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660章 世界的門戶

青山綠水?那是絲毫不存在的,海上有的就是一望無際的水,沒有任何疲憊一浪又一浪沒完沒了地卷著。

“還有多久才登岸吶!!!”

伏偉從廟島列島那邊乘船,到京口的時候稍微休整了一天,帶著一支合起來三十二條船的艦隊出長江口,沿著海岸線不遠的航線抵達夷州,卻只是在夷州那邊補充淡水和一些生果、蔬菜,船壓根就沒靠岸就繼續出發。

“該是還有個五六日?”司宏壯一副身體很虛的模樣躺在甲板之上,細聲道:“忍一忍吧。”

司宏壯感覺自己是到了血黴才會被劃入第一批前往中南半島,他們要去的不是已經開拓出來的殖民熟地,是要穿過海峽進入大洋,向北再行走上個上千裡,於一處海灣靠岸,登陸後就是著手查勘地形,主持為後續部隊建好安營紮寨的設施。

“忍?”伏偉完全是不能忍:“你們還能登岸,哥哥我是隻能待上兩天緩一緩,接下來要反覆在海上進行勘探,一個月能上岸一天就算是燒了高香。”

漢國是在元朔二年就開始組建海軍,問題是在消滅東晉小朝廷之前,海軍除了系統部隊其實並沒有多麼大的規模,等待滅掉拓跋代國和張氏涼國才得到擴張。

元朔六年,劉彥下令組建兩支艦隊,以長廣郡(青島)為基地設北洋海軍,以番禹(廣州)為基地設南洋海軍。

北洋海軍一開始的規模就比較大,主基地是在長廣郡,另有遼東馬石津(旅順)、半島海冥(海州)、倭列島九州國(佐世保)、倭列島野比國(石川金澤)這一些附屬軍港。不算系統戰船的話,北洋艦隊大小戰船隻有一百餘艘,各類非戰船三百餘艘。

南洋海軍主基地是在番禹,夷州有基隆和淡水,朱崖洲(海南崖縣)一處,交趾的日南郡(越南峴港)是作為中南半島主軍港,扶南(泰國曼谷)亦有一處。不算系統戰船的話,南洋艦隊大小戰船擁有一百五十餘艘,各類非戰船五百餘艘。

北洋周邊的勢力不是被消滅就是附庸,實際上這邊已經沒有什麼敵人,海軍最大的任務是進行各種例常巡航,再來就是對北極圈的冰洋那邊進行探索,要不是還有護送從倭列島往來本土的運輸船,艦隊規模必然是要遭到縮減。

對了,劉彥已經派人前去倭列島,自然是為了尋找那些著名的金礦和銀礦,也真的勘探出礦產進行初步開挖。

南洋是漢國未來的主要經營範圍,那邊的島嶼遠比北洋多得多,並且每個島嶼之上都有土著。那些土著的文明程度很落後,但因為當地環境的關係,哪怕土著是在茹毛飲血階段都會泛舟出海。

針對南海周邊海軍進行探索會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需要足夠多的船隻來進行服役,找到島嶼之後還要上島勘探環境,對於資源也必然是要進行探索,需要用到的船隻不會少。

實際上光是探索和經營南海就是一個數十年乃至於是上百年的大工程,可漢國的胃口並不止這麼大。目前太平洋基本都是無主之地……或者說哪怕土地有主人,誰也無法阻止漢國對土地的攫取,不趁現在去佔有,難道等著土著發展起來,還是其他地方的人過來佔?自然是儘可能地將腳步邁得更遠更快,就算是立個界碑就丟著不管,也是宣佈所有權。

除了對太平洋的進發之外,怪劉彥提到阿三地盤的富足,漢國即將進入艱難的時刻,不止是軍方首先想到去搶,知道那麼件事的人無不是抱著掠奪他國彌補自己的想法,進軍那片還沒有名字的海洋(阿三洋)也就成了必然。

“看到陸地了!”

船桅之上的瞭望手吼了一嗓子,可甲板上的人其實是還沒有看到,那是因為他們真的就是生存在球體之上,近了看不出來,可足夠遠又沒有障礙物就能發現地平線的幅度,比如兩船相遇互相之間最先看到的就是對方的船桅。

伏偉看了一眼船桅上瞭望手所指的方向,就那麼眼巴巴地盯著。

司宏壯一個鯉魚打挺就蹦了起來,一樣是用著渴望的眼神盯著瞭望手所指的方向。

艦隊應該是航行到後世的南沙群島附近,相對靠近馬來西亞海域,即將進入曾母暗沙海域,遠遠地是能夠看到東南方向地平線上有陸地,可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海上的大島。

看到後世馬來西亞的大島,那麼離海峽其實也就不是那麼遠了,只是他們的航行似乎出了點問題,比計劃中的航線相對偏南,要不第一個看到的陸地該是大陸架的半臂灣(泰國與馬來西亞交界)。

“要派人登岸看看嗎?”

“不,我們不是探索艦隊。”

他們的任務是儘快穿越海峽,前往君王指定的海域進行沿海勘探,找到所畫下的兩個地點,先行駐紮之後就該等中南半島各家族派人過來,攜手建造軍港和用以屯兵的基地。

在海上航行久了對陸地的渴望真的會超乎想象,問題是伏偉這支艦隊也就在海上航行了五天,時間真就沒有多長。

諸夏並不是一個善於航海的民族,祖祖輩輩所看到的就是陸地上的利益,次數不多的探索海航是統治者為了長生不死被一幫術士忽悠著找那不存在的仙島,偏偏術士還沒完全忽悠成功,要不以尋找仙島對海航展開探索和征服也是極好的。

待在滿是水的大海五天看不到陸地,對於沒有類似經歷的人來講,心情真的會產生抑鬱,出現渴望陸地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思想所帶來的效應,使人沒精打采是一方面,精氣神虛了身體也就會虛,明明沒病也會覺得自己病了,然後就真的生病。按照老話就是會出現思想上的負擔所產生的水土不服現象,後面病懨懨,乃至於是病死,基本上就是源於思想所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