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大明:開局就成了天賜之子! 第158章 三倍豐收,兌現承諾

朱棣回想起在北方縣城裡看到的畫面,百姓被隨意打殺,像牲口一樣被丟棄。

那些百姓麻木且死寂的眼神,到現在為止還一直在永樂皇帝心中迴轉。

老百姓過著這樣的生活,也能算是永樂盛世?

只怕是說出去都讓後人笑掉大牙。

接下來的時間裡,朱棣好好觀察了一下東海縣。

如何生存,如何讓百姓們掙到錢。

經過調查之後現,東海老百姓,大多數以捕魚為生。

平日裡最常吃的肉都是海里的魚蝦等東西。

靠在海邊,海里的魚也比較便宜,大多數百姓都吃得起魚。

比起別的縣城,老百姓都瘦成什麼樣子,也都吃不起肉。

“百姓安居樂業的樣子原來是這樣。”

朱棣輕笑道。

一路南下,也唯有在東海縣看到這樣的場景。

“是啊,爺爺,大明百姓要求的不多,只要不餓肚子就行。”

朱瞻離說道。

不過還有一番話他沒有說。

有些百姓一旦開竅,那如同開啟了地獄之門,讓人恐懼。

經過朱瞻離對古籍上的研究。

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是不允許底下的百姓開啟太高的靈智。

靈智代表了想法。

老百姓有了新想法,不利於統治,不利於治理。

只要老百姓有飯吃就行了,不會去整天想那些有的沒的,跑去造皇上的反。

且有一點一直限制著天下人。

那就是不讓他們有太多的錢,不讓他們有多餘的精力,讓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面。

經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經歷,讓他們死死靠在工作上面,沒有時間去幹別的事情,沒有時間去滿足慾望。

在統治者眼裡,老百姓開啟智慧就是一場災難。

弊端要大於利。

“只需要一點點好處,就能讓百姓為之賣命。”

朱棣稱讚道“這樣的人,在一個縣城待下去屈才了。”

回到京城之後,他想要親眼見見東海縣令,把他提拔弄到京城裡去,看看在京城這個知府能幹出什麼的事情來。

“是啊,皇爺爺,這才是大明真正需要的人才,大明從不缺少讀書人。”

朱瞻離輕笑道“缺少的是能幹實事,能把事情幹好的人。”

“皇上,經過老奴調查,這裡的百姓平均收入是兩百多文錢一天。”

王彥恭敬的說道。

調查清楚後,他也挺震撼。

可確實是事實,王彥只好如實告知。

“下海捕魚佔據了整個東海縣一半以上的收入嗎?”朱棣深思。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別的收入。

“爺爺,你有沒有注意到,東海縣裡比較乾淨?”

朱瞻離問道。

“哦?”朱棣愣住了,想不明白這個裡面有什麼乾坤,而後問道“小瞻離,這是什麼意思?”

“東海縣還有一點比別的縣城做的比較好,那就是在乾淨程度上,剛才瞻離看到有人在清掃路上贓物。”

“如果縣城裡遍地都是垃圾,能夠隨意大小便的話,恐怕用不了多久,整個縣城就會鬧瘟疫。”

瘟疫?

朱棣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

前些年,中原一地確實生過瘟疫,但是根本原因一直沒有找到。

瘟疫一旦感染,無藥石可醫。

只有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