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579章 時光荏苒

即將臨近冬季的關中,無戰事。

不知道是因為季節的關係,還是其它,張氏涼軍與氐、羌、雜胡是在秋季末尾退了個乾乾淨淨,不止是退離秦州一線,甚至是放棄了隴西和隴東的一退到底。

謝安手頭的兵力有限,僅僅是在敵軍主動退卻之後光復失地,並未向聯軍發起有威脅的攻擊。

等待關中飄雪之後,又確認氐、羌、雜胡等那一批人消失,張氏涼軍則擺出固守姿態,謝安規劃一下防區便去了長安。

長安是在元朔三年開始進行梳理,主要是清除城內的建築廢墟,對道路進行一定的修復。這個是因為劉彥已經將長安設為未來的帝都所在,先期清理是為了後面的建設。

經過一年多的清理,長安城內的廢墟依然沒有完全收拾乾淨,甚至是舊有宮城是一動不動。導致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因為人手極度不足,一般情況下只有奴隸在幹活,等待到了百姓納賦的時候,關中人口稀缺並無法提供多少徭役。

謝安會來到長安,是他收到來自中樞的指示,將有一批援軍會納入指揮體系,同時驃騎將軍冉閔也會派人押送多達十八萬的奴隸前來。

冉閔快要全面攻克朔州,對羯族的坑殺一刻都沒有停止,其餘諸族倒是留了條活路。

諸族所謂的活路是,男女不管幾歲皆是充作奴隸,其中適齡女子則是按照中樞的要求賞賜給有功將士。

漢國現在的男女比例還是差距有些大,大概是三名男性對比一名女性,不想辦法三名男性之中就有兩名會成為光棍,或是男性只能大齡之後娶比自己年輕非常多的女子為妻。

為了改善男女差距,漢國能想到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向外獲得女性,除開搶敵對民族的女人之外,對屬國女人的明媒正娶和誘拐也是不斷。而漢國的屬國,不就是東北、朝鮮半島、倭列島嘛。

在眾多屬國中,受到漢國男女比例差距太大傷害最多的是高句麗。

高句麗一再被慕容鮮卑料理,幾次大敗讓大量的青壯不是戰死就是被俘。那麼高句麗的男人肯定是變少,漢國作為宗主國理所當然有義務幫忙,明的和暗的的方式就沒有停過,從元朔二年開始到至今,高句麗改變貫籍為漢國的女性數量超過八萬。而高句麗的總人口也就七八十萬,等於是高句麗的適嫁女性差不多被漢國這邊網羅一空。

消滅一個民族,優先融合他們的女性會是一個絕佳的主意,畢竟光有男人可無法誕生後代,而適合生育的女人越多也就代表一個民族隨時可以激增人口。

高句麗對漢國大肆從本國獲得女性是一種快瘋了的態度,高層很清楚高句麗現在不能與漢國翻臉,底層卻是沒有那麼多的顧慮,結果是高句麗社會上開始出現排斥漢人的現象,高句麗軍隊裡計程車卒對漢國也是越來越仇視。不過得說,漢國由上而下就沒有一個人將高句麗的怒火當回事。

除開高句麗之外,百濟、新羅和倭列島諸國的適齡女性也是漢國的目標,就是不能像高句麗做起來那麼肆無忌憚和過份。百濟和新羅鑑於高句麗的狀況,是一種內部宣傳的抵制,後面更是請求漢國每年不要從兩國帶走超過多少數量的女性。倭列島則是無比的奇葩,列島諸國好像是沒發覺什麼不對,不但不排斥漢人接納倭女,相反是極力奉上倭女。

實際上漢國的男女比例真的差距太大,導致的是漢家男人非常寵愛自己的妻子,缺女人缺到一定份上的時候,血統什麼的根本沒人在乎,也就不存在瞧不起異族女人的說法,甚至是因為國家與國家的貧富差距問題,嫁給漢家男人的女性孃家時常是能夠得到接濟。比如倭列島之所以拼命給漢家男人塞女人,就是因為能夠從漢國女婿那邊獲得倭列島上稀缺的物資。

謝安在長安一直等,到了深冬的時候,第一批軍隊才算是經由潼關而來,一個常備軍帶著兩萬多的郡縣兵,更有大概六萬左右的奴隸。

“呃,我們是作為戍衛軍,主要是監督奴隸加快對長安的清理。”馬願被謝安問及的時候,先是解釋,後面又說:“上面認為兩三年之內大概就能解決周邊敵國,都城要儘快進入建設狀態。”

一聽不是援軍,謝安是感到無比的失望。他只是知道會有援軍,實際上並不知道是多少援軍又是什麼兵種。

“兩三年?”謝安像是才剛反應過來:“中樞……竟然有此信心?”

馬願只是笑笑,他連中郎將都不是,知道的事情其實有限得很,剛才那些話是途徑冉閔負責的戰區聽來。

身處關中的謝安訊息有些閉塞,還不知道謝艾破壞了諸王會盟,更不知道張氏涼國的國主張重華被生俘。不止是謝安,應該說絕大多數的人訊息都不會那麼通暢,可能張氏涼國那邊根本不知道自己國主被俘的事,畢竟就是發生在草原深處的事,沒人去通知不知情屬於理所當然。

從謝艾破壞諸王會盟到深冬季節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很多事情一直是在發生改變,拓跋什翼健和慕容俊分別逃了回去,兩國對於發生什麼事情全然知情,勢必是會做出自己的反應。

拓跋什翼健做了兩手準備,大概是在一個半月之前,一方面是派出使節前往劉彥所在的薊城,提出修好的請求被拒絕,隨後又請求成為藩屬國再次被拒絕;另一方面是不斷收縮拓跋代國南部的軍隊和牧民,並且放棄了離河套非常近的盛樂,不斷在漠南深處集結人手。

劉彥拒絕拓跋什翼健的修好道理很簡單,戰爭是拓跋代國打了個先手,那麼戰爭什麼時候就該由漢國說了算。他會拒絕拓跋什翼健作為藩屬國的理由更簡單,拓跋什翼健分明就沒有什麼誠意不說,就是真的有誠意當藩屬國漢國也絕對不能收,要不以後哪個國家,想來打一下漢國就打,打不過就稱臣,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雙方已經是實際上進入戰爭狀態,漢國還有足夠的能力將拓跋代國從地圖上抹去,虛假的和平完全沒必要實現,目前的漢國可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玩智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