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席捲天下 第832章 到希臘

遠古時代的白種人文明搖籃就是起源於希臘,他們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也是歐羅巴上檔次的文明聚集點。

希臘人挺會玩,什麼獨裁製度、議會制度、元老制度、宗教制度……幾乎是將各種制度試了一個遍,無法說希臘人使用哪個制度期間最強,事實上他們也根本就沒有形成統一過,就算是亞歷山大大帝也沒有做到辦到一統希臘。

城邦制度在希臘最為根深蒂固,那就是形成以後貴族制度的根本,決定了貴族掌握了地皮、人力、財力等等資源,並且一再用各種手段加深貴族在平民中的高貴思想,迫使平民服從並願意接受驅策。

其實約束和使用手段使平民服從並願意接受驅策在任何制度都會幹,有點意思的是希臘這邊與諸夏那邊都走了一樣的道路,那就是建立職業武士階層,只有武士才有走上戰場參戰的權利,平民只是負責勞動。

諸夏那邊是在戰國時代結束職業武士階段,希臘這邊則是一直保持下去,直至羅馬人滅亡希臘各城邦,羅馬人又走了職業武士的路子,並且保持到現階段。

“這邊的海浪與我們那邊比起來就是個小浪花。”鬥阿原先其實會暈船,像太平洋那種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來了,地中海壓根就不是事:“那就是他們甲板水平這麼低的原因了?”

地中海的船隻款式都差不多,大船其實就是小舟的放大版,像是羅馬戰船的船頭和船尾根本就沒什麼彎曲的幅度,就是一條筆直的直線。再來是它寬度不大,會顯得比較修長,整艘船除了船尾有個低矮的旗艦室,看去就是光禿禿的模樣。

“他們的戰船就好像是兩面拼湊起來一樣。”王猛就站在旗艦室的窗戶邊,看著船隻中間那條凹下去的通道,要是跳下去就直接是船艙一層,浪大一些海水也是打進去:“船隻外舷搭著一面面的盾牌,看著就更像是拼湊出來的產物。”

羅馬人的戰船,因為前方有一個稜形的撞角,實際上就像是一柄開了血槽的厚背劍,中間那條沒有頂層的通道,它其實有著許多向上攀爬的梯子,可以提供船艙裡面計程車兵快速爬上甲板。

甲板之上,四周自然是有護欄,護欄上面就是搭著羅馬步兵使用的盾牌,它們到底有沒有什麼防護加成效果先不提,看上去倒是有了裝甲加固的意思,看去其實也是增加了美觀。

“你們為什麼沒有裝載投石車或是弩炮?”蔡勉不太確定地問:“是被拆除了嗎?”

“我們只有在特殊的時候才會將器械裝載上船。”馬庫斯·馬卡並不覺得有什麼好隱瞞的地方:“只有大型船隻才能經過改造裝上投石車,弩炮是隻需要進行固定。”

蔡勉多少能想象出所謂的固定是怎麼回事,應該是用木板將弩炮釘死連結在甲板上,他其實很想說只要在弩炮裝個專用底座就夠了,可沒道理白白去教羅馬人變得聰明。

事實上就是那個樣子,知曉一件事情或是知識的人看來很簡單,可是不懂的人依然是不懂,不過有些東西缺的也就是靈感而已,並不是以自己掌握的技術打造不出來。

真實的情況是,羅馬人並不傻,他們有專門給弩炮設計戰船底座,款式和漢人可能存在區別,比如不存在大幅度的轉角轉盤。

船隊從敘利亞的港口出發,出海沒有多久之後就又再一次看到了陸地,根據馬庫斯·馬卡的介紹,那片陸地是一座狹長的島嶼,叫什麼名字不重要,上面因為擁有淡水資源,也存在鎮子,同時羅馬人在島上建造了一處物資囤積點,並駐紮了的軍隊。

那座島嶼在現代被稱呼為塞普勒斯,現在是羅馬人的地盤,因為它所在的位置特別,經常被來自歐羅巴的軍隊當做入侵中東的前進基地,同時一旦中東的勢力想要入侵希臘半島也需要先控制這座島嶼。

從海上遠遠地看去,島上的鎮子非常小,大多數地方是處於一片綠蔭面貌,環島區域則是以石塊林立的地方居多,有一個海灣也不知道人工開掘還是天然形成,那裡被建立了一個碼頭,停錨了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

蔡勉尋思著問:“像這種山體低矮的島嶼,風大不大?”

“我並沒有去過。”馬庫斯·馬卡實話實說:“聽人講,上面的環境還不錯。”

這裡是地中海,可不是太平洋或是大西洋,風自然是有風,可等級一般大不到哪去。

王猛想起了廟島列島,那裡有些島嶼與眼前的這座島嶼環境看著差不多,可是眼前的這座島嶼能看到高聳的椰子樹和其它樹種,代表著至少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沒有被風暴肆虐過。像是廟島列島的那些島嶼,一年起碼要經受一次風暴,很難能有高聳的樹木。

經過那個狹長的島嶼之後,他們進入的就是愛琴海的中部,路途中沒少看見或大或小的島嶼,有些是純粹的無人島,有些看著卻是城鎮或村莊林立。

“這一片海域的島嶼數量眾多,大多數島嶼上面有天然的淡水資源,可以住人。”馬庫斯·馬卡注視著淺海區淡藍色的海水,空曠的視野裡面一座島嶼獨立著實別有一種異樣的美麗:“我們的水手大多是來自塞普勒斯行省。”

羅馬一直以來就是用行省作為地方行政單位,馬庫斯·馬卡所說的塞普勒斯行省其實是包含了希臘半島的一部分以及海上的眾多島嶼。

之所以說叫塞普勒斯行省而不是希臘行省,很簡單的原因就是設立行省的階段,塞普勒斯那邊的戰略價值比希臘這邊重要許多。

船隊本來是應該靠著東邊的沿岸航線,問題是漢人們想要參觀一下希臘,結果是直接跨過了愛琴海的中部,變成了靠西面的海岸線那條航線。

“希臘的確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馬魯斯·烏壇西斯一直都在這艘旗艦上,只是他之前很少出面,到了靠近希臘半島之後才活躍起來:“臨海的海岸線有許多的神廟,我們征服了希臘,儲存了那些神廟,有些還在繼續接受供奉。”

蔡勉很感興趣地問:“能看到奧林匹克山嗎?”