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793章 目標薩特城

要徹底征服一個民族,首先得是讓那個民族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希望,以其舉族被滅消失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如加入到強大征服者序列,或是蟄伏起來臥薪嚐膽,又或是苟延殘喘,只要民族沒有滅絕總還是有著無數的可能性。

諸夏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屬於一個民族?從“諸”這個字就能得出答案。

諸夏一直都不單獨指一個民族,是指同一個陣營序列,由漢初之後逐漸形成漢人這個數量龐大的民族,再配以烏桓、鮮卑、南匈奴、羌、高句麗……等等許多的附庸種族,形成泛諸夏體系。

根據司馬遷的解釋,諸夏是從夏朝為起始,隨著夏朝和商朝……乃至於周朝的崩潰瓦解,夏、商、周有先民遷移往中原之外。所以匈奴是夏的後裔,其餘非漢人的民族也都能找到與夏、商、周有關係的證據,尤其是夏朝和商朝的證據更多,以此來判定其實大家都是自己人。

泛諸夏理論很難說對歷史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漢人強大的時候,是擊敗和同化異族的利器。可是等待漢人衰弱下去,有外敵來進行侵略,抵抗不了而被統治時,那一套理論又成了瓦解漢人抵抗的利器,甚至一些文化人還能理直氣壯地說給同一祖先的入侵者效勞並不丟人。

通常情況下,哪怕是諸夏的主體民族能夠保證自身的強大,其餘附庸種族也不會老老實實地團結在泛諸夏陣營周圍,時不時會鬧出一些么蛾子,有時候甚至會突然來一下狠的。

大多數時候其實是主體民族在關懷以及照顧其餘小夥伴,比如給予糧食資助、教導知識、提升其工業水平,還有……高考加分?但這樣的幫助基本是不會被感恩,屢次主體民族出現問題之後,撕咬過來就是那些人。

桓溫和袁喬都是經歷了同一個時代,西晉沒有崩潰之前,統治階層根本不認為胡人有什麼威脅。他們有那樣的自信是建立在三國並立時期,任何一國都能將周邊的胡虜或蠻人按在地上摩擦,認為胡虜已經被完全馴服。

事實卻證明西晉謎一般的自信完全是虛假的。

諸侯混戰到三國並立的內戰讓諸夏這邊喪失了大量的人口,缺乏勞動力之下不斷地引進認為被馴服了的胡虜,一開始胡虜其實還相對老實,但耐不住司馬一家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諸王相攻顯露出了西晉紙老虎的現實,然後被胡虜教做人了。

有了西晉的教訓,致使漢人開始認識到胡虜壓根不會被馴服,至少除開西漢和東漢之外,沒人能夠將胡虜馴服。他們的認知也沒有發生錯誤,後面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像先漢做到過馴服胡虜的偉業。

不管是強盛一時的大隋,還是從建立到滅亡人口數量都比不上大隋的大唐,都是吃了認為自己已經馴服胡虜的虧,搞得一個被圍堵不得不要求天下勤王導致天下大亂(楊廣被困雁門關),另一個是乾脆被自己認為已經馴服的胡虜送進了墳墓(安史之亂)。

現如今的漢國重新恢復了霸主的自信,可是源於西晉的教訓足夠深刻,其餘是怎麼樣很難說,桓溫和袁喬多少是會有一種要是再扶持起一個白眼狼必定會被咬的心態。

因為擔心,導致袁喬對教化波斯打了退堂鼓。

桓溫同樣有顧慮,可是他選擇迎難而上。他的腦子裡已經在打草稿,想要建議中樞加大對波斯薩珊的文化滲透,幫波斯薩珊的阿爾達希爾王室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可以搞一搞,不過卻是要製造波斯薩珊的內部混亂,裡面有太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了。

最終,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購買軍械的請求沒有得到及時的反應,桓溫給予的回覆是需要請示中樞。倒是他另一個學習漢國制度的請求得到了承諾。

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的到來只是一個小插曲,桓溫現在最為重視的還是對阿三的征戰上面。

在北部以及東部,漢軍暫時不會有什麼攻勢,雙方暫時是進入到對峙階段。

“伏偉已經在往該處的沿海移動。”袁喬指的地圖是東部沿海區域:“這邊的山區並不是十分廣袤。正面推進以及艦隊投送登陸部隊,敵軍不想被夾擊的撤退轉進可能性最大。”

一直是到現在,漢軍對於山地戰其實都依然是不太熟,甚至於對叢林戰也還有點抓瞎,偏偏不管是在平蠻校尉部還阿三本土,都無法避免山地戰和叢林戰。

桓溫會拖到這個時候才登陸阿三本土,追溯起原因是從本土的西南調兵,再來就是留出更多的時間使更多的部隊適應和學習山地戰、叢林戰。

最新一批被從本土調過來的常備軍,他們是桓溫指揮最久的部隊,一開始是追隨桓溫攻打巴蜀的李氏成漢,後面又跟著橫掃了東晉小朝廷的寧州、交州和廣州。他們從元朔七年被抽離桓溫所指揮的編制,原因當然是本土南邊的戰事結束,再來就是漢軍的體制不允許一支部隊被一名將軍長期控制。

桓溫除了從本土調來對山地戰和叢林戰相對拿手的部隊之外,還特意請調了騫建同以及一部分羽林軍。

騫建同和羽林軍是最後一批登陸阿三的部隊,他們經過必要的休整就被指派任務,本部以及兩個師的常備軍負責攻打吉塔拿多王都薩特城,隨行的還有一些阿三的歸附軍,後面還有會來自倭列島的僕從軍跟上。

吉塔拿多的王都薩特城是建立在一片平原的核心部位,以阿三的地理環境而言,哪怕是平原也缺不了密集的森林,河系也是又多又雜。

辛虧的是漢軍從來都不缺渡河經驗,有了嚮導的帶路,本部是沒有遭遇太大的麻煩,要說有什麼不順心的就是那些歸附軍拖慢了整體的行軍速度。

“除了必要的嚮導,不管那些阿三了。”騫建同剛剛得知一點,只要渡過眼前的這一條河流,再往前方就是一馬平川,還沒有密集的森林礙事:“這裡到薩特城是八十餘里,騎軍趕一些能在黃昏之前抵達。”

李均是騫建同的副將。副將就是為主將拾遺補缺的角色,另外就是幹一些護衛主將側翼之類的活。他很清楚騫建同是有什麼打算。

“步軍缺少代步的畜力,以最快的速度也只能在黎明前趕到。”蔡勉身為長史有更多的顧慮:“我們對薩特城雖然有窺探情報,可是情報有多少真實性難以估測。”

蔡勉是蔡優的嫡長子,他這一次能坐上征討阿三大陸的末班車,是蔡優特地向劉彥求的恩典。

漢國的眾多官二代們,由於官一代暫時沒搞清楚劉彥的具體想法,大多數是比較老實地做學問或是勤練武藝,等待稍微摸清楚劉彥的想法,官一代就開始為子嗣爭取建功立業的機會,極少數是往地方官的方向發展,更多是尋求出國境參與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