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宋的天空 第200章 奸商

王安石做事,向來都是雷厲風行,陳讓剛向他建議,他回到衙門,便將府衙的衙役分成十個小組,分別負責十個區域的農藥噴灑。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種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當然也是陳讓喜歡的。

前後不到三天的時候,合州城附近的農田都被王安石的人馬噴灑了農藥。

為了消除老百姓心中的成見,陳讓還安排林園專門就此事寫了幾篇文章,表在最近幾期的科學與自然上,專門來論述農藥在農業生產的中作用。

他辦報紙的目的,原本就是要為他的工業革命服務的,不然的話,他費力巴幾的辦這玩意兒幹嘛?

總體來說,合州城仍舊是一個封閉落後的城市,說他是一個城市,只是因為在馬路邊多了幾座房子,其人中規模遠遠不到現在一箇中等人口的鄉鎮。

所以,他叫柳青青在這兒辦市,只是一種嘗試,並沒有想過要從中獲得多大的利潤,他的主要目的,只是想讓柳青青她們從中獲得經驗,以便將來把市開到大城市中去。

比如成都府,比如開封府。

宋朝的商業非常達,社會風氣也比較寬鬆,從而形成一種活躍的商業氣息,其經濟、人口幾乎都達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人口規模過億,比後來的明朝還要高。

開辦市的前堤,當然是需要人口來支撐的,現在合州城的人口雖然撐不起一個大型的市,但是一箇中型的市還是沒問題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何況柳青青有開商鋪的經驗,因此,對市的建設,陳讓只是提出一個框架和一個操作流程,具體的操作,卻完全交給柳青青。

不得不說,柳青青還真是這方面的天才,在她的運作下,這個千年後的東西,出現在千年前,卻也沒有顯得突兀,反而顯得有規有律,有模有樣。

在市開業的第一天,王安石也來了,這些年的走南闖北,也曾讓他的眼界大開,但是,像眼前這般的商業模式,他還是第一次見。

市分成很多的區,不同的分割槽有不同的擺著不同的產品,有些是合州本地的,有些是渝州來的,有些是成都府來的,還有些,竟然是從西域那邊運過來。

琳琅滿目,不勝列舉,可謂應用盡有,人們足不出店,幾乎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東西,簡直就是方便極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選好自己的產品,到出口處統一交錢就可以。

所謂奸商奸商,什麼是奸商,就是哄一個算一個,忽悠一個算一個,同樣的產品,老人買是一個價,小孩買又是另一個價,婦人買是一個價,男人買又是一個價。

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在那兒討價還價半天,但是,這裡的東西不同,價格都是固定的,同樣的青菜,同樣的豬肉,不但比外面的東西便宜,而且新鮮。

用陳讓的話說,這裡面的豬肉都沒有隔夜的,

跟外面的豬肉不同,殺完後直接扔在案板上,而在這個市,不管是豬肉雞肉還要鴨肉,都是放在一個大冰櫃裡的。

沒錯,就是那個底層堆滿冰塊的木箱,陳讓叫這種木箱為冰櫃。

蜀中的天氣很是炎熱,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早上殺的豬,賣到晚上,肉就變質了。

這種只有出現在富人家庭的冰窯,竟然出現在市裡,為的就是想讓普通的老百姓吃到新鮮爽口的食物,單是這一個舉措,便獲得合州老百姓的認可。

更何況,他還搞了一個叫做什麼購物卡的東西,只要你預存一貫錢,就可以送你一百文,這麼好的事,真的是太有良心了。

還有,如果你一次性買的東西,達到五十文,就在購物卡上劃一顆五角星,當你收集的五角星達到一定的數量時,還可以用這些星星來換幾個碗,幾包茶葉什麼的。

這就不僅僅是有良心的事情了,簡單就是聖人的作為了。

王安石在裡面走了圈,對陳讓的這種操作模式,越看就越是看不懂,好半晌,才帶著疑疑的口吻道“陳兄,你把商品的價格壓得這麼低,這個市能掙錢嗎?”

陳讓笑笑道“商人都是逐利的,不掙錢的事情,誰做呀?掙不掙錢,其實你也不用問我,你看看柳青青就知道了,你看她嘴角上揚,都笑得合不攏來了,不掙錢,她會這樣?”

王安石順著陳讓的目光,望向柳青青,果見她一臉的歡笑,眼睛都快笑得眯成一條縫了,若有所思地道“你說得沒錯,商人都是逐利的,如果不掙錢,她當然笑不出來。”

陳讓隨手拿起一把鍋鏟道“咱們別的不說,就說這把鍋鏟吧,它的成本不到三十文錢,為什麼鐵匠鋪賣到兩百文,還沒有錢掙,而我們只賣六十文錢,卻掙得盆滿缽滿?

這不僅僅是因為別人的量少,更主要的原因是鐵匠鋪賣的是鐵器、銀匠鋪賣的是銀器、米鋪賣的是米、茶葉鋪賣的是茶葉。

如果今天沒人買鐵器、沒人買銀器、沒人買米、沒人買茶,那他們這一天都沒有收入,那麼開這些鋪子的人就必須把價格提上去來彌補這個虧空,否則的話,他們就活不下去。

但咱們這個市不同,咱們這個市總類繁多,你不買鐵器不要緊,你可以買銀器,你不買米也可以,但你可以買茶葉。

這樣一來,咱們就可以不用這單一的商品來彌補今天的虧空,這價格自然就下去了,而且,咱們是批次而且穩定的長期的進貨,其價格自然要比外面的小商小鋪要便宜。

你來市這麼久,看到有空手而回的人嗎?”

陳讓不說,王安石還真的沒有注意到,進這市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的手中,或多或少,真的拿得有東西。

而且,看他們喜逐顏開的樣子,好像是真的撿到很大便宜似的,很多貨架,都是一掃而空,生怕買得慢了,就被別人搶去了似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鍋鏟,當王安石的眼光再次落到鍋鏟這個貨架上,他的眼睛都綠了,只見貨架上,空空蕩蕩的,不但鍋鏟沒有了,連鐵鍋菜刀火鉗都沒有了。

有的,只是他手中的這一把鍋鏟了。

“王大人,您不做飯吧?”一個婦人提著一口鐵鍋,望著王安石手中的鍋鏟問道。

君子遠庖廚,王安石自然是不會做飯的,見那婦人問,微微一笑,便將手中的鍋鏟遞過去,那婦人接在手中,說聲謝謝後,也沒停留,轉身就去搶別的貨物了。

王安石看著那婦人,偏著頭問陳讓道“你剛才說那鍋鏟的成本價是多少?”

陳讓回道“三十文!”

王安石聽後,又追問道“賣多少?”

“六十文!”陳讓有些愣,鍋鏟的賣價,不是在鍋鏟上標著嗎?童叟無期,這有什麼好問的?

王安石聽後,實在是忍不住了,對著陳讓就是一腳,笑罵道“你個奸商!”

陳讓摸摸腿,哭喪著臉道“我這是良心價好不好,人家外面賣兩百多文呢!”

喜歡大宋的天空請大家收藏大宋的天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