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三國:顏良,無雙上將,爭霸天下 第64章 見聞

公元2o4年。

幽州。

薊城。

兩個文士做伴,一起遊學至此。

其中一人臉頰清瘦,身形高大,另一面相貌方正。

二人腰間都挎著長劍,自荊州而來,路途遙遠,都有著幾分本事,否則很難這般遊學到幽州。

這二人,一人名叫石韜,字廣元。一人名叫孟建,字公威。

他們見過荊州的和平與文風鼎盛,見過曹操治下的強大。

或許內心有著偏向,偏向求學居住日久的荊州,但在曹操治下,他們見到了真正的安居樂業。

相比而言,荊州的百姓,面有菜色,表面的繁華多在世家豪族所撐起,大城之外得小城村子一類,百姓勉強裹腹。

曹操治下呢,二人看見的是健康的百姓,面色紅潤,家中竟然還有青壯務農,而糧食收成也很好。

曹操專門設立了典農校尉一職,還有研究糧種的百慄所,如今有了成效,連續兩年糧食大豐收,倉庫都快堆滿了。

戰爭,也快了?

石孟二人在曹操治下逗留極久 ,還遇見一樁大事,曹操下了求賢令,表示唯才是舉!

二人大受衝擊,還能這般,曹操真是雄主,對麾下掌控極強,如此求賢令必受世家不滿,但曹操能夠頂著壓力施行,厲害!

石孟二人,都很不凡,二人或許不算出名,但他們有一個稱號“諸葛四友”。

另外兩人,一個叫諸葛亮,一個叫徐庶。

四人同在荊州遊學,常常聚在一起探討學問,議論天下大勢,四人中以諸葛最為出眾,故有諸葛四友之說。

四人相熟,對各自之間得抱負傾向,即便不明說,也心中有數。

諸葛亮和徐庶,在劉皇叔到了新野之後,就有些心動。

徐庶最先投效劉皇叔,而諸葛亮還在觀望。

石孟二人私下商議,諸葛亮和劉皇叔大機率走到一起,前提是劉皇叔人如其名,確實溫和仁善,給予諸葛亮足夠的尊重。

都是朋友,石孟二人算得上了解諸葛亮,很狂,自比管仲約毅,還說他們三人是州郡之才,諸葛亮自己則是曠世大才,能治國那種。

話很狂,但如果真有才學,也就不顯得狂了。

石孟二人認可諸葛亮的才學,被點評為州郡之才也不生氣。

只是,在選擇上,石孟二人卻覺得諸葛亮選錯了。

所以,在諸葛亮還在閒居,還在觀察劉皇叔時,他們二人一起北上,要走走看看,選擇心中明主。

那時那夜,許都。

石韜孟建秉燭夜談。

“曹司空治下,錢糧充足,兵將悍勇,只看農地裡還有青壯勞作,便可推測,軍中士兵必然更加強壯。安定天下者,或為曹司空了。”

“未必,不可輕下結論。市野傳言,朝堂上可是還有鎮北將軍與之敵對。”

此言一出,二人俱是沉默。

實在是與鎮北將軍的那位朝堂代言人顏地長史有關的說法,很古怪,似乎顏長史眼中的世界和常人不同,是顛倒的,是錯亂的。

老實說,石孟二人覺得,這位顏長史像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胡攪蠻纏之輩。

但這話,心裡想想就是,不好說。

顏長史在百姓中風評不錯!

揪著曹操的政策錯誤,但曹操現這些錯誤就改善著政策……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