將自己關在那兒書房裡,沒人知道他在書房裡做什麼,他不說,也沒人敢問,就連梁爽過來,陳讓也沒有見她。

直到四月中旬的一天,沈從來到釣魚山,告訴他一個他一直關心的問題,王安石來了,就到釣魚山下。

這的確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陳讓連鞋都來不及穿,直接就跑出去了,來到釣魚山下,果見王安石坐在一塊大石上,望眼藍天。

陳讓來到他的面前,順著他的目光望過去,除了幾隻蒼蠅在那兒飛來飛去外,好像也沒什麼東西。

“別望了,就是幾隻蒼蠅!”王安石淡淡地道。

“蒼蠅?王兄指的莫非是小弟等人?”陳讓笑笑,不以為意。

“當日在西湖,只是覺得自謙兄談吐不凡,非池中之物,卻沒想到,自謙兄竟然是皇城司副都指揮使,天子近臣,著實讓王某刮目相看。”

“王兄說笑了,當日西湖相見,深感王兄大才,一心想與王兄共謀一番事業,這才小使小段,還望王兄見諒。”

“事已至此,見諒或者不見諒,又有什麼意義?王某尚未上任,先來此釣魚山,自謙兄可知原因?”

“高山流水,曲高和寡,自然要考校一番,王兄來釣魚山,想必也是此意,王兄既然來到釣魚山,何不上山一觀,自然有你想看到的東西。”

“那好,咱們事先說明在先,王某平素不喜心機之人,如果山上沒有打動王某的東西,這知合州一事,王某就算是抗旨,也決計是不會幹的。”

陳讓笑笑,沒有說話,而是走在前面,將王安石引到釣魚山的釣魚臺,“王兄,看到前面的那幾個作坊沒有?知道這裡是做什麼的嗎?”

王安石沒有說話,徑直隨陳讓來到那個新建的繅絲作坊。

春蠶才剛剛養殖,現在還不是蠶繭的收購季節,這個繅絲作坊自然是閒置的。

這樣的繅絲作坊,王安石自然是沒有見過的,自然不知道陳讓在這兒搗鼓的是什麼,只是看那圓圓的鋼管,卻讓他相當的震驚。

如果不是他親眼所見,他是真的沒有想到,這世上,竟然會有如此精湛的打鐵手藝,竟然能打如此粗長的鋼管。

“王兄,能看出小弟這個作坊是幹什麼的嗎?”

見王安石搖搖頭,陳讓似笑非笑地道,“如果我說這是個繅絲作坊你相信嗎?如果我說,這個繅絲作坊一天所繅的絲,比外面三千工匠繅的絲還多你信嗎?”

“你說這個是繅絲作坊?”

王安石看著眼前的作坊,除了那個絲筐他有些印象外,其它的東西,跟他所見的繅絲作坊,沒有絲毫相似之處,而且,他剛才說,這個小小的東西,竟然可以抵三千工匠。

這會不會誇張了點?

陳讓見他一臉震驚的樣子,也沒有向他解釋什麼。

他剛才說的抵三千工匠,那只是他的保守說法,真正運算起來,當三娘她們的技藝真正熟悉起來,三千,你真是太小看現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衝擊了。

“王兄,你現在應該知道小弟為何要讓你來合州做這個知州了吧?在陳讓看來,社會的變法,不僅僅是法理制度的變法,還有思想觀念、技術革新等方面的變法。

從原始社會的茹毛飲血,展到現在的錦衣玉食,歷經數千年,有進步就有落後,有人受益,就有人受損,千百年來,莫不如是。

遠的不說,就拿眼前的這個繅絲作坊來說,就如同吞天巨獸一般,會將無數的手工作坊,無情地吞掉,對於那些手工作坊來說,它的出現,無疑是災難性的。

然而,正是因為它的出現,卻可以節省成百成千甚至上百萬的人力,將繅絲的成本降到極低的水平,從而可以抬高蠶繭,讓千千萬萬的蠶農受益。

所以,這個繅絲作坊,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惠及普羅大眾的同時,也有可能會傷得到自己,是存是毀,就要看為官者站在誰的角度去考慮。

如果是站在手工作坊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東西肯定是要不得的,如果是站在廣大蠶農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東西,卻又是必須的。

當初在西湖,在靜湖居,小弟曾說過,要與王兄聯手,走一條自下而上的變革之路,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才不興,這便是小弟要王兄來合州的原因。”

王安石點點頭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才不興,短短的十六個字,卻說出了這個事物的本質。

特別是第一句,無農不穩,更是一針見血,不知自謙兄對這個農字作何解釋,又或者說,有什麼具體的計劃。”

陳讓道“興修水利這是大多數官員都會做的事情,而陳讓要做的,卻遠不止這一件事情,改良品種、清除百害、使土地變肥沃,都是我們可以做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

這三項當中,改良品種的難度較大,耗費的時間也最長,你來合州上任,想來不過三年,這件事估計是做不成的了,但清除百害,使土地變肥活,卻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這兒起草一份改革的方案,王兄如果有興趣,可以先看看,如果有什麼問想或者想法,可以一起探討。”

喜歡大宋的天空請大家收藏大宋的天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